这是一个矛盾的社会。
工作之前我生活在区县,后来就来到了主城。我小学生活在农村,中学整个村被拆迁到城乡结合部,出去读四年大学回来发现家里成了城市中心的棚户区,我亲眼目睹了整个城镇化的进程。
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一篇中写道: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从现在的流行语“土豪”、“土鳖”也可以看出土这个词多少带有贬义的色彩。世世代代农耕文明所依赖的土为什么现在带有了贬义?
前两天凌晨十二点多,我住的小区的一楼那家和顶楼那家吵起来了。一楼那家将公共绿化的小树苗拔了,把两个平方左右的公共区域并在了自己花园里面,准备种菜,顶楼这家大半夜下楼准备挖点绿化里的土上去种点什么,被底楼的女主人看见了,两人据理力争,一个人说这是公共绿化,一个人说这是她开垦出来的。吵得整个小区的人都探出窗围观。第二天微信群里有不少人不约而同地对底楼那家口诛笔伐。
可是难道顶楼的那家去挖公共绿化就是对的吗?
群起而攻之倒也不至于,并不能说底楼有多大的错,这件事倒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乡土性——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想要挖点土种点菜。倒不是为了省钱,至于你要说他侵占了公共空间,他可能就会说你也可以侵占。
这说明在农村的规则并没有城市的规则那么界限清晰。
费孝通在无讼一篇写道: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利,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
的确,在农村你偷了别人的腊肠别人也就骂一上午,骂得到处都知道,而大家都比较迷信,受不了诅咒,所以很少有人去偷别人的。而在城市里,你要是偷了别人的腊肠,别人就要报警。在城市里有明确的规则,很多农村的人从小就习惯了乡土性的规则,要适应城市规则的确不容易。
另外,这也反映了这部分人对城市化的不信任,认为城市里的蔬菜都不是有机的,都是农药堆出来的。而在乡土社会中,费孝通认为血缘和地缘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现在人们进入陌生的城市,什么都是陌生的,不再讲血缘和地缘,而是讲契约讲法律。
可是,这中间就出现了矛盾,一方面,人们或从言语上更甚者或从行动上体现了对乡土的嫌弃。这或许是因为人们在社会中向上流动时,为了摆脱或者掩盖自身的乡土性而作出的潜意识的改变。另一方面,人们又从言语以及行动上体现出对乡土生活的向往,大家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喜欢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也喜欢梭罗的瓦尔登湖,甚至行动上在农村在山野兴建别墅。人们为了得到城市里的现代化服务放弃了很多自由,可是无时无刻不向往乡土社会的自由。
费孝通在差序格局一篇写道: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就是差序格局,具有很强的伸缩性。费孝通认为差序格局里个人权利或者势力越大,波纹就越远,每个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波纹往外人们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庭,为了家庭可以牺牲党,这是一种私德,但是人们不会承认,他也可以说他为了小团体牺牲大团体是为公的,而波纹向里也可以成立,人们为了国家可以牺牲家族,为了家族可以牺牲自己,这是公德。乡土社会里公德和私德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欧美则是团体格局,大家在社会中都是一样的分子,家族意识淡薄,然后大家组成各种各样的团体,信奉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这种社会就没有私德和公德,只有契约和法律,社会的利益总是为了每个人,不然就会闹革命。
这种格局不仅在以前存在,也影响着这个社会。很多人为了私德牺牲公德,为了家族牺牲社会的利益,权利越大波纹越大,绝对的权利滋生绝对的腐败。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和四五十岁的人吃饭,人们问到你姓什么的时候,假如你俩同姓,他就会问你是哪个辈份的,然后一推族谱,或许你还是他长辈。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自己的波纹越来越大。
可是到了年轻一代,人们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法律制度更加完善,这种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开始弱化,人们清楚地划分出公和私。而且,城市化让每个人都很分散,大家不再讲家族讲姓氏讲血缘讲地缘,大家都是陌生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再有想扩大波纹的欲望,只想认识几个灵魂共鸣的知己,社会变得原子化。此外,互联网+物流经济催生了新的宅经济,人们只接受固有的社会联系,花很多的时间在家和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缺少联系,变得淡漠。
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矛盾,在社会剧烈变迁的过程中,老一辈掌握着很大一部分权利和财富,按差序格局生活;年轻一辈受到现代化思想的影响,脱离了差序格局,与老一辈人产生代沟,资源的流动性变差。问题就在于离散化的年轻一代如何和差序分得很清楚的老一代完成交接。
费孝通在家族和男女有别里写道: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一样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如果要维持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其实,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这就解释了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越来越高。现代社会的人更在意男女之间的沟通,沟通就容易导致激动,激动导致冲突,冲突容易导致摆脱束缚。生育率便变低了。
和乡土社会不同,现代城市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工作待遇也提高,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那么生育就不再是一种事业,而是一种欲望。有的人甚至没有这种欲望。现代社会的这种欲望应该基于爱情,人们常用爱情的结晶表达美貌幸福的结果。可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保守委婉的文化限制了女性的主动权,很多女性会保持矜持,等待白马王子,而且前文所述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变得离散化,等待中的爱情便不容易发生。所以,这种欲望便由于社会压力被迫变成了现实。这种现代化和文化的矛盾便是我想说的第三种矛盾。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