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阅读,一本不久前上架的苏世明自传,这位年届7旬的富翁以人生的辉煌经历传道解惑,分享心路旅程。
我依稀的记得大约就在十年前,黑石的另一位创始人彼得森撰写了《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为自己的事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彼得森两年前刚刚去世。美国富翁的自传一路以来在中国都很热卖,在金融与科技的财富创造和经管领域,美国仍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本书篇首有长达10页的名人荐书,在中国你想得到的知名人士都有来捧场,锦上添花的事也脱不了俗。而在片尾多达11页的致谢名单,除了感谢一路的创业伙伴和家庭成员,各国政要和达官贵人都不捺下。开篇和结尾的巨擎压阵,足以证明苏世明影响力的强大。
书中记录并购之王黑石成功的案例众多,包括对周期的把握和拆整为零的领悟,低买高卖,确保万无一失的策略总结。黑石的崛起离不开地产业务线的辉煌,多年来打造了跨越写字楼、酒店、物流、住宅和公寓的地产全业务链,在杠杆收购过程中,任何一项大型交易都可能赔光所有的险境下,而黑石几乎战无不胜。比起成绩,苏世明提及的几件失败的事情,看上去更有感悟价值。
其一,是对钢铁企业埃德科姆的收购,由于判断失误面临溃败,损失高达数亿美金。痛定思痛,苏世明在决策过程不是要当裁判,认真思考反对的声音,严谨和感情用事要界限分明。
他说道,金融圈到处都是充满魅力的人,他们的演示材料做得漂亮,嘴皮子利索,思路和语速快得让人跟不上。决策者需要叫停这种表演,投资是没有投球时限的篮球比赛,只要手中有球,需要做的是不停的传球,直到确定时再出手。
接下来则不得不提,与黑岩(BlackRock,亦称“贝莱德”)的分手,倍感遗憾。黑岩原本是黑石旗下的专注债券市场的业务线,与经验丰富的合伙人拉里合资设立,业务发展迅猛,在拉里团队要求提升股权比例的时候,双方产生不悦而和平分手。
如今的贝莱德是全球对冲基金的大鳄,主要业务在股票和债券市场管理资产超过3万亿美金,也是一家全球最受赞赏和尊敬的财富管理公司。相比之下今天的黑石二级市场业务线,规模仅有数百亿美金,痛失巨无霸的苏世明得到了超越契约精神的新认知。
苏世多次明提到黑石文化对“十分”人才的要求,几近苛刻。在华尔街,他也曾与最不堪的人打过交道,亦见过人们背信弃义,给自己、公司和家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物色合伙人和拓展新业务主管方面的积极和耐心,每年从上万份简历中悉心遴选毕业生,对初级分析师的培养和晋升,梯队和人才文化铸就了黑石的可持续性发展。
书中也有好笑之处,我或许不敢苟同。次贷危机爆发,金融机构价值缩水严重。苏世明将危机持续恶化的一部分归咎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规定,认为对金融产品市价计量人为助长了市场下跌。市场畅旺之时,大家都享受泡沫的估值,金融机构的高光收益纷纷跃然纸上,那时大家对财务制度的好处讳而不言,下跌之时却怪罪于此。呵呵,都是人类智慧,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吧。
有关中国部分的记录占据重要篇章,得益于引入中国人脉的梁锦松,能在不确定的募资氛围下拉来中投30亿美金的认购,奠定了黑石IPO的成功,充裕的资金使黑石得以在08年随后而来的金融海啸中成功渡劫。
金融危机接下来震荡的几年内,黑石的股价大跌,最低下探到3.5美金,中投账面损失惨重,这让当时的中国当局者情难以堪,那些年他每次来中国时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捐赠清华大学苏世明书院也是一段插曲,建设期间工程施工的缓慢,材料的偷工减料和对品质的将就,给苏世明带来沮丧,以至于接管工程和派驻团队亲力亲为,从中可见他做事的一丝不苟与专注。
在特普朗以美国优先的口号搅动的全球政经格局下,苏世明成为传话筒和政治家的座上宾,加拿大总理向他打探美国意图,墨西哥总统约他见面,甚至中国高层也透过他了解美国的真实想法。一位举足轻重的商界大佬,希望发挥自己的协调平衡之力能力,平缓政治对经济的冲击,这关乎他的国家、他的事业、他的人生意义。
呼风唤雨的巨贾也有柔弱一面,小棉袄吉比七年级的阅读作业是《共产党宣言》,作为父亲的苏世明能够抛开对这一意识形态的认识,一行一行带着她读。多年后黑石上市的首次路演活动中,正值演讲的他可以立即放下话筒,奔赴医院迫不及待地看望女儿产下的一对双胞胎,天伦之情潸然而溢。
苏世明的人生总结,是壮志凌云之后的春风满面,更是古稀之年的感触和动容。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