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蛇的成语寓意好(带蛇字的成语有哪些)

征文网 2022年1月6日语录文摘评论181 阅读5751字

1、画蛇添足

【出处】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

【释义】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故事】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2、杯弓蛇影

【出处】

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

【释义】

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

【故事】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3、打草惊蛇

【出处】

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也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

【释义】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4、春蚓秋蛇

【出处】

(萧)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蒙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

——《晋书·王羲之传论》

【释义】

萧子云是萧梁时代著名的书法家,但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他的字萦绾无状,缺筋少骨,如同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那样弯曲。

5、飞鸟惊蛇

【出处】

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法书苑》

【释义】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故事】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6、封豕长蛇

【出处】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左传·定公四年》

【释义】

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故事】

楚国的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 伍子胥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消灭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你能使它灭亡,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军队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北),楚昭王逃难在外,申包胥到秦国去搬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贪婪如大野猪,残暴如大蟒蛇,多次侵食别的国家,最先受到伤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臣下前来紧急求救说:‘吴国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占领了楚国,成为您的邻国,它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那一部分就是您的土地了。如果凭借您的威灵楚国得以保存,楚国将世代事奉您。’”秦哀公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宫廷上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大臣,还不至于灭亡。”终于发兵救楚。

7、蛇雀之报

【出处】

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馀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释义】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后以之为报恩的典故。

【故事】

隋侯外出时,看见一条大蛇受伤从中间断开,他给蛇上药救了蛇一命。第二年大蛇衔一颗明珠来报答他。杨宝幼年时,看见一只黄雀被猫头鹰击伤,杨宝将黄雀带回家疗伤,伤好后就飞走了。第二天有一个黄衣童子拿四枚白玉环来报答他。

8、岁在龙蛇

【出处】

五年春,(郑玄)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馀人。

——《后汉书·卷六十五·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郑玄传》

【释义】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故事】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郑玄已经74岁了,饱经沧桑,身体常觉不适。这年春天,他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巴。”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即龙年,而来年是辛巳年,也就是蛇年,旧说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所以他醒来后很不高兴,认为自己当不久于人世了。这一年,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谭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病重和临危之时,他还在注释《周易》。郑玄死时正处于大战乱之际,所以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也有一千多人披麻戴孝送葬。

9、巴蛇吞象

【出处】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山海经·海内南经》

【释义】

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故事】

传说古时四川有一条蛇,头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头象,三年之后才将象的骨头吐出来。

10、握蛇骑虎

【出处】

及高祖崩于行宫,(元勰)遏秘丧事,独与右仆射、任城王澄及左右数人为计,奉迁高祖于安车中,勰等出入如平常,视疾进膳,可决外奏。累日达宛城,乃夜进安车于郡厅事,得加敛榇,还载卧舆。六军内外莫有知者。遣中书舍人张儒,奉诏徵世宗会驾。梓宫至鲁阳,乃发丧行服。世宗即位,勰跪授高祖遗敕数纸。咸阳王禧疑勰为变,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勰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禧曰:“汝恨吾后至耳!”

——《魏书·卷二十一下·列传第九下·彭城王勰传》。

【释义】

比喻处境极其险恶。

【故事】

北魏时期,魏高祖死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发丧,下诏徵世宗会驾。灵柩行至鲁阳,才发丧。当时咸阳王元禧怀疑元勰有阴谋说:“你这样做很危险。”元勰怀恨在心说“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11、虚与委蛇

【出处】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庄子·应帝王》

【释义】

《庄子·达生》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齐桓公曾经见到过委蛇,后来果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委蛇之长貌而引申出曲折不尽之意。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至人应物,虚己忘怀,随顺逗机,不执宗本。”后因谓假意殷勤、敷衍应酬为“虚与委蛇”。

【故事】

郑国有一位风鉴大师,名叫季咸。他看相异常准确,能判断人的生死祸福,甚至连死亡的确切时间都能知道,郑国人都怕见到他,被他说准什么时候死可麻烦了。

列子非常钦佩他,就对自己的老师壶子说:“我以前认为您老人家很了不起,现在看起来这个季咸比您更高,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壶子说:“你跟我学了几年就以为得道了,其实你不过随我学了点道的皮毛,知道几个名词而已。你自以为得道了就去胡吹,结果让别人一眼就把你看穿了。这样吧,明天你把那个叫季咸贤的找来,让他给我看看相,你就清楚了。”

第二天,季咸来给壶子看相。出来以后,列子赶快追问结果。

季咸摇摇头,对列子说:“唉!你老师恐怕不行了。他面如死灰,命无生机,不可救药了。我看最多还能活十天,你们准备后世吧!”

列子难过得流着眼泪,把季咸的原话告诉了老师。

壶子却笑着说:“请他明日再来一次吧。”

次日,季咸又来了。他看过壶子出来,列子赶快追问怎么样。

季咸说:“幸亏遇上了我,你老师有救了。他已经有了生机,难关过去了。”

列子很高兴,将结果告诉了老师。

壶子笑着说:“我昨天给他看的是地相,就是心地沉寂,动静全无。他见我生机闭塞,以为我要死了。今天我给他看的是天相,天地间的生气,他看到一线生机从我的脚跟升起来,才说有救了。我控制着自己的心性变化,他哪里会知道呢?请他再来一次吧。”

季咸第三次来看壶子。这一次他对列子说:“你的老师精神恍惚,心神不定,我根本无法给他看相。等他心神宁静了,我再来吧。”

壶子告诉列子说:“我刚才显示了太虚之相,太虚之境是没有任何端倪的,他自然什么也看不到。你让他再来一趟。”

季咸第四次见到壶子,一见面就惊慌失措的逃跑了。列子拼命追也没有追上,不知道季咸何故要逃跑,就回来问壶子。

壶子笑着说:“我这次给他看的是空相,还没有显示根本大道,他就被吓跑了。因为他如堕虚空,什么也抓不到。他吓得要命,唯恐逃得慢了丧命,你哪里追得上他呢?”

列子这才知道,自己跟老师学了十几年,连门都没有入。于是弃浮华而归真朴,抛弃一切偏见,老老实实地喂猪,帮妻子烧火,如此三年心才定下来。以后他修道成功,才有历史上御凤而行的冲虚真人。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