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思考的社会里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的、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先忍受,他所发出来的语言,可能是别人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立刻要去指责的。——蒋勋《孤独六讲》
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素有耳闻,最近才读。书中讲述了六种孤独,分别讲述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聆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寂寥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之名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几乎将关于“孤独”的话题论述得题无剩义。蒋勋是美的善述者,知性而动情,于是这给他关于孤独的议论增添了一层难得的美学观照,因为孤独难谈,谈得不好,读者愈发忧悒孤独。
而六种孤独中,窃以为,写得最好的是革命孤独和暴力孤独。
革命孤独让我想到了许多人,想到法国的人民,想到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甚至想到二十一年前在世界最大城市中心广场上那些曾经年轻而鲜活的生命。想到几近潸然:一则为他们纯洁美好的理想;再则为残酷的现实从不给予他们理想实现的土壤。如若还有什么感情掺杂的话,那必然是为了今天学生对政治的漠然和无知而感到的痛心。
暴力孤独让我想起毕淑敏写过的一篇文章,叫《珍惜愤怒》,是有关反权威反体制的文章。窃以为暴力是外显而有形的,充斥着力量与情绪瞬间爆发的美丽。现在的暴力美,都是被压制被阉割的冷暴力,美消失了,悲剧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悲惨,而缺少一份令人一叹再叹的荡气回肠。
是不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再有革命激情和暴力情绪?
或许不是的。
不然,北大人大就不会有人为获奖的那位狱中人放鞭炮。
正因为有人还在做,却还有围观群众在拍手称快,那么这个时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仍旧无法摆脱革命孤独和暴力孤独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憋屈和烦闷。
惆怅年少未经世事的我,无法真正读懂蒋勋先生所描述的所有孤独的内涵,只能从自身经历的一鳞半爪,懵懂意识到当人们陷入孤独之境时,第一反应则是回避孤独。
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人们试图去改变孤独的心态。
其实孤独也可以很美好。孤独时你可以自己思考,可以想象,可以不顾喧嚣,可以安静冥想。有时你知道越多,你就会愈发感到孤独。
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活得太通透了,有些事,就当做不知道就好了。或许,这就是为人处世的态度,知世故而不世故。
真正的孤独和真正的幸福如出一辙,看不出端倪,只有自己体悟。
或许你在盛大欢腾的party里会感到孤独,你也会在寂静无风的夜晚觉得满足。
所谓孤不孤独,幸不幸福。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最后,说说现在的感觉。
我挑了一件大红色的T恤,这种颜色预示着喜悦与幸福,焦躁与不安。但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背着满满一书包的书。我的感觉,却真的,彻骨孤独。
单论孤独,无论哪一种,大概都无法言明,只能体会吧。
或许,这就是孤独的美学。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