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了首届奥运会,至今已经来到第125个年头。无数体育健儿在这个赛场上挥洒汗水,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夺冠,是所有人的拼搏目标。但奥林匹克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奥林匹克精神究竟是什么,或许看了下面5个生命故事,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01
丘索维金娜:让光阴和命运低头
7月25日,46岁的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在东京奥运会上完成了最后一跳,全场掌声雷动。
丘索维金娜在体操赛场上拼搏了29年,这个数字比大多数体操运动员的年纪都要大得多,她曾代表独联体、德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征战奥运会。
“在我小的时候,参加比赛只为追求结果。当我儿子生病时,我只能靠比赛赚钱为儿子治病。”
因为儿子患了白血病,丘索维金娜一直让自己保持最佳的状态,一枚世锦赛的金牌意味着3000欧元的奖金,为了拿到更多的奖金,丘索维金娜频繁参赛,且不再局限于自己擅长的跳马,也会参加自由操、高低杠和平衡木等其他项目,为了儿子,她成了更加全能的选手。
“当我参加完北京奥运会回到祖国,他们通知我,我的儿子完全康复了。”
但是,丘索维金娜仍然没有退出赛场,她说:“现在,我终于可以把比赛当成一种享受,为自己而战。”
如今,丘索维金娜的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身材也臃肿了,但她的眼神依然如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样神采奕奕。
丘索维金娜说:“年轻的对手不会给我压力,她们有压力才对,因为我有的是经验,我觉得年龄只是个数字,我真的热爱这项运动。”
丘索维金娜的人生,是一部值得点赞的励志故事。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更是当之无愧的传奇。
02
谌利军、全红婵:所有厉害,都是苦难换来的
7月25日,在东京奥运会举重赛场男子67公斤级决赛中,谌利军绝境逆转,为中国队斩获第六枚金牌,并同时创造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
了解他的经历就会知道,说他是“最苦冠军”一点也不夸张。
谌利军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杨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刚刚开始练习举重的时候,父亲突发脑癌,卧病不起失去了劳动能力。
一个家没了顶梁柱,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和从小抱病的弟弟,谌利军的母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凭着一天40元的工钱养活一家人。
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谌利军肯吃苦的精神,他对自己越来越狠。
2013年,谌利军成为了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冠军。2015年,他卫冕冠军,还破了世界纪录……
谌利军终于赚到一点钱,把家里的债还完了。
2016年,23岁的谌利军出征里约,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奥运前夕,有记者去他的家乡走访,看到这个世界冠军的家,清贫得让人心酸,墙壁开裂,地板上满是屋子漏雨的痕迹。
可惜,在里约奥运会上,谌利军失利了。去年10月,他还在全国锦标赛中受了重伤,手臂肌腱断裂。
可手术后仅半年,他就恢复了状态,拿下了亚锦赛的金牌,再到东京奥运会夺冠,其间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
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举成名的14岁小将全红婵,夺得了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5个动作,3个满分,用绝对实力,震撼了世界。
而全红婵也是个苦孩子。
全红婵的老家迈合村,有38户低保户,她家是其中之一。
她家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她妈妈出过一次车祸,几次住院让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
十多岁的全红婵,显得独立又勇敢。她哽咽着说:“妈妈生病了,但不知道那个字怎么读,不知道是什么病。我想赢了奖金,寄回去给妈妈治病。”
14岁的孩子还很单纯,她只知道,要赚钱,要苦练。为着这个信念,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用更刻苦的训练,每天向目标更靠近一点点。全红婵想要凭借柔嫩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
真正的强者,不论遇到什么都不怕,就像谌利军和全红婵,他们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03
池江璃花子:向死而生的运动精神
日本游泳选手池江璃花子,用惊人的意志和坚持,诠释着“向死而生”。
池江璃花子曾经是日本泳坛的天才少女,16岁进国家队,3年拿下25个冠军,在多个项目上保持着日本乃至亚洲纪录。
但2019年,池江璃花子确诊白血病,她的运动员生涯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池江璃花子接受了长达10个月的治疗,期间一直使用抗癌药物,并且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身体暴瘦30斤,头发几乎掉光,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生命……
经过治疗,病虽然痊愈了,但池江璃花子从从满身肌肉的游泳健将变成了瘦的皮包骨。
她咬着牙,从零开始训练自己的力量,经过几个月的魔鬼训练,终于重返赛场。
7月24日,痊愈后的池江璃花子参加了她在东京奥运会唯一一个比赛项目。
无论成绩如何,当她站上这个赛场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是顶天立地的胜利者。
战胜畏惧的方法,从来不是惊恐地原地等待,而是迈出双腿,努力向前。
天赋只是梦想的起点,坚强的毅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04
难民代表团:诠释体育的力量、和平的意义
在7月24日举行的女子100米蝶泳预赛中,尤丝拉·马尔迪尼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成绩排名垫底,但她还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那是因为在奥运赛场之外,她还在跟生命比赛,她曾经逃离战火纷飞的家园,与死神竞速,依靠自己的游泳技能,拯救了许多难民的生命
2015年,马尔迪尼从内战中的祖国叙利亚出逃,但是他们出逃乘坐的简易难民船中途引擎故障,马尔迪尼和她的妹妹与其他三名难民船乘客一起跳下海,游了3个小时把船推上岸,让大家成功获救。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马尔迪尼是国际奥委会难民代表团的29名成员之一。该代表团由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难民运动员组成。
难民代表团中的马苏玛·阿里·扎达,曾在阿富汗为女孩们成立了一个自行车团体,2016年逃到法国,对于所有不认可性别平等的人来说,她能够独自来参加奥运会,就是一种宣示。
在奥运赛场上,还有许多运动员用亲身经历和所感所召,诠释了体育的力量以及和平的意义 。
12岁的亨德·扎扎,是东京奥运会最年轻的小将,也是叙利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运动员。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时,扎扎只有2岁。从记事起,扎扎就无法正常上学,也不能随意出门玩耍。
但扎扎从乒乓球中找到了快乐。饱受战火摧残的童年里,躲在屋里打球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慰藉。
尽管她扎扎在哈马的训练场地完全达不到国际奥组委的标准,老旧的球桌,混凝土制成的地板,,频繁断电,气温常常高达40摄氏度以上。但扎扎总是快乐地打球。
扎扎说:“乒乓球给了我一切,教会我成为一个强大和自信的人。能把和平的讯息传递给大家。”
生在战火纷飞的国家已属不幸,他们对梦想的坚持,更显得弥足珍贵。
05
刘岩:坐在轮椅上涅槃的舞者
2008年7月27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入最后彩排阶段,刘岩是开幕式上表演的唯一一支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
可没想到,由于彩排时机器的一秒钟失误,她从三米高台跌落下来,摔成了高位截瘫,刘岩不仅失去了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机会,她的余生也将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
不甘心的刘岩,开始了自我救赎。
她出席各种跟舞蹈有关的慈善爱心活动,并利用自己专业的舞蹈功底和知识,在各种舞蹈比赛中担任评委,还成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艺术教育。
刘岩还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中国聋人的手语、佛教手印、京剧以及梨园戏手部动作等几大体系……2014年,她回到北京舞蹈学院的讲台,为古典舞专业和编舞专业的学生开班授课。
刘岩就像像一块坚韧的岩石一样,对抗着命运带给她的重击,偏要用残缺的身体继续她最热爱的舞蹈事业。
什么都无法摧毁人们生活的勇气,弱者总想着退却,勇者却永不言败!
结语
奥林匹克的意义不仅在竞技层面,更在精神层面。
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我们为奥运喝彩,也为生生不息的精神点赞。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