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师》一书主要写了,教育是一门传承的艺术,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好教师成就好教育。对于童年时期心智尚处于蒙昧状态的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不仅能够开启其生命智慧的大门,更能够完善其个体价值内涵。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灵魂在于师德,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来自关爱,好教师的真谛就是一个“爱”字,我们把它理解为教师的“温度”。好教师是有“温度”的,是带着温情育人的。这份温度是炽热的,是师者对教育事业的诚挚热爱,并为之奋斗不息的热情所在;这份温度也是温暖的,是师者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并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这份温度还是可感的,它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一代一代地传播与继承,照亮了整个教育、整个国家。
如何做有温度的教师,我在从教的16年中慢慢的寻找着答案。在慢慢的思考中我体会到出,做有温度的教师首选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教育是传递、是培育,而不是揠苗助长;教育是生成、是唤醒,而不是视而不见;教育是静候、是呵护,而不是急功近利;教育是个性、是改变,而不是整齐划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新栽的小苗,过热容易烫伤,过冷容易冻伤,只有和煦的阳光才能让每一颗幼苗健康成长,而这缕阳光就是我们教师的温度。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教师的教育是有温度,那师生交流传递的知识、道德、情感,也将是有温度的。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才能不断地用心、用爱,用合适的温度滋润我们身边的孩子们!不因内心的冷漠而麻木,不因外界的喧嚣而浮躁。
曾经有这两则故事:一位警察在大街上巡逻时,发现一辆自行车疾驰而来,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不禁愣住了:天哪,这哪是自行车的速度呀――这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汽车车速一样快!于是他拦住车手――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告诉他违规了。学生非常着急地说出了学校和住址,以及骑快的原因:怕迟到,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警察的训斥和惩罚。警察却笑了笑说道:“你先去上学吧。”不久,学校收到一封信,信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写来的。信中说:“欢迎贵校学生斯卡斯代尔参加本俱乐部,并愿为其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有警察测定的该学生的骑车时速的报告单。四年以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了丹麦自行车赛冠军,并最终在奥运会上拿到了自行车运动项目的金牌。另一则故事是:苏霍姆林斯基一天早晨在校园里散步时,看到一个大约4岁的女孩正在花房里摘一朵大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感到很奇怪,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于是他弯下腰,亲切地问道:“小朋友,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呀?小女孩怯怯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猛地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两则故事何其相似!故事中学生和小女孩明明犯了“错”,按照常规思维,他们本应该得到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的指责与批评,可他们却享受到了很高的礼遇――违规的自行车学生得到了,警察的微笑并用测速报告开启了孩子人生的另一扇窗;折花的小女生的爱心得到了大教育家的充分肯定。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两则故事时,是否感受到了在教育的温暖,那浓浓的人文关怀,那温暖人心的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讲究方法,努力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了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鲜活的世界,都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理解和认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学会理解、尊重和认可学生,做到不急躁、不极端、不尖锐,讲话有温度,表情有温度,处理方式有温度,进而让犯错误的学生在教育的温度下,自觉地发生改变,最终却让真善美的种子在他们的内心萌芽、破土和开花。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我愿意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孙慧霞)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