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与《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一样,同为大部头。鸿篇巨著看罢,掩卷深思,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做到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教育情怀,教育理论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高度,令后世敬仰。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有广度
陶行知先生一生研究教育,极具辩证思维,改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将生活教育的视野无限拓宽;秉承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思想,更替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表决心和诚意,更是把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更为“行知”。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智慧老师,不让活泼的孩子只做个书架子,普通人的教育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耳朵和嘴巴的距离,只有四英尺,那怎么能行?我们要教知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我深以为然,想想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土里生,土里长,一边在庄稼地里干着农活,一边在简陋的教学环境里学习,在家里剁鸡食喂鸡、搅拌猪食养猪,在田里学着耕地、播种、施肥、拔草、收割,样样参与,所以六零后、七零后们有更多体验机会,有丰富的观察能力和超强的动手能力,真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反观现在的独生子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因为参与社会体验的机会少,家务被父母包办,与陶先生倡导相违背。书中可见行知先生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对爱迪生的发明多次鼓励提倡。他去修表,要收费1元6角,便有一条件:在拆开的时候,领我的小孩子们来看你拆,于是乎他的孩子们学会了修表,拆表,做中学。想到自己曾经任教过科学课时的幸福时光:带领孩子一起探索鹅卵石的圆润秘密、用土豆泥和酒精灯探究火山爆发的奥秘、观察北斗七星斗柄在四季中的不同指向、思考脚底花纹有何作用……孩子们那跃跃欲试的场景历历在目,试验成功后、欢愉雀跃,失败后不断再尝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实践中长知识,懂道理。陶行知让我懂得,只有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通出教育的电流,折射出七彩之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有深度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最先知晓的行知名句。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每天四次叩问自己的魂灵: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教育是一种行动,更要做到学做合一。对于教员作弊、给学生考试范围,容忍考生交头接耳、纸球四飞的现象,陶行知是深恶痛绝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给陶晓光的一封信中说:“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宁肯白干,也不要做假。”这令我动容,郝颜不已。上高三的儿子马上要进行结业考试,我曾对儿子存有忧虑,唯恐考试挂科影响毕业,希望他考试时能有机会偷看一下别人的试卷,以确保顺利过关。可是这又与平时教导孩子不要作弊的做法相悖。纠结中,陶老先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莫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人师表就是万世的楷模,切莫言行不一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有高度
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可是中国的农人和乡村教师只有一块儿面包,换了水仙花,肚皮就得挨饿;不换水仙花,精神又要枯萎。做人要追求精神生活丰盈。陶老说:“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他鼓励人们少生孩子,用四通八达的教育,创造四通八达的社会,创造富的社会,而不是富的个人。人有时要有精神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的同学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威海私立企业就职,工资不菲,只因喜欢便兼职创业,在荣成开办约读书房。找店铺、搞装潢、抓师资、找生源……她在威海荣成两头忙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最忙时一天只睡3个小时,可是她依然活得很开心、有力量。不为挣钱,只为自己的理想和初心,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也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帮助,她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提升了自己的交际、沟通能力,积累了从业经验和人脉。她和陶老先生一样,做到了“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也被众人敬仰尊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以陶先生为镜,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个追求方向,做学生的榜样、楷模,引导学生教学做中合一,成就自己的教育理想。(蒙庆莲)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