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经济强国梦》——经济强国的内涵是什么

征文网 2021年12月15日文学快讯评论1,296 阅读11341字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成为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当前,中国成为经济大国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何还不是经济强国?如何发挥经济大国优势迈向经济强国?这些问题已成为国内经济学界和普通大众热议与关注的焦点。对此,近期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主编的《中国经济强国梦》以宏阔的全球视野、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翔实的数据分析给予了剖析和解答,描绘了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构想和实现路径。

书中指出,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产值已位居世界第一,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这些综合指标表明,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本书认为,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及走出的大国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始终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比较优势,优化了资源配置,在经济全球化时期提高了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力,使经济发展享有了“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储蓄红利”。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强,改革与开放相互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推动我国逐步成为了经济大国。

但经济大国决不意味着我国已成为经济强国。经济强国的内涵和指标是什么?《中国经济强国梦》以“专家调查法”构建的量化指标体系,认为一个国家迈入经济强国的门槛条件有五个: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至少要达到6%,二是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要进入世界前五名的行列,三是服务业产值占比要超过70%,四是城市化率不能低于70%,五是国际储备货币占比要超过4%。从这些指标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为10.2%,已经具备了迈入经济强国的经济总量门槛条件,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仅为第14位,服务业产值占比仅为44.6%,城市化率为52.6%,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还不到1%,因而我国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经济强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如何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本书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迈进,就必须充分发挥好资源禀赋、总量规模、制度示范等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大国红利,从而为实现经济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目前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加,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助于我国发挥后发优势,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国内方面,我国经济已具备更大发展实力,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政治优势为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但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这就需要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有就业有收入的发展、资源环境支撑力提升的发展、科技和体制创新驱动的发展。

《中国经济强国梦》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该书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学术与实践等方面提出的诸多新思路、新观点,对于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走向、进行重大经济发展科学决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来源:河北日报 谭东梅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