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的温暖,缘何在“浙里”落地生根?

征文网 2021年11月30日时事热点评论138 阅读3254字

新华网杭州11月30日电(记者唐弢 冯源 崔力)“浙大博士生和蜜橘商家的聊天记录”“百余名外卖员3年接力照顾瘫痪女子用餐”“宁波‘顺其自然’23年捐款1363万元”“工号6029你被人表白”……

岁末乍寒的当下,一幕幕暖心的画面却在浙江各地接连上演,将人间的百般美好,逐一呈现,并化成一条条热搜,同频共振、直抵人心。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汇聚成今冬闪耀道德光芒的“最美”群像,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在浙江大地,释放崇德向善的力量,成为塑造群众内化于心的文明风尚。

发现美,温暖“接力”让美落地生根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接力”。

“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出点力。”浙江临海卖涌泉蜜橘的网店店主陈凯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成就了一段“涌泉”相报的佳话。

11月11日,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肖小娥为了做果实病理研究,光顾了陈凯开的这家蜜橘网店。当陈凯听说买橘子是为国家科研服务、做研究后,直接表示要免费捐赠。这份质朴而炽热的爱国情,既触动了肖小娥,也感动了广大浙大学子。当晚,学生们纷纷涌入陈凯的网店,大家用“任性”下单的方式给予回馈。这一场双向奔赴,让充盈着爱国情的正能量,如涟漪般不断扩散。

这是一场众人拾柴的“接力”。

2018年,一次偶然的送餐机会,让杭州临平的外卖小哥叶阳辉结识了患病在床的计女士。那天,小叶敲了半天门,却没人来拿。“没事,你送进来吧,”过了一会儿,门里传出了女子虚弱的声音。“走进里屋,我看到计女士瘫坐在床上,起身时也要用手臂支撑着身体,看上去就很没力气。我小心翼翼地把餐盒递给了她,她说了声‘谢谢’。”叶阳辉说。

由于小脑萎缩的缘故,如今30多岁的计女士,从7年前开始就只能卧床休息。家人工作繁忙,还要帮她照看孩子,中午没法为她送饭,她就要用手机点餐。从那时起,每次接到计女士的单子,叶阳辉都会细心照顾她用餐。他会将小桌板摆放在床上后,再把饭菜盒一个个打开。等计女士吃饭时,小叶就在外屋等着,直到叶女士用餐结束,他再整理好餐盒并将垃圾带走。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计女士用餐,叶阳辉在骑手群里发布了协助信息。一呼则百应,先后有100多名外卖小哥心照不宣地做起了同样的事。三年多来,这个群里的外卖小哥,有人离开,也有人加入,但是这场爱心接力却坚持了下来。

这是一场跨越时间的“接力”。

23日上午,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一封挂号信,信封里是一叠总计105万元的汇款收据,信的署名是“顺其自然”。“从1999年开始,‘顺其自然’的挂号信都会‘如约而至’,捐款金额从5万元到105万元不等。23年,累计已达1363万元。”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陈海英说。

“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特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这是23年来,“顺其自然”在信中仅有的留言。一次次爱的主动赠予和自然流露,让“顺其自然”这一假托之名,成为当下最美的名字。

三场“接力”,在最近短短的一周时间里,相继冲上热搜,也让初冬乍寒的浙江大地,暖意涌动。

倡导美,榜样汇聚催生“最美风景”

在浙江,这一桩桩、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让平凡人美丽“加身”。而当我们被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所震撼和感动时,也试图探寻其背后无形而坚实的精神力量。

浙江的“最美”故事是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开始的。

时钟拨回到2011年7月2日下午1时许。在杭州滨江区一个住宅小区内,一名两岁女童“妞妞”突然从10楼坠落。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恰巧从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用张开的手臂接住了孩子,孩子的性命保住了,但巨大的冲击力将吴菊萍的手臂撞成粉碎性骨折。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惊世一托,到“最美司机”吴斌的忍痛一刹,再到“最美爸爸”黄小荣的纵身一跃,在“最美”导向之下,良善的力量突破群体、地域和行业,催生出一片美丽的风景。

这片风景源于广大群众的道德自发性,真善美始终是人们不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2019年5月22日,一辆重型卡车擦着水泥护栏,在对向车道一路逆向滑行,百余米外正有大巴迎面驶来……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矫健的身影狂奔着追上卡车,拉开副驾驶门,飞身跃进车内,成功将失控的车辆停住,避免了更大险情的发生。

这前后不到一分钟的“生死时速”,让这位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温州文成人刘文忠进入了公众的视线。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说,像他这样的人,自己的家乡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叶岸村还有很多。在一件件好人好事的生发中,“真善美”得到赓续接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叶岸人凝聚起道德共识。

这片风景同样来自良善的接续传承,榜样引领下,社会正气和道德力量在不断增长。

1996年,18岁的潘美儿从湖州卫校毕业来到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当上了一名白衣天使。25年来,她以非凡的勇气、耐心以及对生命的敬重之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护理着“麻风村”的病人们。查房、发药、消毒、整理被褥、与病人们聊天……她用爱——这一剂最神奇的“良药”治好了病人们身上的伤痛,也治愈了他们被世俗隔离的孤独心灵。

更令潘美儿欣慰的是,这几年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麻风病人的帮扶中来。“志愿者们会定期来给病人理发;学生们也会抽空来陪‘麻风村’的老人聊天;很多爱心人士逢年过节都会送来大批慰问品。”他们的到来让潘美儿感到自己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如今,在潘美儿和她的同事合力下,德清“麻风村”的现症病人已全部治愈,现症病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最美个体”到“最美群体”,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道德之长、思想之光、精神之美在浙江生生不息。

培育美,引导激励释放最美效应

仓廪实而知礼节,当“最美现象”成为各行各业的一道亮丽风景之时,浙江各地开始思考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不断探索培育“最美浙江人”的方法和路径,促进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最美”需要引导。

近年来,浙江注重以先进典型引领道德风尚,用榜样力量温暖启迪人心,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广泛宣传源于平凡的感动,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最美家庭”“最美警察”“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志愿者”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最美现象”。

用身边的“最美”典型人物唤醒市民对真善美的追求,不断传递并放大正能量——2013年以来,杭州通过开展“最美人物”巡讲和邀请“最美人物”担任爱心大使、慈善代表、公益形象代言人等多种途径,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把“最美声音”“最美精神”传递到每个角落。

“最美”需要激励。

马福建是湖州市德清县民间设奖先行者,1997年以来,马福建通过设立“孝敬父母奖”,持续给村民颁奖,至今已经坚持了24年,先后把设立奖项的范围从老家太平村扩展到四川省青川县、杭州市西湖区等地。

他的暖心之举,引导了当地民间设奖新风。至今,德清县已经涌现出77个热心公益事业设奖人,累计发放奖金超过200万元,奖励百姓已超万人,形成了“百姓设、百姓选、百姓评、百姓学”的浓郁氛围。

在浙江金华,当地创新推出“好家风信用贷”,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授信放贷。截至今年上半年,金华已累计发放“好家风信用贷”157.66亿元,惠及全市13.75万户,将无形的信义转化为有形的价值资产,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理念深入人心。

“最美”需要建设。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浙江,经常举办的群众性主题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入耳入脑入心。绍兴市开通全国首家网上爱心博物馆,展示200余位“最美”爱心人士;德清县建立浙江省首家公民道德教育馆;丽水市的“好人一条街”使各类“最美人物”走上街头,用“最美”点亮城市。

连点成线,接线成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2020年,浙江礼让斑马线实现率达96.2%;同年,浙江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省份;一花带动百花香,人人争做“最美浙江人”的风气在浙江大地上涌动。“最美现象”也从开始的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引人入胜的“风景”,转化为良好的道德风尚,最大限度地释放最美效应,形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精神基础。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