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扬州网-扬州晚报 | 扬州网官方微博
今年是著名词曲学家、敦煌学家、教育家任中敏先生诞辰120周年。近日,《扬州史志》策划刊发“纪念任中敏先生诞辰120周年”专栏文章,详细披露了任中敏在桂林创办汉民中学,严正办学、育才救国的轶事。
南京创办汉民中学 千里迁徙抵广西桂林
《扬州史志》责任编辑雍俊告诉记者,任中敏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办学,二是研究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他研究词曲凡四十年,时间长、著述丰,成为饮誉海内外的词曲学大师。办教育近二十载,从1930年至1949年,其中尤以办汉民中学付出的心血最多。
任中敏(1897-1991),名讷,取《论语》“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意),早年治北宋词及北曲,自号“二北”,晚年从事唐代文艺研究,故又号“半塘”。
1918年夏,任中敏弃工学文,与同乡朱自清成了北京大学校友,朱自清在哲学系,他在国文系,并与他同住一舍。
1937年,任中敏在南京栖霞山初办汉民中学。开学仅七周,日寇逼近,他率五百师生西撤。一路备尝艰辛,但课业不辍,无一人走失或伤亡,最后抵广西桂林。这所学校成了民国年代广西唯一的国立中学。
1938年3月,经广西当局批准,选定桂林近郊穿山西麓作为汉民中学校址,营建简易校舍。后来随着学生不断增加,在任中敏主持下,学校多次扩建,成为桂林市最大的中学。1943年正式改名为国立汉民中学。1949年桂林解放后,汉民中学改名桂林市第一中学。
乱世中治校从严 汉民中学蜚声大西南
任中敏作为一校之长,主张从严治校。无论是聘师、招生,还是教学、考试,处处严格。强调老师要为人师表,要为人师、德师,不要做“商师”,曾在《大公报》上撰文痛斥“商师”之弊。他明确要求全校学生:聪明正直,至大至刚。严格考试,严正做人。清白鲜明,临难不苟,刻苦耐劳,牺牲奋斗。永怀斡地排天志,各要千锤百炼身。
抗战期间,在桂林办学的汉民中学每天只开两餐。他每天同学生一起用餐,糙米饭,青菜汤,从不特殊。平日多是青菜、萝卜,油水很少,只有周六下午打“牙祭”,多为排骨炖黄豆。1944年,日寇又一次逼进桂林,任中敏无奈之下率领师生西渡榕江,退到贵州。直至抗战胜利后,汉民中学由榕江返回桂林穿山,每天才改为吃三餐白米饭。
在任校长的治理下,汉民中学成了乱世中的“桃花源”。任中敏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爱国教育。当时语文教学没有统一教材,他亲自编选教学文章,收录《梅花岭记》《满江红》《正气歌》等篇目,还邀请柳亚子、李四光、梁漱溟等名家来校讲课。当时,汉中学生成绩优秀,蜚声西南,桂林父老戏称汉中为“少林寺”,因为汉中男生都剃光头,学习扎实。
治学有扬州人的憨气 学校申报硕导获批博导
新中国成立之初,先生流浪重庆,生活无着,白天上街叫卖扬州熏豆混点饭钱,夜晚便在豆油灯下精研学问。后来,经由柳亚子先生的推荐,才进了四川大学,获得一方教席。
1957年,先生被打成了右派,有人劝他说:“做学问还有何用?又不能当饭吃。”先生无语,回到家称出《唐戏弄》手稿的重量,将自己的斋名题为“六斤一两之室”,专门请人题写悬于书房以自嘲。
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文中写道:“其实,扬州人也未尝没憨气,我的朋友任中敏二北先生,办了这么多年汉民中学,不管人家理会不理会,难道还不够憨的!”
晚年,经教育部蒋南翔部长安排,任先生回到故乡扬州,担任扬州师范学院教授,他的书房名为“回甘室”。1982年,任中敏先生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扬州师范学院因此成为我国最早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当时,国家首次在高校设立硕博士研究生学位点,扬州师院将任先生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报,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时,复旦大学的朱东润先生说:“如果任中敏是硕士导师,我们还能当博士导师吗?”于是,任中敏报硕导批博导这件事成了学界的一桩美谈。
1997年6月,任中敏先生诞辰100周年,扬州大学将先生故宅旁与瘦西湖相连的池塘命名为“半塘”,立碑纪念。
通讯员 扬档轩 记者 姜涛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