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11月26日,南京市西康宾馆九号楼多功能厅洋溢着喜悦的气氛,《雨花》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此隆重举行。省内外著名作家、批评家、编辑家代表以及在《雨花》工作过的老同志等100余位文学界人士共聚一堂,为《雨花》庆生。
《雨花》杂志曾是当年许多文艺青年心里最神圣的刊物,说起她六十年的经历,也颇为曲折。《雨花》创刊于1957年,是江苏省创办的第一本省级文学刊物,也是建国后全国最早创办的几家文学期刊之一,最初由江苏省文联主办。1964年因故停刊;1965年至1966年上半年,曾以《江苏文艺》为名出版,后又停刊;1975年复刊,仍名《江苏文艺》,由江苏省文化局主办;1978年10月恢复“雨花”名,由省文联主办;1984年,改由单独建制后的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自创刊以来,《雨花》杂志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倡导现实主义,坚持现实导向,形成了鲜明的办刊风格,也对于推动文学苏军的发展和江苏文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显著贡献。截至2017年11月,《雨花》杂志总计出版发行783期。
雨润沃土人才济济,花映千树硕果累累。六十年来,《雨花》杂志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刊发了一大批影响广泛、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新时期生活的优秀作品,一经《雨花》刊发,即在文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和强烈反响,并荣获诸多重要文学奖项。高晓声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陆文夫的短篇小说《小贩世家》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王辽生的诗歌《探求》荣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石言的短篇小说《漆黑的羽毛》荣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凤章的报告文学《路的呼唤》荣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杨守松的报告文学《昆山之路》荣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凤章的报告文学《张家港人》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6年);夏坚勇在《雨花》刊发的系列大散文结集为《湮没的辉煌》出版,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雨花》杂志一直以发现和培养江苏文学新人、介绍和展示江苏省的文学实绩、推动和繁荣江苏文学事业为己任。从1978年10月起,《雨花》就开辟了“雨催花发”栏目,专门推介青年作家及其作品;在八九十年代,不定期推出“中青年作家专辑”“女作家专号”“青年作家专号”,持续召开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推出了一批如今已经成为江苏文学中坚力量的作家作品;设立《雨花》文学奖及其他各种奖项,奖掖优秀原创作品。2016年,为打造文学苏军新梯队,创新文学人才培养模式,“雨花写作营”应运而生。经过为期一年的训练,18位青年学员在国内一流文学期刊发表了70余部中短篇小说,多部作品被权威选刊转载。这项具有高瞻远瞩的创新性举措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修筑了一条文学高速铁路。同时,《雨花》坚持栏目创新,推出了“大散文”“新世说”“新叙事”“世纪末文学丛谈”“毕飞宇工作室”等品牌栏目,刊发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因此,《雨花》杂志也被誉为文学苏军成长的摇篮。
《雨花》杂志自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探索与读者密切互动的新路子和新方式。早在九十年代,《雨花》杂志就率先在国内推出了网络版和电子版;新世纪以来,先后开通博客和微信公众平台。2015年,“雨花读者俱乐部”成立。经过两年的发展,《雨花》杂志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00多家读者俱乐部,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等活动,同时也提高了《雨花》在读者中的影响。
春华秋实一甲子,薪火相传六十载。《雨花》杂志不仅展现了江苏文学创作各个时期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站在新的起点上,《雨花》杂志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会上,还颁发了第二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雨花》文学奖(2015-2016)。朱山坡的短篇小说《推销员》、罗望子的散文《小县城》、夏坚勇的散文《文章西汉两司马》、马铃薯兄弟的组诗《马铃薯兄弟的诗》、费振钟的报告文学《竹泓镇——工匠与手工业》等五部作品获奖。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