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由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文学院主办,渤海大学社会主义文艺研究院承办的“王蒙先生的文学实践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会议在锦州、沈阳分设线下会场。渤海大学组织部部长林喦、渤海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晓岗、辽宁文学院院长韩春燕、辽宁文学院副院长张强、辽宁文学院副院长周荣,以及周景雷、张祖立、吴玉杰、张翠、安勇等20余位学者、评论家、作家就王蒙的文学实践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进行了研讨交流,会议由林喦主持。
会议研讨阶段,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张祖立首先发言。他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王蒙文学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在50年代,人们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总体评价是比较高的,其原因是这一时期人们对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反封建的、五四启蒙式的文学特征有深度认同。而到了90年代,一些学者对王蒙这类作品就提出了批评意见。这种不同正体现出不同时期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其背后也潜藏着一些深刻的问题有待研究。王蒙的创作时长跨度大,其作品的丰富性也是当代文学中极少有的,他是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实践者与见证者,对他不同时期重要作品的解读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建构过程中的有效主题。
辽宁大学教授吴玉杰翻捡了十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试图梳理出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文学史中王蒙被逐步经典化的过程,并阐释王蒙与社会主义文艺间的内在关联。他认为,一位作家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进入文学史,而文学史对一位作家的形象塑造、价值判断也能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文学史观与经典化进程。
辽宁文学院党政办主任、《艺术广角》主编张立军从王蒙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品格及他对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的启示角度出发,认为王蒙的文学创作始终与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相向而行,从文学史意义来说是开时代风气之先。在新时代背景下看王蒙小说的创作,充满了开拓性与批判性,其对当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与指导意义。
周荣认为,可以将王蒙看作共和国文化的一个标签,他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范例。王蒙所体现出的先锋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批判精神。
渤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张建认为,王蒙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站在时代的高度,广泛涉猎了社会现实,坚持探索与创新的勇气。王蒙的文学实践呈现出他作家兼具思想家的特征,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现实,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与引领作用。
渤海大学副教授宋文坛认为,王蒙所具有的宏阔的历史意识与充沛的激情共同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可概括为诗史、诗情、思辨三个方面。王蒙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内在的理想主义精神,以及强大的理性反思能力。
辽宁文学院院长韩春燕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肯定了辽宁文学院与渤海大学文学院共同设立的社会主义文艺研究院对于东北社会主义文艺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认为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切入王蒙文学创作与社会主义文艺之间的关系,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收益。王蒙在不同时期创作出了丰富的时代读本,与时代同频共振,他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资源,这也是王蒙之于中国文学的重要意义。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辽宁文学院文艺创作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胡海迪,辽宁文学院对外交流部主任、《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李桂玲,《当代作家评论》编辑室主任王宁等。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桂玲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