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澎湃新闻
10月21日,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发布公告,表示将开始逐步实施分年龄阅读推荐体系,“逐步按照作品不同标签、类型及其他特点,做不同年龄的阅读推荐”,“让有争议、尖锐的、思想性更复杂的文章,暂时远离心智不成熟的读者,同时留给成年人一个更安心的阅读空间。”
这一操作并不容易。就像公告中所说的,有海量的已发表作品,想根据类型做出不同的区分,需要相当的工作量。但是,这种尝试是值得鼓励的,而且也有理由相信,平台这样做,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过早阅读一些含有暴力、软色情内容的作品,不利于健康成长。有很多研究证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的暴力,都会对青少年产生让人担忧的影响,现实中甚至也有青少年模仿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举动,造成悲剧。
前两天,四川自贡市教育部门在回应市民“组织学生看某热门影片”的建议时就表示,影片中有些战争场面,不适合低年级孩子。这一表态得到了很多网友点赞。也有影城贴出公告,建议太小的孩子暂不要观看,获得了不少家长的肯定。
晋江文学城迈出分年龄阅读推荐的一步,确实值得肯定,但人们也会担心,这样做真的有用吗?毕竟,一个孩子,真要看一部“禁止”作品,总会想到办法。
互联网写作与传统写作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网站和平台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干预措施,对作者有相当大的影响。举一个例子,如果平台规定“脖子以下不能写”,为了让作品不下架,作者创作时就会尽力“避雷”,所以有的作品中会出现奇怪的内容和符号,人们读到这些“乱码”时,会会心一笑。
和传统写作方式相比,在网络平台,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会有更多的互动。我看到过,有作者呼吁大家为某一个生病的读者捐款,祝某读者生日快乐。当然,有读者纠正错误,也有很多读者讨论情节走向,这又反过来影响创作者。
有的作者在更新章节时,会向读者致歉,“昨天胃病犯了,更新少了一章”。这种叫苦未必是真的,却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这样“出戏”的内容,也提醒读者,你看到的都是虚构,是一个辛苦的码字人创造的;书中的内容,只是想象的产物。
如果一个孩子看到这样的内容,更容易产生一种感受:作品只是作品,那里有另外一个世界,但是并非真实存在的,也不用投入太多感情。
这说明,在作者、平台和读者之间,有一种相互影响的深层结构,这是网络写作才有的。
互联网平台比传统出版社,有着更多的技术手段,比如大数据、算法,来产生更积极、正面的影响。有理由相信,晋江文学城的“分级”尝试,会对平台的写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导致生产机制产生变化。
它未必真的能杜绝某一个孩子想看适合成年人看的作品,但是却能构建出一种氛围,最终形成“青少年专区”和“成年人专区”(不是有些人理解的“成人文学”),可能会刺激一些人专门去写适合未成年看的,也让“成年人专区”的读者和作者更加安心,不用那么多写作和阅读的羁绊。
这样的实践,在传统文学生产中很难实现。印刷时代,一旦作品投入市场,就成为一种实体,而互联网写作,则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改、修正和再创造的过程。在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平台的“分类”和“标签”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意味着真正有效的投放(发行)。
互联网平台完全可以做到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向他推荐每个年龄段更适合的作品。当然,也注意到,晋江的公告里,采用的都是“推荐”而非“强制”这样的字眼。这仍然是一个宽泛的、有空间的举措,但更赋予了它丰富的可能性。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