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长津湖战役:真实与残酷、冰雪与意志、信仰与归乡
在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中,一部展现抗美援朝历史中长津湖战役的“史诗”电影《长津湖》一度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这些“最可爱的人”从儿时的课文中走出来,成了银幕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关于长津湖战役,是否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们所不知晓的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10月再版了王筠的长篇小说《长津湖》,该书首次出版于2011年,是第一部全景式刻画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的史诗作品,开创了“最可爱的人”文学新范式,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10月16日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码字人书店联合主办的“重现长津湖战役:真实与残酷、冰雪与意志、信仰与归乡——王筠长篇小说《长津湖》分享会”在北京举行。文学评论家白烨,军史研究专家张明金、丁伟,以及本书作者王筠,与现场读者交流分享了《长津湖》的创作故事与阅读感受。
作为一个军史爱好者,白烨比较关注军事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关于朝鲜战争的影视剧作品很多,比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还有正在热映的电影《长津湖》,但是,书写抗美援朝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较少。王筠的长篇小说《长津湖》直面抗美援朝,将目光聚焦长津湖战役,通过全景式的壮阔描绘、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与扎实沉稳的写实风格、宏观视野与微观笔法的巧妙结合,真实再现了惨烈而伟大的长津湖之战。从题材来讲,小说《长津湖》具有重要意义,而王筠也是一位有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他在军史题材方面的写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张明金在三十多年前就与王筠在同一部队工作,他分享了很多曾经与王筠交往的细节,并透露王筠在部队时就是一个非常爱书的人,对战争题材有着浓厚兴趣。谈到欣赏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的不同感受,张明金认为,影视画面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量,给人直观的感受;而文字则会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小说《长津湖》中充满了大量细节,更细腻,也更有感染力,能让读者更为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强意志。
丁伟从军史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长津湖》有两个特点:一是史实准确,小说中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事件几乎都能在长津湖战役中找到出处,带有极强的纪实品格;二是反应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丁伟以小说中的具体细节为例,跟读者分享了志愿军战士顽强的战斗作风与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志愿军当时有多艰难?他们穿着单薄,有时两天才能吃一个冻成冰的土豆,而且我们的迫击炮大约70%都被冻上而不能正常使用,就是在这种极度严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000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一举扭转战局,为最终到来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王筠与大家分享了小说《长津湖》创作的背后故事。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看到一些抗美援朝的资料,很感兴趣,他当时还经常听老前辈们讲述长津湖战役,深受触动,一直想写一部与此题材相关的长篇小说,准备了很多年,直到2011年左右才动笔开始写,半年左右就写完了《长津湖》这部小说。王筠告诉读者,除了《长津湖》,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他还写了长篇小说《交响乐》,还有即将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阿里郎》,三部长篇小说加起来近200万字,都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都是为了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分享会后,王筠还就小说创作的真实与虚构、文学创作与影视改编的关系等内容与现场读者一一交流。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英俊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