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茶lhy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发布,中国入榜作家有杨炼、残雪、阎连科。
杨炼和阎连科在国内家喻户晓,不过这个残雪却几乎闻所未闻,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中国作家残雪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并列第四名,她被诺奖评委马悦然称为中国的“卡夫卡”。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也评价她是中国最好的作家。那么,残雪到底是谁?有什么来头?
残雪生平
残雪,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湖南耒阳人,1953年5月30号生于长沙,从小由外婆带大。她的外婆是一个沾满了楚地巫风习性的人物。
神秘的童年经验一直追随着残雪,成了她长大后无法抹去的童年记忆,她说:“几次跟随外婆在天井里赶鬼的经验烙在了她的‘灵魂’上。”特殊的成长经历,使残雪沾染了楚巫文化的神秘因子,楚巫文化逐渐内化为她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婆在她7岁时因饥饿而死亡。
残雪只有小学学历,17岁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个体裁缝,却通过业余文学创作成为作家,堪称励志典型。
她于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5年,残雪的作品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获得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上榜诺奖赔率榜第三位。
主要作品
《最后的情人》,《边疆》,《吕芳诗小姐》,《五香街》,《新世纪爱情故事》,《黑暗地母的礼物》,《赤脚医生》等。但是国内很多读者都不爱读她的作品,残雪也坦言,她的小说排斥一般读者,“一般人很难进入到里头,那种封闭性令人生畏。从不写这个世界里的事,而是海上冰山下面的部分,属于人的原始欲望。”
残雪的所有的小说都是精神自传,作为一位具有分裂人格的艺术工作者,这个现实永远是她要摆脱的,是她一刻也容不了的,可以说正是可怕的现实在刺激着她的想象力。“所有人物都有我自己的影子,而不是某一个人物有我自己的影子”她说。
她崇敬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我最崇敬的两位作家,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都没有获得诺奖,因为他们的作品开始时比较小众,但他们的影响比有些得奖的作家要大得多。”世事难料,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上天的刻意安排,这席话今天放在她身上也那么恰如其分!
残雪经典语录
中国文学没什么希望,尤其是纯文学。一方面有纯文学作品在国内很难发表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在没有利益可图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创作的人已经很难找到了。
中国文化里缺乏精神的东西,人的精神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不会自我批判。人性里面的矛盾、斗争、自我批判这些都是西方经典文化。
我在写作过程中没法考虑我的读者该是什么样的,因为我进行的是自动写作,是一种潜意识的写作,整个人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把所有的世俗的记忆全都排开。
所谓才能,说到底,不就是将人性中的那些本能坚持到底吗?很多人都是有才能的,可是能正常发挥的人却是那么少。
人性只要冲破理性的钳制就会发挥幻想,理性反弹出幻想。一般中国人理解为理性是消灭幻想的,其实作为人,高贵的是理性,理性才可反弹出幻想。
中国文化强调的更多的是天人合一,儿童式的。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即使再怎么优秀,也没有自我批判与自我分析,没有的东西我们不能硬要说它有。
国内的有些文学刊物不喜欢我这种“先锋”,他们喜欢的是形式上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的那种,而像我真正搞创新,他们又看不懂了。他们退掉我的稿子,一方面是因为思想观念旧,不愿意学习。另一方面,是利益使然。
现状
残雪近年搬家到云南,继续生活和写作。30多年来一直过着单调刻板的文学生活——七点钟准时起床,九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一个半小时。下午两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也是一个半小时。这期间她写的是哲学书。锻炼以及晚餐后,她进入一个小时的小说创作时间,之后是英语学习时间。
近些年,残雪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极少公开露面。这位老人生活简单宁静,作息规律,每天花一小时写作,热爱哲学,坚持跑步,不喜社交……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