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政论文

征文网 2021年10月3日文学快讯评论690 阅读1868字

秦王朝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政治上的失败却给西汉初年的思想 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使那些才华横溢的汉初文人有了发挥其聪明 才智的广阔天地。先是陆贾,早在刘邦称帝之初就在其面前时时称说诗书,并著文12篇纵论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和古代帝王的兴衰成败之理,号为《 新语》。接着是年轻的思想家贾谊(前200-前168),把汉代政论体散文 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体可 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 如《陈政事疏》;还有一些是杂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 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 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极尽夸张和渲染,造成一种语言 上的生动气势,恰似秦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来统一六国一样不可阻挡。接着笔锋陡 转,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秦始皇自以为这个有“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可为子孙“万世之业”的帝国,竟然会在转眼之间,被陈涉这个“甕牖绳枢之子”,“ 材能不及中人”者,以摧枯拉朽之势轻而易举地灭亡,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从而总结出秦亡的教训:此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重点分析秦在统一中国之后政策上的失误:在天下百姓归顺于秦、向往和平安定生活之时, 始皇和二世非但不能安抚百姓守威定功,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推行横征暴敛、严 刑峻法的国策,终于把人民逼反。接着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可为精辟之见。下篇进一步指陈秦人在危难当头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原因,第一是 子婴的不才;第二,更重要的是秦王的暴政导致君臣离德与士民不附,使子婴处 于“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的境地,只有束手就擒。从而说明: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于自身,“本末并失,故不能长”。三篇文章,就这样环环相扣地把 秦朝亡国的原因层层剖析下去,思维严谨,说理透辟,见解不凡。文章取名“过 秦”,实则是借此来警告汉朝皇帝不要重蹈亡秦覆辙,故全文取一句野谚结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由此,我们不但能见到作为汉初思想家贾谊关注国 家政治的热情和深刻的思想,还能见出他的才思、智慧和人格风彩。此文虽为说 理,有浓厚的战国纵横家遗风,但是在遣词造句中又处处流露出诗人的气质,词语讲究,多用修饰,感情充沛,行文流暢,可视为汉初散文的典范之作。

贾谊另一类有特色的散文是疏牍文,其中的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 事疏》。《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文章先讲积贮的重要, 接着指出当今天下“背本而趋末”,“公私之积犹可哀痛”的事实,并预言国无粮食蓄积的可怕后果,最终得出结论,国家应该把“积贮”看作“天下之大命”。 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简洁,论述透辟,态度诚恳朴实而又带有真挚的感情,很有 汉代文章的特色。据说此文奏上之后感动了汉文帝,“始开藉田,躬耕以劝百姓” (见《汉书·食货志》)。《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则是贾谊系统地阐 述自己治国主张的一篇长文。他在文中驳斥了“天下已安已治”的观点,从多个 方面指陈社会现时危机和潜在隐患,表现了他洞察社会矛盾的能力、见微知著的远见和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怀。文章开篇就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 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一个人为了国家大事而投入如此深厚的感情, 其文章的感人自不待言。而作为一个有着深刻见解的思想家,精辟的论述更使文章增添了说服力的力量。除此之外,贾谊《新书》中还有一些杂论文章,语言或 朴实浅显,或生动形象,叙事说理均有特色。

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他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 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 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晁错(前200-前154)是比贾谊稍后的另一个较重要的汉初政论散文 家。他曾在汉文帝举贤良文学的对策中名列第一。匈奴屡次侵边,他于是上书言 兵事,文帝很赏识。他又上书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为当世急务二事,其建议也被文帝采纳。他的名作《论贵粟疏》上承贾谊《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 务农贵粟的主张。文章从古代圣王治国之法、当今农民生活状况、民贫商富的潜 在危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立论深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文风朴素无华,但质实恳切,故多被后人所称道。

来源:中国文学史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