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图传》、《鲁迅文萃》(纪念珍藏版)新书首发式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
《鲁迅图传》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组织全馆业务人员集体编撰的第一本鲁迅生平传记,近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与以往出版的鲁迅传记类图书不同,《鲁迅图传》发挥了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馆藏优势,大大增加了图片和实物文献的占比,尤其展现了近几年来文物征集成果,其中不少是首次公开发布,如亲历甲午海战的日本军官记录的《田所广海勤务日志》,《中国小说史略》《伪自由书》等书的纸型,鲁迅亲笔书写的版税收据、名片留言等,《〈死魂灵〉一百图》设计手稿等。在鲁迅手稿、著作、藏品、各时期肖像和环境照片、历史事件和交往人物相关照片等大量图片中,读者仿佛在参观一座鲁迅博物馆。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非常喜欢《鲁迅图传》这本书。“我本以为鲁迅的相关资料已经被找到很多了,很难再有新鲜感,没想到《鲁迅图传》里还是有很多珍贵的文献。”他表示鲁迅研究像一座矿山,还有很多宝藏可供挖掘,“这本书以图为主,但文字也很好,很好地交代了鲁迅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立足上海的鲁迅文物
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表示,和其他鲁迅传记相比,《鲁迅图传》更侧重为一本具有博物馆特性、能让“文物说话”且今后可以运用于鲁迅生平陈列的“图传”。它集中反映了上海鲁迅纪念馆近30年来文物征集、学术研究、陈列传播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上海的鲁迅文物,同时彰显上海地域特色,较全面地展示了鲁迅光辉的一生,试图塑造出了一个不懈战斗并具人性的鲁迅形象。
据悉,《鲁迅图传》全书约34万字,使用文物史料图片约360多张,对应鲁迅的人生历程,结合时空的转变及鲁迅生平重大事件、关键转折点和突出成就,按“1881-1902绍兴 南京”、“1902-1912 日本 杭州 绍兴”、“1912-1926 北京”、“1926-1927厦门 广州”和“1927-1936 上海”五个篇章,呈现了鲁迅从去异地寻异路的少年,到弃医从文归乡任教经历辛亥革命的青年,再到成为新文化运动闯将、左翼文化运动旗手的中年,及至逝世后被推崇为“民族魂”的一生。其中第五篇章——“上海时期”为本书的重点和亮点,该部分从社会组织和人物交往等方面梳理了鲁迅如何引领左翼运动,如何造就下一代文化新人,并展示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温情一面。
除了大量使用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特色藏品,《鲁迅图传》还突出展示了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中鲁迅与中国革命相关的图片资料,如1920年陈望道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初版、红军将领陈赓手绘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形势图、鲁迅《悼丁君》诗手稿、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参与编辑并题写刊名的《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萧三致“左联”信手迹等。今年也是鲁迅倡导中国新兴木刻90周年,因此鲁迅与木刻版画的关系以及馆藏美术佳作在《鲁迅图传》中亦有较有鲜明的展示,如存世孤本M.K.木刻研究会丛书《木刻画选集》手拓本。
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在《鲁迅图传》之外,《鲁迅文萃》(纪念珍藏版)也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鲁迅文萃》(纪念珍藏版)是上海鲁迅纪念馆基于以往的鲁迅作品佚文整理、鲁迅作品研究、鲁迅作品版本研究以及初版、初刊编辑影印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版的鲁迅文集。
全书按内容分为小说、散文、论文、杂文、书信五大板块,合编为一册。小说部分共三种,有收录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的《呐喊》,有技巧更为娴熟的《彷徨》,还有旨在挖掘中国历史、神话故事现代性内涵的《故事新编》;散文部分包含鲁迅自言的“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朝花夕拾》和《野草》,展示鲁迅在创作视角、架构、行文、主题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论文部分包含《坟》《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国文学史略》等三部论著,是了解鲁迅思想来源和基础的经典读本;杂文部分包含《热风》《华盖集》等14部杂文集,其中《集外文选》有关篇目为此次重新编选;书信部分则对鲁迅现存书信作了重新编选,是了解鲁迅社会交往的基础性材料,更是把握鲁迅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
为了满足广大的鲁迅作品爱好者的需求,该书以经典再造的方式,采用40g字典纸精印厚达2368面合计74印张的纪念珍藏版。郑亚说,鲁迅的著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下,通过阅读鲁迅作品,我们依然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激情、深邃以及其对中国民族独立、文化觉醒的不懈追求,“我们也期待,《鲁迅文萃》(纪念珍藏版)能让读者对‘民族魂’有更深刻的领悟。”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值此重要年份,上海鲁迅纪念馆会同世纪出版集团等单位,充分利用馆藏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以传承鲁迅遗产为抓手,编辑出版这两本图书,让更多市民感悟鲁迅作为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这是对庆祝建党百年重要的贡献,也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
来源:澎湃新闻 罗昕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