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从无到有的发展;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而对于一个文学社来说,20年,是见证了梦想从萌芽到坚守的执着。
作为厦门惟一一个以外来青年为主的文学社团,湖里外来青年文学社走过20载。在20周年庆到来之际,文学社面向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和新老社员们发出诚挚邀请:你是否曾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回忆?你是否曾在这里感受梦想的力量?
这一次,回到过去,想起记忆中的那个自己。
12月25日上午,相约忠仑公园,不见不散。
追梦少年在这找到家
20年前,16岁的谢祯还是个短头发的少年,从闽西长汀来厦打工。让他在同龄的打工者中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文字。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当时已经在许多刊物中发表过诗歌、小说。因此,当湖里外来青年文学社的创社社长冯建明找到他的时候,他有种在厦门找到家的感觉。
1996年3月,在冯建明等的筹备下,湖里区一群文学爱好者成立了月亮河文学社。2000年,文学社正式更名为湖里区外来青年文学社。
作为三届的老社员,谢祯在谈起那段岁月时,还是感慨万千。“十六七岁,是个随时都可能学坏的年纪。好在有文学社,有一群良师益友,引导着我朝着积极健康的路走下去。”而他的从文之路,也正是始于文学社。那时候他辞职重新去考大学,甚至不少人都不看好,但是社长冯建明就像兄长一样鼓励他,让他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与谢祯一样的还有一大批外来青年,这些青年通过文学社为桥梁,创业、拼搏,成为特区发祥地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期间,谢祯、钟贵瑞、颜明亮三名社员还相继三年被评为厦门市十佳外来青年。
一起赴这场文学之约
岁月如歌。对于湖里外来青年文学社的很多社员来说,那段岁月可能是人生最美的一段旋律。
那些年,社员们携手做了厦门外来青年基层生存状况的深度调研报告,直接促成了厦门暂住费的一项改革;许多人在文学社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奋斗;许多人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走出了像颜非、赵春燕等厦门知名的文字写作者……
有一种精神,也通过文学一代代传承下去———奉献和公益。从《外来青年》社刊,到组织各项活动等,社员们都是义务服务,主动付出是他们的默契。如今,很多当初的老社员将奉献精神延续到了本职工作中,热衷公益成为他们的另一种共鸣。
颜明亮、汪茂盛,如今都是企业公司的负责人,在许多公益场合都能够见到他们的身影。而置身媒体的谢祯,更身兼厦门同心慈善会副会长、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传播总监、“如厕如家”免费厕纸计划发起人等多个公益头衔。
还有很多的人,很多的故事。作为本次20周年活动的主要筹备人,颜明亮告诉记者,那些曾经青涩少年,冯建明、谢祯、张萍、曹江华、莫伟、冯珊萍、陈金龙、汪茂盛等都会回来。而他也诚邀其他社员以及文学爱好者,本周末一起到忠仑公园,赴这场20年的文学之约。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