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王小鹰的第十部长篇小说《纪念碑》出版,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为母亲而写,写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的人的故事。
《纪念碑》的核心是改革开放以后区长史引霄一家的故事。围绕在她身边的不同立场、阶层的人们,被社会变革唤醒了生机,在大时代中面临种种变数和问题,历经了蜕变和成长。一代人以不同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经历了时代的考验,也释放出自己的特质与选择。改革故事与革命往事相互交叠、两代人的命运相互交织,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代经历迥异的历史时期和人生故事,却始终对祖国和人民抱有不变的赤子之心。
小说开头,突如其来的爆炸事件打乱了史引霄一家精心准备已久的生日晚宴,引出关系复杂的一众人物,曲折贯穿40多年的故事渐次展开。战争年代血肉相连的友谊和爱情绵延至今,懦弱和卑劣也不时到场。权利和财富固然会使一些人忘记初心,但恪守信念的人们永远葆有纯粹的内心、承担的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王小鹰的父亲芦芒是画家、作家,传唱久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歌词就是他写的。王小鹰出生在苏北的芦苇荡里,战斗频仍,母亲甚至不记得她出生那天的日子。60多年以后,女儿动笔写这部长篇小说献给母亲,献给在历史与现实中英勇前行的人们:“我母亲珍藏着新四军教导大队女生队的通讯录,队员定居上海的有二十余位,每年都有名字被画上黑框。我决定采访这些女兵,她们的经历都值得大书特书。如今她们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城市安度简朴的晚年。在母亲的帮助下,我陆续采访了五位老人,知道了更多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的女兵故事。还有比她们的人生更璀璨更绚烂的吗?当时我就萌发了要为她们写一部长篇的冲动——献给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们。”
母亲晚年希望当作家的女儿能帮助自己写回忆录,但是女儿想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看待老一代的历史,用自己眼光和的才华,写出更丰富、更深刻、更生动的新四军故事。于是,母亲在十年间陆陆续续写下了7本笔记,留给女儿。这字迹斑驳的厚厚的笔记,就是王小鹰创作的基本素材,而当她写完厚厚的《纪念碑》,母亲已去世十年了。
王小鹰曾经去淮安寻找自己出生的地方,可那里已经是新兴的都市,往日的痕迹荡然无存。王小鹰一遍遍地梳理素材,修正自己的想法,同时大量阅读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思考怎样更好地讲述父辈的故事,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
王小鹰说:“反思当下的价值观人生观,需要让老一辈的理想之光烛照我们曾经的软弱与迷茫。我希望写出在历史迂回曲折中前行的人,写出社会天翻地覆变革中的人。”
来源:齐鲁晚报 师文静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