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湖南文学发展报告

征文网 2021年7月16日文学快讯评论1,957 阅读7240字

2020年,湖南广大文学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抗击新冠肺炎现场,采写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主题创作迎来丰收之年,全省推出“梦圆2020”丛书9部、“三年行动项目”丛书5部、“十村记:精准扶贫路”丛书10部、“脱贫攻坚在湖南”丛书5部;抗疫书写与抗疫斗争同步,湖南作家第一时间创作了50多个短篇作品,在《人民文学》等头条发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成为本年度作品主体,其他体裁创作保持创新跃进的良好态势。小说在扶贫史诗书写、人性勘探、现实观照中体现深沉的大地情怀,诗歌在不同代际诗群的同框吟唱中展示清新而又凝重的况味,散文在对童年故乡、山水景观与现代城市的感兴中表达人文之思,报告文学在对重大事件的忠实记录中完成了时代共名的显性书写,儿童文学以物我互涉的诗性艺术承接湖湘现实主义传统,网络文学通过现实图景、多样类型、正面价值观实现提质升级,文学评论强化了作家论、类型学分析及本体问题的思考,文学事业聚焦重大题材育人才、促精品。

1 小说创作

2020年,湖南小说创作聚焦脱贫攻坚,展现新乡村生活、亲情和个体人生,融汇湖湘地域风情,注重对人性的多维深描。在日常情节中把握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刻画,拓宽现实广度,开掘历史深度。

长篇小说以脱贫攻坚题材为主,将时代刻画与日常叙事结合、脱贫壮举与乡村风貌重叠,着力书写精英反哺家乡的新时代命题。向本贵《两河口》关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的悲与喜,写实手法老到精妙。薛媛媛《远村》以第一书记的走访路线,展开具代表性的乡村画卷,文笔朴素真挚。李文锋《火鸟》融合了理性叙事与诗性语言,在描绘人物蜕变的同时展现民间传统文化。胡小平《青枫记》体现个人脱贫与故乡脱贫的同步性,兼具历史分量和文学色彩。江月卫《守望》寄情于侗寨习俗,借主人公视角展示山区现状与地域特色。王天明《相思山》讲述三代党员扎根山乡精准扶贫,于生活细节处勾勒乡村人情。刘道云《清风徐来》写青年返乡寻找“农民的尊严”,浸润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意味。海燕《小康之路》从女性视角抒发乡土情怀,围绕个人奋斗之路表现社会振兴之路。许喜德《汨江欢歌》艰苦扶贫与曲折爱情并行,描摹脱贫攻坚战中的女性群像。 此外,贺学群《西西弗斯走了》在哲学意象中揭露思想贫瘠的危机,富有象征色彩。谢枚琼《生命线》关注抗日战争以来的英雄税务人,人物塑造立体深刻,生动还原税务史。兄弟联盟《淬火军刀》系列堪称特种兵的纪录片,以街头少年蜕变为“战狼”的历程致敬中国军人。肖学文《乱世草医》赞美坚守仁心的草医世家,在场景搭建中展现人性百态。骆正军《吾道南来》突出南宋张浚父子鞠躬尽瘁的事迹,并书写多类“X二代”气势恢宏。刘佑平《背西风》以鸦片战争为主线重塑林则徐,在矛盾冲突中再现历史人物复杂的命运。谭新《千古名臣胡林翼》用传奇笔法描写清代名臣的仕宦浮沉,表现士人的傲骨节气。

中短篇小说从当下的日常生活出发,尤为关注新乡村背景下个体生命体验与真实人性。残雪《烟城》延续其寓言性书写,通过讲述城市普通人的故事,表达现代人的无根感和精神空茫状态。姜贻斌《防空洞里的琴声》反讽了部分艺术家在世俗生活中汲汲于名利,行文粗粝而生动。马笑泉《对河》以诗意笔触勾勒独具魅力的“对河气质”,书写了一部以河为界的小城文艺生活史。戴小雨《公鸡喔喔叫》揭示青壮劳力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凋敝,反思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农村现状。楚荷《老雷》以幽默笔法对比书写两个小人物,讽刺了欺软怕硬的丑恶人性。刘少一《穿越》借助公鸡“跨界之旅”的纠纷,反映群众的真实心理和农村警察的优良作风。郑小驴《骑鹅的凛冬》以少年视角讲述一起小镇命案,揭露农村生活背后隐藏的复杂人性。陶永喜《半边街》立体化描摹古镇的历史变迁和人情风貌,湘黔地域特色明显。赵燕飞《她想听大海唱歌》叙写有隔阂的母女化解矛盾,表现平凡却深情的爱,笔触温情却不失活泼。沈念《走山》《空山》或歌颂扶贫干部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或展现农村知识青年的精神困境,《长鼓王》讲述寻找长鼓王的艰辛历程,呈现大瑶山文化的动人魅力。

小小说主旨丰富,题材涉及更广,起到微型寓言作用。戴希《柳暗花明》、唐波清《喜大姐》、欧阳华丽《人在他乡》以日常小故事彰显普通民众的抗疫精神,何石《决定起诉》、黄扬《煮长寿面的小偷》、曾立力《闲章》、蒲玉英《传奇茅台》书写以廉政、良善、道德为主的正能量命题,伍中正《胡瑞鹤》呈现乡村人文景观,聂鑫森《鸟医》、叶骑《一生》传递生态环保理念,透显平凡生活的诗意。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