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残雪:我们的文化摧毁、毒害了我们的天才

征文网 2021年6月27日文学快讯评论399 阅读1858字

每当诺贝尔奖即将揭晓的时候,国人中总是兴起一片热潮。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不仅是对国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国人在世界地位上的认可。近几年来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已经上升,前有莫言后有屠呦呦,但是在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预备名单中出现了一个令普通人都十分陌生的名字——残雪,她与余华等人一起出现在名单之上,甚至排名还比余华更靠前,但是却极少很少有人知道残雪到底是谁。

了解残雪作品的人一般都对她持有两种极其分裂的态度,追捧者认为她就是“中国的卡夫卡”,另外一部分反对者则对她的作品表示质疑,认为不过是无病呻吟。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2017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的文化摧毁、毒害了我们的天才》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争议。那么残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作家呢?她又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文章呢?

残雪其人

残雪只是她的笔名,她的真名叫做邓小华,听起来一个很朴实的女性名字,邓小华是湖南人,正宗的湖南妹子,只不过邓小华的性格与我们现在知道的“辣妹子”并不一样,邓小华反而更加敏感,并且有点神经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是眼见过兵荒马乱,而且她瘦小的体型也注定了她在一群小伙伴中绝对是受欺负的存在。

或许看到现在的残雪都会认为她小时候文笔肯定很出众,但却并不是这样,残雪小的时候反而是她的短跑成绩,她在运动会上直接刷新了之前的记录,成为短跑速度最快的女同学。当然,除此之外,最让学校师生注目的还有她倔强执拗的脾气,她的脾气可以说是八匹马都拉不动,因此只要是她决定要做的事情很少有做不成的。

残雪原本是学校中最灿烂的花朵,可惜时机不对,她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残雪的父亲子啊当时是《新湖南报》报社的社长,她的母亲同样也在报社工作,由于文革的影响,导致她的父亲被批斗成为“右派”,所以家中直接陷入了困境,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而且父母都是从事文案工作,压根就没有出过体力活,所以残雪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文革的到来也让残雪失学在家,家中的困境让她的父母开始寻找出路,于是就将残雪安置在外婆家中。残雪的外婆是一个十分迷信的人,于是残雪跟在外婆身边经常能看到外婆“赶鬼”、“驱魂”的画面,这也就让残雪在记忆中留下了这些关于楚巫文化的影子,也在她日后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外婆病逝之后残雪又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们的家有发生了变化,原本一身文人气息的父母也开始为了家庭做出了不得已的改变,而残雪也因为到年纪可以外出挣钱分担家庭负担而进入了街道工厂去工作,在那里她受了很多的辛苦,甚至她还做过赤脚医生,她基本上能够将自己能做的活计做了一个遍,这时候的她才知道原来养家这样困难。

1978年,残雪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她结婚了,对象是回城的知青,两家也算门当户对,那个男人也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于是在婚后两人一起开了一家裁缝店,小日子过的也是风生水起。

而残雪自小就喜欢文学,长大之后更是追求精神自由,在与丈夫结婚之后丈夫也很喜欢残雪写一些作品,所以残雪在丈夫的支持下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家协会,以至于获得许多奖项,甚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残雪的争议

残雪的写作风格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她一直在写文学类作品,早年与她一起写文学类作品的还有余华等人,但是现在余华已经将重点放在现实类文学上,也就是说残雪目前的写作风格与被人熟知的大师格格不入。而残雪的作品由于文学性太强,所以很难被读者所理解。

但是真正将残雪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是因为残雪的那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残雪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进行论述,并且将现今文坛几十年都在推崇的现实文学定义为伪文学,认为这些并没有战胜文化惰性,在她看来,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所谓的有着“现实关怀”的现代文学,既无法催人自省,自我批判,又流于表面。这样而言文学的社会性意义自然难以达成。而这样的观点一出,残雪更是因为这篇文章被大肆笔伐口诛。

坦白讲残雪自己的作品也很晦涩难懂,因为她的小说内的隐喻以及时代的暗喻很少人能理解到,除非有着相同的经历或者高深的文化修养,但是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在她自己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她与通俗作品很好地进行了分割,更多的发力于精神层面。

而一旦能读懂她的作品,那么你将读懂一个时代。

总结

现在的人们都是人云亦云,并不喜欢去探究事情背后的真相。对于残雪就是这样,人们了解残雪是因为诺奖候选人,残雪被骂是因为一篇文章,但是如果你连她的作品都没有读过就去跟风骂人是不是就太过分呢?文学立场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各种观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真正好的作品无疑是能够经受住时代考验的。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