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文学社的三个关键字

征文网 2021年5月29日文学快讯评论190 阅读1647字

创办蓝天文学社一年后,我汇编了一册社员作品集,恳请于漪老师题写了书名《腾跃蓝天》,这是2001年的事情。十年后,我工作调动到了草塔中学,在学校和语文组同仁的支持下创办了逸园文学社,至今又是十年。二十年点滴涓涓细流,虽不成大河滚滚但依旧顽强流淌。我想用“语·文·人”三个字来概括自己对文学社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所谓“语”,就是语文素养:文学社是课外的,更是语文的。

学校为什么要创办文学社?首先,从学科层面看,文学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它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弥补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就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的那样,是一种值得建设的“语文学习共同体”,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其次,从学校层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有助于提升学校软实力。

文学社建设最难的是规范活动,让文学社活动真正成为语文课的有效补充。我的做法是精心设计话题,如“文学写作力的构成”“文学就是对现实的改写”等等;同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如讲课或交流时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很多社员将这一方法落实在记课堂笔记和构思文章上。语文课程标准推出后,我认识到,文学社就是依托思维、审美和文化的知识背景,来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所以能较好地牧养学生的个体言语经验。

所谓“文”,就是文学力量:文学社需要专业指导。

有些学校文学社创办后,无法有效而深入地展开工作,我以为很大原因在文学指导教师。并不是拉出任何一个语文教师来就可以指导文学写作的,文学社指导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懂文学、爱文学、会写文学作品的专业教师。

逸园文学社报名要求是“爱读爱写文学作品、能够提交一篇文学作品”。每一届招新之后,我对新社员都要上一课“走进文学的殿堂”。在第一课上,我告诉他们“文学不是作文”,文学与作文之间的种种差异,尤其强调文学社不是写作补习班,也不是写作提高班,而是一群爱读、爱写文学作品的人的聚集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文学社功能。再就是结合一些作家经历阐述我的文学理念,“文学由梦想、坚持、成果、技能‘四位一体’构成”,文学=梦想+坚持+成果+技能。没有梦想,就走不进文学的大门;没有坚持,文学之路就走不长久;没有作品,文学成果就等于空话;单单有真诚而没有文学写作技能,文学之路就会走得庸俗。四者缺一不可,构成了“文学精神”。我认为,一个没有文学精神的文学社,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文学社。

所谓“人”,就是学生成长:学生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

一个文学社,如果学生参与度不高,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我们对社员的目标是:加入文学社,促使他们个性发展,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自我,激发内动力,充实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从逸园文学社这十年的状况看,这个目标还是基本实现的。这是因为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设计,来强化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文学社社员的参与度,主要是完成写作任务。我们常常进行“主话题写作”,这里的主话题往往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活力为主,比如“我和电影的故事”“暖”等主题,学生的作品完成度高。

我们每年春秋两季编印《逸园文学》杂志。如何编印好杂志对我们文学社来说是大事件,需要大家坐下来讨论,后来就形成了一套程序。基本由学生自主完成,文学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编辑按照主题选稿,建议分块编写目录等。

激发学生的文学心,更主要的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寒暑假家长往往会带学生外出旅游、下乡,我就鼓励学生写所见所闻,特意强调不是写游记,而是类似茅盾先生倡导的“社会速写”,也就是当下倡导的“非虚构写作”。

目前,中学校园文学社确实存在关注度高而研究不足、活动开发不丰富的状况,尤其是高中校园文学社因为高考压力而容易产生无法定位的尴尬局面。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特别强调要重视文学写作,这对文学社建设而言是开启了一扇门,提供了舞台也迎来了挑战。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28日第4版,作者边建松,系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教师。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