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创新学校国防教育形式的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国间相互依赖性持续增加。为了保证各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防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新时期国防教育更要坚定不渝地走党管教育、军民融合、共建共享道路,持续推动我国国防教育深化改革,以期构建出国防多元教育阵地,持续不断地提升我国国防教育水平。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国防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各国联系逐步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体,恐怖主义、疾病传染等非传统性全球安全问题给世界秩序和人类发展造成了许多隐患和挑战。在此种情况下,无论是身处哪个国家、怀有何种哪种信仰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各个国家和人民需要相互协作,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在超越了旧有“西方中心论”理论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和谐互助和可持续发展式的世界文明格局。
1关于特殊时期背景下的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通过教育的多种形式向国民普及国防思想、国防意识以及国防技能的教学活动。传统意义上来讲,国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防外来侵略,维护本国和平。
国家更要大力发展学校国防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我国学生群体的国防观念,深刻理解国防工作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的重要举措,自觉投身到我国国防建设之中;另一方面,学校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促进学生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意识养成,能够主动将个人利益置于共同利益之后,在困难面前能够紧紧团结起来。
2新时代关于学校国防教育形式创新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为实现国防教育目标指明了新方向,也可以这么理解,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防教育实践的新境界,今后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时应该采取更多元的方式来推进。
2.1因时因势利导,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特殊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最美逆行者”,老百姓通过各种媒介认识了这些看不清容颜的“逆行英雄”,他们就是国防教育的“活教材”。近日,湖南省国教办组织了一场国防教育专题课,在300多万条互动留言中,“长大要当解放军、子弟兵是我的人生偶像”之类的留言持续霸屏,借力特殊时期防控形势开设国防教育课,也是对人民大众的一次精神动员,更是战时政治动员的一次实践,对今后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甚至战争时,如何借助国防教育教化人心、凝聚力量进行了尝试,无疑提升了国防教育效果。
2.2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国防多元教育阵地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要结合自身资源,合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学校内建立多元国防教育阵地。学校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置专门的军事资料、革命史论书籍专区便于学生借阅学习。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线下军事文化沙龙、军事训练演戏、外拓拉练、军事电影会展等形式,在学校范围营造一种浓厚的国防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养成。
2.3加强学科渗透,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学校国防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联动协同,促进国防理论学科渗透,以此来实现学科间的优化整合。例如,学校可以将国防教育与科研培训进行有机结合,策划出一套完成的实训方案,组建专门科研规划小组,让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学习到的国防知识参与到科研活动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共同提升。
2.4弘扬革命传统,促进红色基因持续传承
正确国防价值观念的树立培养是国防教育水平提升的先决条件,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合理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让学生充分感知到革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红色文化学习周,通过承办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主动投身到国防知识学习中,将国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结语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国防教育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重任。学校国防教育要突破传统形式,提升教育水平,以此来促进学生爱国意识养成,提高学生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以期为国防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王红燕(1969.1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省人民武装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