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里人间天堂路

zhangjunting 2021年4月18日原创文章1 2,629 阅读342520字

魂牵梦绕 古城丽江

连夜的火车天明到达攀枝花。这里,30年前,我就曾经路过。那时还不叫攀枝花,也没有火车站。

在峨眉山气候宜人,白天最高温度26°。而到攀枝花的早上5点多,一下火车就热浪袭人,据说是35°,想必钢城的热温所致,要不然,怎么会这么热,以前可没有这种现象。

在车站广场,也真的和别的车站不一样。说脏、乱、差一点也不过分。还只见上百号人躺的躺,卧得卧,光脊梁睡大觉的,一排排的,许多看来都是打工者。我在他们睡觉的行列中,也找一个椅子坐下,不自由的光着脚,裸露着身躯,斜歪在那里,真象当年奔走天涯路过此处逃命者一样。不是吗,那时候,走过了人生的坎坷与困苦,今天又到此,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刘禹锡的这句诗:“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的感觉,也就是过去的失落、哀怨、风霜之苦,都付于了清苦的特立独行中。今天,我还是我,火还是火。今天,过来了,再不能与往昔较真了。

从攀枝花到丽江,路程仅有200多公里,汽车竟走了七、八个小时,都是些山路,沟沟坎坎,一上一下,盘山公路迂回曲折,想必当地司机开车老练,要是我们内地人在这里开车,可要傻脸了。

我记得当年我乘黄河大车,穿越湖南的雪峰山,从洞口县进山,一座山的山路仅有40多公里,可开封的司机却开车走了一天,还难为得浑身冒汗。如果是在攀枝花到丽江的公路上行驶,那真是在玩命。可那司机拐了180度的弯,甚至几乎是360度的弯,不刹车减速就能转过来,真让我感到吃惊。我就坐在他旁边的2号座,靳良是一号座,不时地称赞道:“车开得好。”

丽江,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总算来到了。丽江在人们的心目中,该是何等令人神往。有人说:没有到过丽江,就就象没有到过云南一样。

这丽江是纳西族聚焦的文化古城,我们住的旅馆,就是纳西人开的。该城市不太大,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仍然保持传统格局和风貌。古城古乐东巴字三奇独领风骚。

起筋儿古老瓦房、石板路的街道,四合独院的分布仍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地方特色。这一幢幢古宅院伴随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有的古老民居还挂着国家保护性的牌子,还发现一处江泽民曾经到过的此院,还有其他国家领导人来此小街游逛的。

这丽江古城,当晚我们就兜了一圈。小街纵横,商贾云集,街上的灯光更装饰着古城,晚上也热闹非凡,我喜欢漫步这古城,踏着光滑的五彩石板路,细数着喧闹的历史年痕,一天的劳累烦恼也就烟消雾散。谁知,我们转来转去,几乎迷了路。这拐弯,那拐弯,转了许多冤枉路,才回到新城区,把我们累得哭笑不得。当晚吃饭也就晚到了9点钟。第二天,我们继续游古城,发现这古城有许多文物古迹。有木氏土司府邸,明代建筑的五凤楼,保存纳西族古代壁画的大宝积宫等。

这且不说而古城未见城墙,又显示出了它的坦率大方,密布的蜘蛛网似的小街小巷,恰倒好处的交叉错散,构成了这美丽古城的纯朴风格。特别是脚下那弯弯曲曲的水流,让人忍不住蹲下身子去探个究竟。有人说,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它能翠丝带般穿淌在街头巷尾,真使得丽江别有一番灵性。

凝视着古城那精、气、神,我们越走越觉得与江南水乡不同。我曾去过周庄,也到过乌镇,可以说,江南水乡我到了个遍。可这里,你看,水城加桥城江南没有。古城的房舍都是沿渠水而建。有顺街而行,有穿院而过,水流清澈,不急不缓,不深不浅。这水成了古城的血脉,滋润着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这古城有:家家流水之美,户户垂柳之秀,给这古城带来了无限生机。迷了路,这水还能帮你大忙。当地人说:顺水而下是进城,逆水而上是出城。我们顺势而行,确实如此。

有人说,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石板桥、栎木桥形态各异,比比皆是,给古城增加了一道道奇观。据当地人说,大大小小有三百多座。桥连着街,街绕着水,这让人生怜的风景,正像当地人赞美:“城在水中漂,水在城中绕”的一样,真让我们着迷。 这是丽江人的骄傲

我们走在五彩斑斓的石板上,一步一停,一步一观,真有点心也平静,神也超然的感觉。这古城没有交警的指挥,没有城管的吆喝,也很少看到骑车的人,机动车更是看不到,只有居民的清脆笑声,商店里业主那悠闲而不匆忙的宽舒,阳光下小街的祥和。在这里我们能真正感觉到悠然、自在,宠辱皆忘。在小街人多而不嘈杂的情况下,又使我们看到,不同服饰装束的人流,不同肤色的面孔,这些象我们一样的外来人丝毫也没有改变古城的民风与古韵。从而又使我联想到什么是幸福的安详,什么是脱俗的自由,什么是生活的真谛。

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多达1500余件,20000多册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经典。这些经典是目前世界上存世最多的,唯一可以认读的象形文字。别看一幅图,一幅画,曾被人们认为是读不懂的天书,皆因它有许许多多难破的迷。据说,在世界范围出现过的象形文字,早已消失,而东巴文至今的出现,包罗了纳西族自然科学的门类,社会科学门类,以及艺术门类的许多学科。在古城的街道壁栏上展示着许多,这就是古城的另一个奇观—东巴文字。据说这是世界上除了汉字之外,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我看有喜庆有余,喜临门等似懂非懂的图案。特别在东巴文化博物院中,更有展示。我认为:它作为古纳西人的精神创造,真正是一宗世界绝无仅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东巴古文字,廓开出了当时的奥秘的、神奇的文化景象。那民俗学、伦理学、宗教学、舞蹈学、绘画学……,表现出人类众多的文化价值。但我不是研究此文的,仅仅有好奇兴趣而已。

现在,纳西人把这个深藏着的文字奇葩,已经让它绽放在古城的各个角落。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凡来这里的旅游者。谁能不带上几件东巴文的扎染,扎染饰品、彩绘、字画、宗教旅游品等。

然而,我看到了体察到了,使我不得不在他人研究之外忧虑的是,其各种商品,都挂上了东巴文字,这是民俗民风的特有表现,不足为怪,但这仅是浅层次的粗制滥造,恰当或不恰当的挪到商品上而已。而一味的生搬硬套,什么商品上都模仿拼凑,岂不成了伪民族文化。我认为,对民族性的文化符号,应该在深刻的了解之上,因为东巴文的每个图像或符号,都可能有特定的功能,特定的实质,特殊的意义,这样才好使用,才能尊其文字的真正价值。现在,许多商品就胡乱的用了东巴文字,是不尊重其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因此,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有民族特色的精品,为光大一个名族服务。

我想多说几句,据了解:目前存世的20000多册东巴经典,其实,国内仅存10000册,其余部分分别在美、英、法、德的国家图书馆中。这些中国文化遗产的丢失,真令人心痛。据当地介绍,1984年在丽江县图书馆发现了4册《东巴舞谱》是明代所传,据说这是保存最早的少数民族舞谱。《东巴舞谱》记录了60多套纳西族古代民间舞蹈。这4册舞谱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画象形文字。另外,还发现了东巴经。东巴 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民俗、文学艺术等。对研究纳西文化、考察人类发展、文字源流,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民族文化源流都有重要价值。

这丽江古城,我们身轻步闲,悠哉乐哉的转悠着,真是一座令人神驰的地方。在街巷纵横,人影浮动中,那素雅精巧的青瓦雕楼,粗疏平滑的五彩石路。那墙壁上神秘的东巴文字,商店里悠扬的纳西古乐,透着浓浓的古典味,真的会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年代。如果象我们 这样远道而来的游人,找一个临水而居的吧屋,带着逸兴遄飞的逍遥,要一杯雪茶细细地品尝,听着那遥远的纳西古乐,哼着那五音不全的野调,望着来来去去的人流,可真仿佛在仙界小街一样,蓦然会想起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那句词。在这秀绝东西的古城就“一晌贪欢”了。

我们饶有兴趣的又登上这古城的最高处,凭栏俯视,远望古城,如梦幻般琼楼玉宇的世界,长廊交叉,水榭曲桥,殿宇辉映,整个建筑群在蓝天白云的环抱下,显得格外绚丽多彩,气度非凡。我与孩子们在这城中的最高处的瞭望台上,尽情的说笑,尽情的指点,尽情的欣赏,古城太美了,简直是一幅富有神韵的彩墨画。

丽江古城确有一番的美,而丽江的周边更能引人入胜。玉龙雪峰巍巍头顶蓝天,龙潭公园亭阁精美,金沙江水在虎跳峡中奔腾狂泻,还有宁静幽深的拉市海,皎洁纯丽的白水台。这里不说黑龙潭、玉峰寺等。因我对这雪山感到好奇印象最深的就是玉龙雪山。该山离丽江市西北约15公里,全山有13峰,耸立在金沙江的东侧,主峰高达5596米,山顶终年积雪,宛如白色玉龙横卧山巅,故名玉龙雪山。该山因海拔高度不同,各种植物,如药用植物、贵重林木、奇花异草等多种多样,真不失为一个植物王国。

无论远镜头的聚焦,还是进影的展现,这丽江竟是如此漂亮壮观的山水,精妙玲珑的名城古迹。据书中记载,真正把丽江推向引人注目的年代就是1996年。当时这里大地震,许多记者云集于此,才发现这块似刚刚出土的“美玉”。至今名满于世。

或许,我在有生之年,还会到风景如画的丽江古城游览。因这古城太美了,丽江人的不急不躁,不忧不虑的氛围和情调;丽江人的处事不惊,依然故我的处事方法;丽江人的处处安心、处处和谐的习惯,丽江的山山水水,容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这次,都融入了我的脑海,久挥不去。丽江古城是我一生中魂牵梦绕的一个心灵驿站。

香格里拉连神仙都眷恋的地方

几年前,我从报纸上就看到了香格里拉,这神秘的土地,无数的群山,完整的植被,清新的地方,早使我想到不管怎样艰难,我也要到此领略一下。后来,我又从一本书上了解了这神奇的地方。这本书就是英国作家希尔顿所写的《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所描述的一段:那里群山环抱,远离尘嚣,美景如画,清泉密布,凡是那里的人都可以青春不老。哪个地方就是圣土香格里拉。单此一段描写,更使我早就魂飞这神幻莫测如天堂仙境般的香格里拉了。今天,我从西藏绕成都又回到藏民的这个自治州,就是要好好领略这里的一切。

从丽江坐上到香格里拉的大巴,全程约190公里,但行驶却要4—五个小时,可见山路之艰难。这条线路有许多景点,可以观赏。司机还风趣的说:“该线路的美景,要比卖门票的景点还好。”

客车在通往香格里拉的公路上飞驰着。车窗外,在越来越雄起的高原上,千千万万的老树,沿着高原自由自在地向上生长着,山谷和青草温柔的向前延伸着,空气中仿佛跳动着你看不见的生气。行进的客车,颠簸摇晃顺着公路好似一直向天上开一样,我不会形容沿途的美景,但我想这沿途的风景,人们用很难什么好玩,什么美和不美来定论。大家都从窗内用眼睛去发现那阳光下风景的色彩,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大自然的深奥。

这香格里拉的确是一个审美的焦点,一种意念的释放。丽江到香格里拉的110公里处,可以看到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梅里雪山等。

“嘿,长江第一湾,”不知是谁从车厢内发出了喊声。大巴也减速了,可能是让乘客欣赏之故吧。只见车厢外的远处,朦胧的雾弥漫着,奔腾的长江就在这道湾道上汹涌澎湃地涌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车停后下了车,只见这眼前的长江第一湾真是这样的气势磅礴,让我们激动不已。真个是“长江大注经石鼓,万里奔流第一湾。万壑风光滇欲回,过客经此回头看。”

据介绍:金沙江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南流到这里的石鼓镇后,掉头而急转东北方向,形成一个“V”字形大弯,这就是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长江第一湾。”

该湾的石鼓镇,景色别样,其江阔水平,田畴丰茂,柳树成林,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故事,就出在这里。忽必烈灭大理国,红军长征中,贺龙经石鼓而北上抗日等,都是在这里越江而过,因而,该镇也成了一处旅游胜地。

车到虎跳峡。这虎跳峡听起来就有点兴趣,怎么会有虎跳呢?原因是这样的,这段金沙江流经的大峡谷急转北流,江水高山夹持,峭壁耸立,山岭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为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一个险字,就能形容其壮丽无比。谷底狭窄,江面宽仅30—60米,传说有巨虎一跃而过,因此,得名虎跳峡。有诗云:“江峡峭壁虎敢跳,大鹏至此叹为观。险峻随流多瑰宝,藏岩古迹石画鱼。”

虎跳峡江水奔腾咆哮,风驰电掣般的倾泻而下,水花迸射,山谷轰鸣,上下峡口落差达196米。又直见江水态势,瞬息万变,或漩涡漫卷,飞瀑轰鸣:或狂驰怒号,雪浪翻飞。雾气空蒙中人在江边站立,提心吊胆,有将被老虎吞去的感觉。滔滔的江水,石乱水激,给我们带来了莫名的震撼。

离开虎跳峡,一路行车一路景。孩子的录像机也不停地扫描着。香格里拉到了。这个地方以前的名字叫中甸县。下车后,乘公交车约走两站路,就是香格里拉了。我们到此后,一切都感到新鲜。许多藏人开的车,许多做生意的藏民、藏药店、藏旅馆、藏饭馆。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西藏。据说这里海拔3千米以上,但对我们刚从西藏走出的人来说,到这里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我们好奇的问当地人,香格里拉是什么意思,才知道是藏语“老朋友,您来了”的意思。更有一种说法,还是那位英国作家写的《消失的地平线》中主人公所说其故事是,康威外交官乘坐了一架被劫持的飞机,飞往世界屋脊,绝望时刻,遇到藏人,领他们回家,有了安身之处。第二天醒来,他们看到,这里仙境一般,好不称美。这位外交官回去以后,总感到这里雪山环绕,草原肥美,蓝天白云,阳光和煦,民生纯朴,太美了。以后再来这个地方,已寻觅不到。书上称这个地方为世外的桃源。至今香格里拉的含义就又增加了这道意思。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地方可真是世外桃源。多年来令人们神往。香格里拉就是迪庆自治州所辖。这地方居住着藏、汉、白、彝、回多种民族,位于国家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腹心地带。正像许多到此的游人所形容的那样:这是一个古老的地方,石板路、老石房,暮色中炊烟袅袅,映透了这山谷小镇淡雅素装,依稀能听到人声嘈杂,仿佛是一幅烟雨水墨图,从这画图里展示出:绿草茵茵的草原上,花儿都在斑斓地开放,小溪在无忧无虑地流淌,蓝天白云下,雪山清水,塔寺林立,仿佛还有钟声敲响……,使整个身心与那里的天地融为一体,让人们尽情徜徉。我虽然看不到它,这么大面积的奇特风景,也没时间全部旅游,但我感觉到,在这里既不疲劳,又很愉快,世俗的魂魄飞走了。安然、自由自在,哪怕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哪怕每前进一步,都要迈出不可知的步履,也是值得的。

在旅游参观香格里拉的同时,我们不能不了解它周边的地理状况。记得在中学时代,上地理课时,老师讲到三江并流时,就特别感兴趣。今天,就在这环境中,我又找到了许多答案。

据文献说“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公里内相同排列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界上“三江并流”的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

景区内四山夹三江,山川并立,雪峰林立,谷深水急,地貌十分独特。有时我们坐在汽车上,远处眺望,就能看到此景,真令人惊心动魄。值得一提的是,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怒山北部的梅里雪山主峰,就达6740米,为云南最高峰。冰川其间形成水库。其它有几十座雪山一排排横亘在那里,想必也有4000——5000米高。高峻的雪山之间,江流湍急,峡谷深险。有的山高水深,还形成了中天一线,真可谓是:“有峡无路,游人难过”之状。

令人注目的是,这里有形成峡谷的高黎贡山、怒山、云岭山脉等,其山和山顶全部隐藏在雪海和冰河之中,落差几千米,因此,流速快,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在深邃的河谷里,奔腾欢唱,构成了一个壮观的风景图,交响乐,明永冰川,更令人注目。

据介绍“三江并流”是世界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多种中国珍稀濒危动物的避难所。仅占国土0.4%面积就容纳了中国20%的高等植物。景色雄奇,气势磅礴,形成了立体气候,立体植被,拥有异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这些神奇景观,我们在飞机上看的清清楚楚,而在此处任何地方想领略到是很困难的。

“三江并流”已纳入世界自然遗产,是名副其实的。单说这怒江大峡谷,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全长300公里,平均深度有3000米,可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境内地势险要,山高谷深,山巅处还有众多的高山冰碛湖,包括那雪山、树林、草甸、花海等让峡谷充满了神秘和美丽。

一代又一代住在怒江上的僳僳族 、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这险恶的生活环境下,开创着自己美好的生活。如果不是视觉上的冲击,你根本不会想象到,在这摩天劈地的峡谷陡壁上,竟然有高低错落的一垄垄良田,这高耸入云的大山,当地人就是以垒田壁耕,来养育自己。他们用短锄在山壁上垦荒,他们用背篓从下往上背土造田。特别是他们在让人无法立足的陡壁的田垄上,隔江用弩将包谷种射上,靠天上的雨水长出庄稼,待秋收时,又依靠山上的猴子一个一个的偷掰玉米,因猴子最后只能带走一个,所以掰剩下的玉米顺陡壁就散落在山下,成了当地人的丰收口粮,这足以证明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智慧和生存勇气。对他们这种超强的生活能力,对他们这种适应自然的勤劳耕作,令我感佩。

这怒江大峡谷真格是险奇峻秀,水也多,峭壁也多,山也多,桥也多……更令我称奇的还有,连接水两岸的铁索桥,但也不能称铁索桥,它是当地老百姓双手抓住这连接两岸的绳索,倾斜着滑过去的,说“索道”更确切一点吧。这奇观,真比运动员的动作还利落。看,那怒江大峡谷的一处风景,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无比接近地挟持着一条江流,急急奔放向下,而两岸刀劈斧砍的峭壁上,还长着那怪树藤蔓,让我直点头称好,据说这地方叫石门关。

怒江大峡谷呀,你一湾奔放的江水,拥抱着这么多雪山,你这种大气、雍容、豪放,怎么不令世人赞美。

这片博大的土地,除了奇特的山水美景之外,还孕育多彩的文化、宗教、舞蹈、文字、诗歌、绘画艺术等,例如当地的许多民间谚语,不但流传甚广,还涉及修养、事理、生产等诸方面,“杀敌要有武器,捉贼要有计谋。”、“对饥饿的老虎不要麻痹,对冬眠的毒蛇不要可怜”、“太白了易脏,太长了易断”,这里的许多民间故事、谚语等,都是香格里拉劳动人民的智慧闪光点,是社会生活的至理名言。让许多专家学者不知疲倦的探索研究着。

我们这次身临香格里拉,看到的 ,听到的非常多,这里确实是中外游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这些大自然、大景色、大概念是无数探险家寻觅的神秘之地。无论是古城风貌、地质景观、宜人气候、湖泊河流,我都无法用笔描写。特别是这里的立体气候产生的立体植被、珍稀动物、名贵药材、名贵花卉以及这里的处处名胜—归化寺、碧塔海、天生桥温泉、白水台、梅里雪山等,更是我赞叹不已,我只能以壮丽三江,风光独好来概括了。

其实,我这次到香格里拉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西藏没有走进藏民家中,没有了解藏民民俗,没有就分享西藏大自然所赐予的壮美景色的这一课,因此,不怕这千山荆棘,这万里河水,到此游历,终身无憾。

这天一大早,我们从族馆出来,就按一个藏民七林措丹的安排,走访纳帕海草原和他的家。汽车一路行驶,约有一、二十分钟就到了这“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的草甸牧场。好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远处是雪山,近处是绿原,云雾缭绕,我们真的快乐极了。这个大个小伙子把他岳父节日穿的藏服,拿来都给我们穿上,我们简直是西藏人了,连他村里的父老乡亲,都指手划脚地觉得可笑,用藏语说:“你们这是来拍摄电影的吧?演什么电视剧的吧。”我们都笑着说:我们是体验藏族情调,祝你们扎西德勒。于是热情的七林措丹搀扶着身穿藏服的我,笑语声中徜徉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走呀走,他给我讲解着。放眼那一片神秘的雪山,神驰那神仙居住的地方,愉快极了,整个身心与这里的天地融为一体,红尘间的恩恩怨怨,仿佛顷刻间烟消云散。这里确实土地肥沃,牛羊成群,几户人家的村庄充满着欢笑。和藏民这一接触,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野蛮、无礼,而是和蔼、朴实。

这五月的肥美草原,我们真的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碧绿的草地,时隐时现的杜鹃花,格桑花以及叫不出名的七彩花,争相怒放,姹紫嫣红,争奇斗妍,宛如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铺向天边,使整个世界芬芳怡人。恨不得躺地上打几个滚,再滚上老远,浑身沾满圣洁的露水,就是撒泡尿,也是乐滋滋的。如果我们能在草原上席地而坐,撕着牦牛肉,喝着青稞酒,挥着豪情,一口一杯的喝下去,杯杯见底,那该是多么千载难逢的狂放呀。

当时七林措丹唱起了悠长的藏族山歌,我们也跟着象笨猪一样舞蹈起来。虽然他也不专业,可原汁原味的大本腔,顿挫高亢,让我笑个够。我咋觉得,在这茫茫的草原上,恍如梦国地自由自在。我们不弄个歌唱,就对不起这绝美的草原了,于是,我鼓动大家哇哩哇啦的也唱起了《青藏高原》。你别说,这小合唱的曲调,长长的,远远的,仿佛大草原听到了,天上的鸟听到了,仿佛将我的思绪扯向了与蓝天相接触的一座座高山,一座座雪原。

我们觉着和藏民在一起是快乐的,连那草原上没有见过我们的牦牛,都从远处偷看着我们,连那牧马人也在向我们张望着。

草原的天空湛蓝湛蓝,朵朵的白云,又象簇簇玉莲,矫健的雄鹰忽来忽去在盘旋,嫩绿的草原芬芳袭人;那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如同散落在巨大绿毯上的黑白珍珠。

远处的雪山,圣洁的向我们露出笑脸。这么壮美的景色,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到此一游,真格是终身无憾。据说:这就是至今无人征服的神山——梅里雪山,又是滇藏界山,该山海拔6740米。当地称这梅里雪山为佛山。是藏民心中的八大神山之首,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我不由得在祈祷中连呼吸也要放慢,生怕过分打扰了这里的神灵而接受着这圣域雪山对心灵的涤荡。

曾听朋友说过,这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是那样的云蒸霞蔚,是那样的神秘莫测。它以金字塔形,突兀在群山之上,被誉为世界最美的雪山。奇幻的景观令人窒息,薄如轻纱的云似小鸟依人般恋着“卡瓦格博,”太阳柔和的双手轻轻地抚慰着那洁白的山峰,显得格外巍峨壮丽,使任何人在这样的时光都不敢大声喘气。这是从哪里也找不到的人间仙境呀。我尽情的从脑海里瞻望着它,我的心也真的象要留在这地方一样,使我尽可能贴近这大地,去倾听草原上万物生灵的质朴语言。此时此刻,更使我安静、神宁虔诚的不由得跪下来,捧一把带草的泥土,亲吻着,我要感恩天地。

在七林措丹家中,他热情的给我们煮了酥油茶,地道的酥油茶,地道的青稞糌粑,我们品尝着吃不足,喝不够,他连做了两次,小三喝了五碗,我喝了三碗,香气透人,还觉得没喝够。你说,这怎么不颤动我们远方客人的心。从这里学到许多朴素风俗的生活,象这酥油茶,是藏民的必备饮料,寒冷时可驱寒,吃肉时可去腻,饥饿时可充饥,困乏时可解乏,喝了三碗是吉利……

特别在他制作糌粑时,他以特有的主人公身份,向我们这特别的不速之客,一面做着,一面介绍着:我们这酥油炒面,是藏区独有的,称作糌粑,用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叫酥油,将酥油放在碗中少许,冲入红茶水,添上炒面,再加上一些干酪,手拌即成。我们坐在沙发上,只见他娴熟的先用手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可能是怕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干酪、茶水和酥油拌匀成一团后,他就从碗中拿出掰给我们一块让品尝。我拿着闻闻,对我这个假干净者来说,真是难为住了。不吃吧,那是人家的特别礼仪;吃吧,实在难入口。最后还是挤着眼,吃了一块。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味道,就咽了肚,还连忙说:好吃,好吃。”

据他说:由于糌粑吃法非常简单,携带也方便,成了牧区藏民在放牧时所带的干粮,可以说长年不断。在广袤的草原上,骑马放牧,有时走得很远很远,只要带一个皮口袋,装上炒面、酥油和干酪,吃饭时架锅烧滚茶水,这一顿香喷喷的糌粑就成了美餐。

我们在他家享受着浪漫而炽热的真情,这武士般的康巴汉子—七林措丹还风趣的说;“喝吧,吃吧,我们藏民非常好客,香格里拉就是说,欢迎您,朋友。”

这香格里拉呀,真是一个被雪山、森林围成的草甸王国,草茂盛而低密,温柔而多姿。顺着碧草往远处望,高山、雪峰、森林、草场、野花、湖水、蓝天、白云,在阳光下深情的呵护着这仙境般的人间天堂。我想,这香格里拉象童话一样,充满着梦幻、和谐、安宁,象日月星辰一样未经尘染,至高无上,造物主创下的世界,可能原本就是这样。这些自然的美,不经雕琢的美,才是真美。

我们玩不够,乐不够,感慨不够。徜徉在林间小径上,漫步在广阔的草场,遥想那静谧的湖水,远望那神圣的庙堂……。如果说世界上还有最后一片净土的话,我认为,那就当数香格里拉了。

不是吗,还有宁静的山野,自由的白云,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草香。藏民的纯朴和所有未知的神奇,都呈现出了绚丽多姿的生命色彩。我们的整个身心几乎放弃了世间的俗念,在香格里拉去尽情的享受梦想,享受癫狂。

大理三月好风光,忆往事哪敢欣赏

这难忘的香格里拉一游,坐在往大理的大巴上,心中还久久不能平静。

从香格里拉到大理全程670公里,行车时间8小时还多,恰好靳良是第一号,我是第二号,坐在车上比较舒服。但这8个多小时的行程对我这个69岁的人来说,也是个考验。虽然一路颠簸的厉害,有陡弯,有高低不平,但路过丽江以后,通往大理的路上,路况好起来,四车道的大马路,没有分岔口,要迷路也不容易。

一路上景色很优美,特别是车行至大理附近,公路两旁,一边是洱海,一边是苍山,还有宁静的白族山寨,如梦如幻,我的心情也很舒畅。中午12点半,从香格里拉乘车,至晚8点,就到了下关。下关是大理的新城,距大理古城13公里,因我们已经游转了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古城,大理古城也就没心看了。

说这下关新城,除了火车站有点热闹之外,其他街道新楼新房,有点冷冷清清。街上的人也不多,而有的楼房是空的,问当地人,怎么有这么多闲置的新楼,他们说:“这都是当权领导为了摆架子,摆阔气呗,我们也是百思不解,老百姓只能看到,有什么意思。”

说起大理,是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据介绍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被称为大理四景。蝴蝶泉、清碧溪、凤眼洞等无不引人入胜。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等更是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我第一次看到大理美好的风光是在中学时代,电影《五朵金花》使我陶醉于电影中的苍山、洱海。“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的《五朵金花》歌曲,至今我还会唱几首。但是,这次到大理却没有到蝴蝶泉边,因时间关系,我只能听到更多有趣的蝴蝶泉故事,一饱耳福也不错。

然而,没时间,这不是理由,其实,蝴蝶泉我完全有时间去的,怕的是,它会勾起我当年的回忆。《五朵金花》的歌曲是我在大学期间,说真话,一位女同学教我唱的。说明白一点,是在皎洁的月光下和这位纯情的女友,一起在公园里,不知有都少次哼唱这些歌曲,有心摘花莫怕刺哟,不嫌山高水又深……。其实这背后,我们的故事,要比《五朵金花》的故事多的多,要比大理的风光好得多。更那堪,红颜岁月中。当时的她比我喜欢她更喜欢我,无尽的话,无尽的情都付与那年代恶劣环境和种种不公平中。最伤感,最痛心。所以我不想也不敢在大理过多逗留。

离我们住宿旅馆不远的地方,就是有名的洱海公园,又叫团山公园,我们自然来到这里饱览。这团山,北临碧波万顷的洱海,西与苍山南端的斜阳峰相对。到这公园,就直登这座山,走走上上,我看不太高,有百十米就到了山顶。山上有动物园和花坛广泛种植着大理地区的名花名草,我是叫不清什么名字,但很幽静、新鲜。

站在这山顶的一个名叫望海楼的地方,连歇脚带远观,真有点古阁几登临,让我放开千里目之感。不但整个一个大理市看得清清楚楚,就连洱海岸边的四层客舱的游船和一碧万顷的洱海,都能尽收眼底,那苍山莽莽苍苍,绵延数十里,更能看得清清楚楚。

据洱海公园记载,苍山,又名点苍山。共19峰,其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十九峰各夹一溪,为18溪。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而著称,其中的典故、民谣、诗赞非常多,使苍山充满生机,名扬四海,更以盛产大理石而享誉国内外。

再说这洱海,南有弥苴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等,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洱海水深清澈,宛如无暇的美玉,秀丽无比,它以广阔胸怀,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是在洱海公园观景,至于洱海,苍山更加贴近了,因此,了解的典故也更多。我只想说一说大理四大美景之一的洱海月。明代诗人冯可在《滇西记略》中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每当十五月明而泛舟其湖,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水中月圆如轮,浮光耀金,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仿佛刚从洱海中出浴,使人心醉不已。看着,看着,只见水天辉映,你就分不出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我觉得这里的水,比全国其他地方的湖特有韵味。纯净的水,洁白无暇的苍山雪倒映,交相辉映,奇观惹人。我在这团山上,看看这,望望那,消魂着远近的花草与山水。咋看这大理,真格是一折一折苍翠的山峰,一湾一湾的清溪流水,田野里油菜花黄了一垄又一垄,青草地绿了一片又一片……,令我有着痴痴呆呆的幕幕迷梦,在脑海里翻来覆去。

很短时间游遍大理显然不够,但我对大理的感怀和感动,是从青年时代就涌上心头的,很难磨灭。这次身历其境,也真个满足了我的愿望。但也更增深了我多年遗憾。

火车又要穿山越岭往昆明进发了。

浪漫春城 芳姿独具

昆明是中国的春城,其芳姿独具,魅力袭人。一下火车,我就有这种感觉。气候真是和春天一样,特别是这五月初夏,繁花更加吐艳,景色更加壮美。更令人倾慕的是昆明的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无论东南西北风,都是名胜云集的地方。人的一生不可不去的“仙境”,而昆明更令人惊叹,似东方的日内瓦一样浪漫秀丽。难怪有诗曰:“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我们在昆明市的闲游,也真正感到这花城的动人。这里一花未谢一花开,四季花开开不绝。我们走一处饱览一处。百花中,有茶花、玉兰、杜鹃等,更有许多叫不出名字,但都象对我们点头微笑一样,我非常的高兴。芳香宜人中,助我们旅游的更加顺利。

有人说:找个地方放飞心情。我认为到了昆明,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冬不祁寒,夏不剧暑,和风日丽,四季如春的地方,真是一个好去处。其山明水秀,风光甚美。怎不让历代骚人墨客而留恋呢,看,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里就写有:“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太夜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的春望台诗行,南北朝沈约的《有所思》,温庭筠的《昆明池水站词》等,太多太多的诗文佳句,把昆明描绘的是那样春前一笑陶醉情,,然而对我来说,也只能已“好景匆匆”作别,“人去也,何字记欢缘。”

我们虽在这里时间不长,但却感触颇深,这里看看,那里转转。玩的有道教宫观的太和宫金殿,群山环抱的五百里滇池,佛教禅宗传人云南的第一寺——筇竹寺等。看的有圆通山花潮,三月三耍西山,苗族赶秋,火把节等。吃的有昆明板鸭,过桥米线等。喝的有普洱茶。看、玩、吃、唱虽没有全部让我领略品味,在这里,真使我忘掉了烦恼,忘掉了忧愁,却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些美妙和希望,单说这吃米线吧,在全国各地旅游中,我还真吃过几次各地不同风味的,可从来没有吃过云南的。这次说什么也得大饱口福一回。其实,话说回来,我对吃上从来不讲究,不研究,但山珍海味,川菜粤菜什么的,我都在各地真吃了不少。但我从来对吃这吃那去品头论足,很没意思,也耽误事,它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有什么说这道那的。我这人夸自己一句,对事业如狼,对工作象狗,对生活象猪一样就可以了。因此,我很少在别人面前说吃长穿短。

这次到云南,就开开荤戒吧。我非吃它个像样的不可,正宗的过桥米线,还属于云南昆明的。今天在这城市,我三人找了一家最好的过桥米线馆。

一进到偌大的这米线馆大厅里,顾客们还真是座无虚席。我们择其一个墙边的卓上坐下,从饭单上选了最贵的云南过桥米线,每碗25元,等着美味的到来。

我认为和吃碗兰州牛肉面,四川麻辣面差不多吧。没吃前当服务员将过桥米线端来时,我才恍然大悟,咳、咳!使我瞠目结舌:他托着个大木盘,将一碗素菜,一碟荤菜,一碗熟米线,一大碗汤摆在面前。他两个咋看这汤好奇怪,怎么不冒烟汽呢?可再一看,这汤表面上飘了厚厚的一层油,所以,这烟汽就没有冒出来。其实这汤温度很高,如冒不吞地喝一口,准会烧着你的嘴。

这怎么吃呢,还未来及问,这服务员就连忙给我们介绍说:正确吃法,应该依次把碟中的瘦肉片、肝片、腰花片和熟鸡肉夹入,让它先烫一烫,这么高的温度一烫就熟,然后,再将海带丝、玉兰片、木耳、豆腐皮等放入,这样,原汁原味的鲜汤即成。此时,再用筷子抄米线夹入,随烫随吃就可以了。

我们按此方法,就试着吃起来,你别说,可真是香喷喷、热腾腾的,每口都感到多味香爽,沁人心脾。这时,我才感到每碗25元也真是值得的。有幸吃这一次,再贵也不嫌贵了。

米线,我今天就来个夸夸其谈,喷上一段吧,究其生产过程,只不过是米粉做成的面条,象做粉条一样,挤压而成,有方的、有园的,饭店吃的以园的居多。成品有干的、湿的,干的往往是缠成盘状的,下锅前,先用凉水泡,扯散后下锅,以免熟了后粘结在一起。湿的随下锅随吃,其吃法是一煮、二炒、三凉拌……。看,怎样,我喷的是路不是路,因此不是不会说,而是啥时候说这些事,感到无聊而已。现在我们老百姓家都会做,只不过吃法各异。记得1997年夏,我领着大妞加上小宫随我一起出发到重庆,在街头的一家饭馆里,偶尔吃到一次“小锅米线”,只见当时的饭馆用一个大鼎锅,熬着猪肉、猪骨头什么的,另一个灶上用一个大铜瓢,煮着我们三人的米线。我们站在灶边,看着老板做着,除勺上的正为我们做着外,还麻利的舀着半瓢肉汤,煮沸后加肉丁、葱花、姜末、盐等,再将米线捞到这里,起锅后便端在桌上,让我们吃起来。当时,桌上还摆着麻辣料什么的。我们真吃的津津有味,大妞还一再给我吵闹着,太麻了,太辣了。现在,据说小锅米线在昆明和大理也有,可惜没见到。那年在重庆吃的一次也就是尝尝鲜了。当我们走进世博园后,我那童年般的傻样,让我自己也感到好笑。你看我光着脚,揙着裤腿,在迂廻曲折的长廊上手舞足蹈起来。还在那小街巷尾,我又高一声,低一声的哼着唱着;可以大骂,也可以大笑,反正是这城市没人认识我。说我疯也好,说我癫也罢,这是我的自由,这是我的放松,这是我旅游中的自乐自得。自己又好象回到了童年一样,这种可笑的情景,我至少又年轻了一、二十岁。

不知道有人这样想过没有,在自己所处的城市中,每天工作的忙碌,家庭中琐事的缠绕,生活中不该发生的事情出现,时时刻刻都会找到自己身上,再加上走在大街上有那么多熟悉你的面孔,你想放纵自己就有点不好意思,也没有这个时间,更也没个地方。这次我在昆明,这么好的山水,这么美的城市,也就使我越来越“聊发少年狂”了,真正找回了一次自我。

吞吐天地豪情义气的中国第一长联

昆明的名胜非常多,原打算多转几个地方,但按照计划,只能逛市区、大观楼和世博园了。好在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就是住在这大观楼公园门口,早上八点还未开门,等到九点多,我们才能进入。这大观楼的位置就在昆明西大观路尽头,距火车站7公里。

此处,以中国第一长联而著名,这对我来说心仪已久。其实,今天来昆明,也是冲着大观楼内的长联而来。

进入大观公园后,面对此,突然使我想到苏东坡的“天外楼台山外寺”一样的景象。首先要看碑牌上的介绍,便知大观公园古名“近华浦”,面积700余亩,始建于明朝初年,清康熙29年。巡抚王继文建大观楼,旋又建涌月亭、澄碧堂渐成游览胜处。嘉庆年间进士宋湘题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道光八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楼增建为三层。文人墨客常雅居于此。咸丰帝赐“拨浪千层”金匾悬于楼头。咸丰7年(1857年)楼毁于战火。同治5年(1866年)重建,后又毁于洪水。今楼系光绪9年(1883年)重修……。1954年,该处扩充园地,重修大观楼、揽胜阁、观稼堂、涌月亭、催耕馆及蓬莱别境……。1961年,郭沫若游此,又曾题诗:“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掾。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在公园内,我们三人一路信步走来,一路观景。走过水榭廊桥,就看到了大观楼。他们俩忙给我介绍。但高也不高,大也不大,让我说,很难称得上雄伟壮丽。如果说中国的四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与包括大观楼的话,那么,它就是小弟弟了。但是,这大观楼以木制结构为主,倒也整齐、清新,朱栏不染,有点古而不古的味道。不过登斯楼也,却能大观其滇池风光。

大观园的四周,看起来倒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南临滇池,隔水与西山遥望,湖光山色,丹霞帆影,十分优美。

进入楼内,只见三三两两的人流熙熙攘攘。墙上挂着壁画、墨迹之类的书画。我们也不想在这人声喧闹之中穿来走去。还是挤出门外。

说实在,我这次来,非为滇池所动,仅要看一看乾隆年间孙髯翁所作中国第一长联而心满意足。

在大观楼前的人群中,我们就看到这古今第一长联,木制蓝底金字,长5米,宽0.65米,其光彩照人。刻有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字样。这次,我真是全面的了解,细心的揣摩该180个字的对联:上联写滇池风物,下联写云南历史,对仗工整,气魄雄浑,令人赞叹。

该对联我本想全抄下来,但一看公园门票背面,印的是对联全文,使我格外欣喜了。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际铁标,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业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面对于此,读着这长联,心中感慨着历史兴衰,抒发着豪情意气,使我忍不住与长联合个影,并遥想当年的孙髯翁,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这长联,我让孩子一连读了好几遍,越读我兴致越高,越高越引起我低头沉思。在历史长河的演绎中,有多少个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被年复一年的时光所吞没,至于那富贵功名,仕途恩怨又被云卷云舒的光阴更替所送走。心中感念着岁月的无穷与无情。如果当年的诸葛亮、苏东坡、辛弃疾等仁人志士读了这长联,也会感到是否强虏灰飞烟灭,是否也会感到醉里挑灯看剑。我想,我是什么人,草民一个,哪能把英雄们品头论足,还是少想一点好吧,更谈不上触景生情的冲动。特别是想到在那言语受限,行动受阻的年代,有更多的时候,我只能是思想上的想入非非,灵魂上的梦游理想,就这样的人不象人的活着。还有那无法辨解的中伤,难以掩盖的无中生有,无法对付的人间冷暖一个虎口余生的 “野葫芦”。

大观楼呀!你在沧桑的历史中,历经风雨,历尽战乱,然而,巍然矗立到今天,怎么不让我感到你恢宏博大,气概依然,是否能与满腹经纶、仕途已绝的孙髯翁相提并论。我不敢敲定,但据介绍,孙髯翁是一位有骨气之人,在朝中没有施展自己,而自持清高,尊重自己,拼着不做帝王的秀才,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由此,我又想起本人,在这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有梦幻于猛志逸四海的阶段;也有梦幻于理想与现实间的情节;更有麻木不仁的年代。然而,岁岁年年中,有那么多令人困惑不解,无法自主,无法自控的原因。而尊重知识,尊重人格,尊重自我。头脑清醒中使我按自己的意愿始终走着自己的路,甚至勇猛地奔在自己的跑道上,别人看我这样,看我那样,那就由他们说去吧,我终归是我。说我怎样都行,我还是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也就心满意足。

尽管我在走自己的路中,拼也好,搏也好,傻也好,狂也好,生命中已经失去的一部分也好,我仍是抛开这喧闹世场,以寂寞换笑颜,闯我新路乐。

我很赞成一位学者所感慨的一篇文章所言:古往今来的许多大诗人大才子,一个个都逃脱不了名利的追逐,离不了金钱财富的享受。而孙髯翁超脱了,屹立于文章典籍之上,箕座在《二十四史》之上,冷眼俯视着乾隆王朝,这实在令我感佩不已。由此,我又想到,古往今来的医界仁人志士,许多寒门郎中,他们都以“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意愿,而治病救人于天下,施仁施爱,终身不渝。

汉代华佗,未被地方官推荐为孝亷所迷茫,而是潜心医学70余载,在中医各科取得巨大成就而典范历代。

晋代皇甫谧,曾受晋武帝下诏而上疏不就,一心苦学针灸,在当时总结了秦、汉两代针灸成果,写出了针灸《甲乙经》的不朽之作。

唐孙思邈,曾几次拒绝朝廷对他的授官,一生辛劳,著《千金方》与《千金翼方》而传后世。

元代朱丹溪,放弃科举,专心攻医,得金元三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昊学说精髓,独创滋阴派,与寒凉、温补、攻下派为四大派。

乃至明代,李时珍更放弃科举,因医高,德厚,由楚王府荐入太医院,仅一年即辞院判而归里,于数十年的坚韧不拔,综历代本草,统汇著就《本草纲目》巨典。

许多历代的大师精英们,就是这样的视官场朝内于云烟,而不断总结医学典籍中的理论,总结各方经验于一术,又把自己的一生经验推向世人,充实、发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

哎呀,说来什么,道来什么,想来什么,还不是“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还不是“数千年往事,”“叹滚滚英雄谁在,”我不再有过多的思索,不再有过多的惆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天怎么演吧。

经典动感世博园

曾在1999年热闹非凡的世界植物博物园开馆以来,至今已有10年历史。这个世博园,如今仍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这次我们来到昆明,整整花费一天时间,参观这218公顷大的世界花园,想必会使我们大开眼界,享受这世界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这世博园,大门宽大,最突出的是门前飘着34国国旗,证明该世博园的规模。我随机也凑个数的留个影,总算到此一游了。

进园内,随着孩子们的视线,给我介绍说:园内的地势,依山就势,层层升高,以组团式建筑成这个区,那个馆,各馆有林荫路相通,使园林、园艺与现代建筑、环境、展区特色等有机结合起来。室内展厅有中国馆、国际馆、自然馆等。室外的展区可就多了。有中国各省的,也有国外的。就国内展区也就是除各省之外,有热带雨林区、传统花木区,四季花卉区、竹园区、兰花园区、盆景区等14个。

这园内一路走,我一路的领略着。先参观的是中国馆,室内中国馆现存的展品就不太多了,均以各省特色为主。有纺织、地毯、壁挂、陶瓷、矿产等介绍各省的优势。工农业特色,却也没什么可值得欣赏的。但到了分别占地2—3亩的各省展区,我却惊喜的发现,各省不同的植物特点、地理、地貌以及园林状况等,如广西山水园、湖南潇湘园、福建生态园,北京万春园、西藏格桑园、黑龙江天鹅园、吉林天地园等仅就园名就可知展品的诱人魅力,实地实物姿态万千,令我享受一番。可参观到河南的豫园,令我感到大失所望,园门内映入眼帘的是用石碑刻的大古象形字,画面上有张王李赵等百家姓,还有几个浮雕的古人脸,园内生态萧条,令我不解。河南就是这样的对外展览?园内设计布局、生态等,我认为会排在后几名。

我专门参观了中国的药草园区。中国中药世界第一,该园区展出的许多草本植物,虽然生长的较好,但只标了个药名,没标功效和吸引人的典故,难免让人看来乏味。

该园看来规模宏大,我们在这浓缩世界的大花园中,能充分的享受着世界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可谓一生难得一见。这展区,那展馆,现存的还有许多“名树名花惹人醉,名木名草逐笑颜”的奇观胜景,只是比原开馆展览时有所逊色,但仍不失为经典园艺,动感名园。我们坐在园中休息的时候一面喝水,一面评论着。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1   其中:访客  1   博主  0
    • 征文网
      征文网 5

      震撼!祝老爷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