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一场持续一生的救赎之旅

empty 2021年1月6日原创文章评论950 阅读11257字

如果你眼睁睁地看着最好的朋友被侮辱,你是会勇敢地挺身而出,还是会因恐惧而默默忍受?而如果在做这个选择题的时候你只有几岁大呢,你又会如何抉择?当这个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书中年幼的主人公面前时,他选择了后者,恐惧和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战胜了种族背景下的深厚友谊。处在书外的我们,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单纯评判主人公行为的对或错,毕竟在面对绝对的力量和道德的束缚之下,换做是谁也许结果都是相同的。而对于主人公来说,这个艰难的抉择过后,迎接他的,不仅仅是与最好的朋友之间产生的隔阂,更是于他而言穷尽一生也无法挽回的救赎之旅。

相对与其他喀布尔的孩子,主人公是幸福的,优渥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如果不是战争爆发,他会一直无忧无虑。但当战争来临,一切都改变了。因为"战争把父亲变成了稀缺品"。尽管这样,主人公仍是幸运的,他没有因战争而失去“稀缺品”,在历经辗转后和父亲逃到了美国,虽不富裕但开心快乐,过上了安宁的日子,遇到了一生钟爱的妻子,他的"雅尔达的朝阳",一切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着,前提是,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然而,明天和意外,你永远无法猜测哪一个会先来。就像主人公得知令自己愧疚半生的好朋友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兄弟一样令人意想不到。在这里,不得不说作者对这一段情节的描写既表现出强大把控的能力,又将气氛渲染到牵动人心的极致。在主人公得知曾经最好的伙伴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一事实后,他的每一个选择,都深深牵动了读者的心。胆小懦弱曾是主人公的性格缩影,但当多年后,再次面临类似抉择时,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下,这一次,他选择了勇敢。而他的选择,我相信,也是大多数读者最企盼的选择,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选择,更是带动读者与内心灵魂的一次深入对话。我们都会恐惧,会懦弱,但我们同样会勇敢,会为所坚守的爱而斗争。主人公正是以这样的姿态和信念,只身回到家乡,去直面内心的恐惧,哪怕这恐惧来自于强大的对手,来自于毫无胜算的战斗。尽管最终的结果早已被预料,但主人公却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久违的心安理得,作为读者,我们可以深切地理解到这所谓的心安理得,对主人公来说这既是赎罪,又是解脱,他在这场救赎行径中感受到真主原谅了他幼年犯下的错。

在书中,风筝是主人公的情感载体,它既是主人公幼年时期与小伙伴的友情催化剂,又是主人公体会父爱的工具和手段。他用放风筝大赛的冠军赢得了父亲的关怀和厚爱,却也因捡风筝而此失去了最好的伙伴,最后,他将用风筝来打开幼年伙伴下一代的心扉,为自己的赎罪之旅画下句号。

这本书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我们暂且不论书中战争和宗教等各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历史价值,单说主人公的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因做出选择而留下的诸多遗憾,这些遗憾,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而当这些遗憾涉及亲情、友情、爱情时,我们又该如何去弥补,作者用主人公的经历抛出了自己的看法,使读者能够在被情节牵动的同时审视自我,深入思考。

在艰难的世道下,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进行着自我救赎,努力不让自己深陷泥沼,也许缓慢也许坎坷,但从未停下,努力而坚定。​​​​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