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投稿的要求有哪些?

征文网 2020年11月30日论文发表评论834 阅读3941字

《档案学研究》杂志投稿的具体要求讲解

投稿其实在发表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只顺利的投稿了,那么自己的论文才能的发表,《中国史研究》杂志它是在1994年的1月份正式创办的,它主要是由我国的社会科学院进行主管、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唯一专业学术期刊,下面小编就来和说说《》杂志投稿的要求有哪些。

投稿须知

一、《当代中国史研究》秉承“研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赐稿。

二、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唯一专业学术期刊,刊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民族、宗教、国防、外交、生态环境等史学类原创性学术文章。

三、本刊主要开设栏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史、经济史、文化与科技史、社会史、国防与军事史、外交史、人物研究、海外观察、国史札记、国史编年、调查与研究、重大事件回顾、地方史志研究、图书评介、学术动态等。

四、稿件以不超过12000字为宜,请附200~300字中英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

五、稿件若有基金支持,请注明基金来源、名称及编号。

六、来稿须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出版、著作权等法律和文字、标点符号及数字使用的技术规范。

七、文章中凡涉及中央文件、政策法规、领导人讲话、文献、数据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等,均需注明出处。引文务必准确无误,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脚注),具体要求详见本刊文献注释技术规范(可在采编平台查阅)。

八、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和编辑部三审制相结合的审稿制度,作者个人信息务请单页附上,包括姓名、职称、学历、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电子信箱。

九、本刊唯一投稿系统,来稿勿寄个人。

十、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技术性修改,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上声明。

十一、来稿一律不退,编辑部将在三个月内告知审稿结果。若超过三个月仍未收到审稿结果,请与编辑部联系。请勿一稿多投,严禁剽窃行为,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

十二、本刊未与任何代理投稿公司合作,不以任何形式对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费用,来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十三、稿件一经录用,其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转让予《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十四、凡向本刊投稿者,皆被视作遵守上述约定。

《当代中国史研究》文献注释技术规范

(一)总则

1.稿件一律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单独编码,不用尾注。

2.每一条注释都应有独立的注文,不得将散在各处、出处相同的注合并标注,亦不用“同上”、“同注①”等注法。

3.一个自然段的引文引自同一出处,在该自然段的最后一并标注出处。连续几个自然段的引文引自同一出处,在每个自然段的最后标注出处;也可以在第一自然段最后的注释中注明:“本段及以下几段均出自……”。

4.再次引证时的项目简化:同一文献再次引证时只需标注责任者、题名、页码(析出文献任选)。

(二)注释格式

1.普通图书

标注的项目及顺序为: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著者之后、文献题名之前。

示例: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8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美﹞罗伯特?大为著、曾建芬译:《科技论文写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页。

2.现代著作(或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

蔡元培:《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9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1)序言、前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序言”第1页。

2)序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示例: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页。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页。

3)责任者层次关系复杂时,可以通过叙述表明对序言的引证。为了表述紧凑和语气连贯,责任者与文献题名之间的冒号可省去,出版信息可括注起来。

示例:

见戴逸为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编、王灿炽纂《北京安徽会馆志稿》(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所作的序,第2页。

4.古籍

根据古籍版本的不同可选择以下不同的标注方式:

1)现代出版标点本或影印本古籍

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次、篇名,同一责任者著作中的篇名原则上作为古籍题名的一部分而不视为析出文献),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其他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

袁大化修、王树楠等撰:《新疆图志》卷48《礼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443页。

《明史》卷282《儒林一·罗钦顺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237页。

2)现代出版标点本或影印本古代文集中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其他版本信息),页码(任选)。

示例:

罗大经:《鹤林玉露》,《宋诗话全编》卷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637页。

5.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报刊出版地)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前,以示区别;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影印或其他方式出版的合订本版本信息。

示例: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

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台北)《新史学》1998年第1期。

朱汉国:《民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光明日报》1997年6月17日。

《论东亚事宜》,《清议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总第89页。

黄义豪:《评黄龟年四劾秦桧》,《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6.外文文献(以英文为例)

以该语种原文标注,并尊重原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本规范仅规定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如下:

著作、著作中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注项与顺序同中文,但须用英文标点,即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报刊题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

示例:

著作

RandolphStarnandLorenPartridge,TheArtsofPower:ThreeHallsofStateinItaly,1300~1600,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University,1992,pp.19~28.

译著

M.Polo,TheTravelsofMarcoPolo,trans.byWilliamMarsden,Hertfo-rdshire:CumberlandHouse,1997,pp.55,88.

编著

T.H.AstonandC.H.E.Phlipin(eds.),TheBrennerDebat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5,p.35.

著作(文集)析出文献

R.S.Schfield,“TheImpactofScarcityandPlentyonPopulationChangeinEngland”,inR.I.RotbergandT.K.Rabb(eds.),HungerandHistory:TheImpactofChangingFoodProductionandConsumptionPatternonSocie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p.79.

期刊析出文献

HeathB.Chamberlain,“OntheSearchforCivilSocietyinChina”,ModernChina,vol.19,No.2(April1993),pp.199~215.

7.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及其他题名信息/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

杨艳秋:《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史研究》,人民网,2019年8月15日。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通讯(网络版试刊)》2006年第1期,2007年9月13日。

《档案与建设》杂志投稿具体要求讲解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