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杂志投稿的要求有哪些?
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你是否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了?《》它是在1985年正式创办的,它主要是由我国的辽宁省局进行主管以及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今天小编就来和详细的说说《防灾减灾学报》投稿的标准要求有哪些。
1稿件版式及内容要求
1.1论文标题及正文字体字号要求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作者:仿宋,小四,中间逗号隔开,如果作者单位不同用阿拉伯数字上标注明。
作者单位:宋体,五号,如果一个单位,则不需要加序号;如多个单位,则按照(1.第一单位全称,省市邮编;2.第二单位全称,省市邮编)的格式书写。
摘要:宋体,五号,加粗;摘要内容宋体,五号,不加粗。
关键词:宋体,五号,加粗;关键词内容不加粗,中间用分号隔开。
一级标题:从0引言开始,黑体,小四,加粗。
二级标题:黑体,五号,加粗。
三级标题:楷体,五号,不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中文图名:宋体,小五,加粗,按照图1、图2……的顺序排列。
英文图名:TimesNewRoman(新罗马体),小五,加粗,按照Fig.1、Fig.2……的顺序排列。
表名:宋体,小五,加粗,按照表1、表2……的顺序排列,不需要英文表名。参考文献:黑体,五号,加粗,冒号;内容按照[1]、[2]……的顺序排列,宋体,小五,不加粗。
英文标题:TimesNewRoman,四号,加粗;除定冠词、连词、介词外,其它单词首字母大写,(5个字母以上包括5个的首字母要大写)。
英文作者:TimesNewRoman,小四,姓氏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名之间用连字符,
基金项目: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的正式名称著录,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
收稿日期:YYYY–MM–DD;修订日期:2017–01–16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人),毕业院校,学历,职称,现主要从事的研究或工作。E-mail:
例:CHENHao-yuan,CHENHao。
英文单位:TimesNewRoman,小四,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虚词除外,例:(1.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LiaoningProvince,LiaoningShenyang110034,China;……)。
英文摘要:(Abstract:)TimesNewRoman,五号,加粗;摘要正文五号不加粗。
英文关键词:(Keywords:)TimesNewRoman,五号,加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不加粗。
1.2投稿论文及修改稿版式
投稿论文及修改稿正文部分不用分栏、分区,正式刊出的稿件将采用方正专业排版软件处理,图表直接插入正文中出现位置,但请不要将其放在图文框中,图表要求详见第4节。正文标点均为全角中文标点;英文及数据格式均为TimesNewRoman(新罗马)字体、标点为半角格式。
投稿论文及修改稿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单位地址、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尽量提供)+文献标志码(A)+DOI(由本编辑部提供)、基金项目+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作者简介(首页下注)、正文(按012;1.11.21.3;1.1.11.1.21.1.3;(1)(2)(3)①②③分章节)、参考文献、英文文题、英文摘要(包括作者姓名及单位英译、关键词)。
1.3题名、摘要、关键词
题名、摘要、关键词是文章能否被检索、引用和收录的关键。题名和摘要应能使人脱离作者的文章独立理解,要准确、简洁、规范,应提高其质量。摘要只需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结论,而不写研究背景。使用具体而非泛泛、比喻性语言,不要有套话。不能有引文号、“本文”的字样。建议篇幅100~300字数。英文摘要不强求对照中文逐字翻译,但要确保完整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尤其注意保证专业名词和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关键词要有检索价值,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4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与DOI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应标注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文章一般标注一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注两个或三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根据文章内容性质,本刊所刊登文章文献标志码一般均属“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
凡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均有一个DOI编号,我刊DOI编号结构为10.13693/j.cnki.cn21-1573.YYYY.NN.SSS。其中10.13693/j.cnki为我刊的网络地址,cn21-1573为我刊的国内刊号,YYYY为出版年,NN为出版期次,SSS为文章的排序。
2格式与标点
2.1一字线(—)、半字线(−)、波浪线(~)、破折号(——)的使用
(1)当表示地域、方向、地质年代或地层的范围时用一字线“—”,相当于“至”“到”的意思。
(2)当表示前后为一整体用半字线“−”;正文中图、表序号之间的连结时用半字线“−”。参考文献标注时,表示序号区间、页码区间用半字线“−”。
(3)当表示数值(量值)的起止范围时用波浪线“~”。
(4)当表示说明、提示或总结时用破折号“——”。
2.2斜体
以下符号请用斜体标示:
(1)用拉丁字母代表的变量、定量、一般标量;
(2)物理量的符号,如:表示温压的P、T,表示时间的t等;
(3)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和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
(4)用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表示的岩浆岩名称和表征岩石、矿物某种性质或特征的符号(如里特曼指数δ,戈蒂尼指数τ,莱特碱度率AR,分异指数DI,铁质系数F);
(5)变量的下角标若为变量则为斜体,如xi;若为常量或说明性符号,则为正体,如VCO2等。
2.3正体
以下符号请用正体标示:
(1)元素符号;
(2)常用函数名,如sin、cos、1g、ln等;
(3)pH、Eh、重力加速度g、自然对数的底e。
2.4数据与单位
我刊对稿件要求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请注意数据表达格式及单位符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数据单位一律用其英文符号表示,数据区间用短波浪纹“~”连结,而非长“~”、“—”和“-”,如“−2.00~−1.77”,度量单位之间用空格隔开、数字从小数点起前后每3位空格隔开。
(2)图、表内的数据及单位格式均需与正文一致,数据名称与单位名称之间用“/”隔开,如:“微量元素/10−6”、“温度(T)/℃”、“年龄/Ma”、“厚度/m”等。
(3)“公里”、“千米”等单位换算、替换为“km”(“k”是小写字母,图中比例尺时尤其注意)。
(4)摄氏度单位中文为“℃”,英文为“°C”,提请注意。
(5)在表示数据范围区间时,单位为“%”、“×10
−6”、“×10
−9”、“°”的,前一“%”、“×10−6”、“×10−9”、“°”不可省略,如:45%~60%、200×10−6~300×10−6、产状45°~50°;但是:120~125Ma、35~40℃、2~5mm等可以省略前面的单位符号。
(6)注意数据的有效位数,全文统一。
(7)全文(包括图表中)的数据与单位格式请保持统一。
2.5其他
(1)表示走向等方向用其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断裂以NEE向、SWW向为主。
(2)注意不要将冒号(:)误用比号(∶)。
(3)文中、公式中的变量要在第1次提及时说明(常见的除外),并自成系统,不相互矛盾。
(4)公式及物理量符号等易混淆之处,作者应加以特别说明。
3图表
3.1图件
(1)本刊要求图件清晰美观,通栏排图图宽17cm,双栏排图8cm,整页横排<23cm。图件请在CorelDRAW中清绘清楚,输出图的分辨率:黑白图为1200dpi以上,灰度图为450dpi以上,彩色图为300dpi以上。请综合考虑、调整图件大小。所有图中请尽量使用一致的字体(中文宋体,英文TimesNewRoman)、字号(6号)。如图中字体大小区别悬殊的,字体的大小要有层次(小图和图例选用小6号,国家名用小5号,通常选6号宋体),请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来稿最好提供TIF或JPG格式的原始图片,输出为300dpi。
(2)图件中的线条及文字要求尽量清晰美观(如为黑白图,则更要区分线条粗细,最好打印出来看一下,是否清晰准确,如发虚则需要充填线条、文字或加粗)。图中图框或主要线条粗细选0.2mm,断裂、断层线加粗0.3mm,刻度线长短1.0mm。
(3)凡涉及到国境线图件必须以国家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地图为根据如:中国地图不要遗漏南海诸岛等。
(4)图件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图1、2、3、4),每个图名对应的所有照片及图示作在同一张图中,并按出现先后顺序编号(a、b、c、d:其大小写请通篇保持一致)并排列版式。
(5)图件中的字体、字号、数据及单位格式要求与正文一致。
(6)文中所有图均需给出中英文图名及图下说明。
(7)图下说明部分:中文说明,序号(不用加括号)与内容之间用一字线“—”;英文说明,序号与内容之间用半字线“–”。
(8)地质图均须给出“线段比例尺”、“经纬度坐标,或北(N)方向”;比例尺与单位之间需加空格,若单位为“km”,注意均为小写。
(9)每张矿物、岩石、结构、构造等照片须有清晰的线段比例尺。
(10)文字、比例尺与图不要有重合叠置部分,如有,请在文字、比例尺后方加白色或反色底,以使清晰明确。
(11)每个图例与图中的花纹样式(或颜色)、花纹缩放比例请调整一致。
(12)如果文章中有彩图,届时版面费相应会高些,请考虑是否修改为灰度图,但最终应以不影响图件清晰度为准。
3.2表格
(1)我刊表格通常要求为“三线表”格式。
(2)请按排版大小设计文中所有表格(宽度:通栏排<17cm,半栏排<8cm,整页横排<23cm);文中所有表格请使用一致的字体(中文宋体,英文TimesNewRoman)、字号(六号)。
(3)表内的字体、字号、数据及单位格式要求与正文一致。
(4)表头的数据名称与单位名称之间用“/”隔开。
(5)表下中文说明,序号(不用加括号)与内容之间用一字线“—”。
4参考文献
作者应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近两年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反映。凡引用他人的资料须在正文内标注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前后一一对应。参考文献表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非公开出版物作为当页脚注处理。引用他人未发表过的资料或数据,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编排,其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并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注明参考文献序号。文尾参考文献应按文献类型给出所有的信息,切勿缺项。我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可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维普网、博看网的网站进行查阅,欢迎广大作者参阅、引用。
4.1正文参考文献
(1)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须在引用位置以“上标”格式插入其对应序号,如:…研究意义重大[1–2]…。
(2)文中直接提到的参考文献,无需上标,如:“据文献[1]修改”。
(3)非正式出版的参考文献,以当页脚注方式引用,其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一致,如:,如:…具有成矿远景○1…。
4.2文末参考文献
请作者一一核对文献,前后一一对应:文中(含图、表中)提到的文献,一定要能在参考文献表中找到;文献表中列出的文献,一定要在文中(含图、表中)提及。
具体各类文献说明如下:
(1)文献类型标识:M—专著,C—论文集,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
(2)电子文献类型标识:BD—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
(3)载体类型标识: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4.2.1参考文献表格式
我刊对期刊(中、英文)、专著、文集等在参考文献表中的著录要求为:作者、编者、译者3人以上的列出前3者,并加“,等”或“,etal”,3人或以下的列出所有作者。
各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分别如下:
期刊:
[序号]作者姓名.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M].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论文集:
[序号]作者姓名.题名[C]//编者名(ed./eds.).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报告/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识].论文/报告单位所在地:所在单位,完成日期.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改日期/引用日期.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行业标准编写组.标准名称(标准编号)[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外国人名,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名用大写首字母,如GeorgeW.Bush写成BushGW。
4.2.2著录格式举例
[1]翟丽娜,贾晓东,李彤霞,等.辽宁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防灾减灾学报,2016,32(2):10-14.[2]RappRP,WatsonEB.Dehydrationmeltingofmetabasaltat8–21kbar:Implicationsforcontinentalgrowthandcrust-mentlerecycling[J].JournalofPetrology,1995,36:891–931.[3]张学岩,闫彭旺.岩土塑性力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78–83.[4]许志琴,杨经绥,陈方远.阿尼玛卿缝合带及“俯冲–碰撞”动力学[C]//张旗主编.蛇绿岩与动力学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85–189.4.2.3注意事项
(1)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中英文参考文献所有标点均采用英文半角加空格;页码不用“pp”,起止页之间不用连字符,而是半字线“–”;最后需要句号点“.”。
(2)注意大小写的正确使用:
①著者一律姓先名后,仅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西文作者名缩写并且名后不加缩写点(姓和名之间空1个字母的间隔,而名之间无空格);
②西文文献题名只有首词和其中的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及冒号后的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词均不用大写;而书名、期刊名、出版社名等的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均须大写。
(3)中英文文献中的文章类型标识如“[J]”、“[M]”、“[C]”等均不应缺失。
5讨论
作者可根据目前研究进展、难点等展开必要讨论,此部分对提高文章质量很关键,作者应认真撰写。
6结论
希望作者尽量满足排版格式要求。作者高质量的论文编排,会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保证文章按时、正确地出版。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防灾减灾学报》编辑部所有,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您发邮件至编辑部信箱或来电询问。
参考文献:
[1]翟丽娜,贾晓东,李彤霞,等.辽宁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防灾减灾学报,2016,32(2):10-14.[2]RappRP,WatsonEB.Dehydrationmeltingofmetabasaltat8–21kbar:Implicationsforcontinentalgrowthandcrust-mentlerecycling[J].JournalofPetrology,1995,36:891–931.[3]张学岩,闫彭旺.岩土塑性力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78–83.[4]许志琴,杨经绥,陈方远.阿尼玛卿缝合带及“俯冲–碰撞”动力学[C]//张旗主编.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85–189.
《法学杂志》投稿的标准化要求讲解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