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谈《云层之上》:文学第一,书画可以算余事

征文网 2020年11月26日文学快讯评论573 阅读1637字

“当我们站在云层之下仰望天空,以为天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彩变幻,当我们冲破云层,到达云层之上,才发现所有的云层上边都是阳光。”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和艺术家武艺的一场对话中,所分享的创作感受。贾平凹所说的“云层之上”,是创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共通的人类意识、现代意识——可以突破民族、地域、身份、阶层等等限制的一种创作境界和审美眼光。

日前,《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真实还原了贾平凹在上书房喝茶待客的对谈场景,而“云层之上”的追求,是这场作家与艺术家对话的共鸣和基石。

对待书画,我多少有些玩儿的意思

贾平凹和武艺,一位是在书画界涂绘波澜的当代文豪,在写作之余的书画创作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追念;一位是可以用文字来进行写生的著名艺术家,在欧洲、在日本旅居创作时,用一本本散文集来记录画家眼中所见。此次《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的出版,将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经验联袂呈现,不仅是二位作者之间不同职业身份的连接,也是他们各自内在写作者、书画家双重身份的关系凝视。他们的对话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文学创作、文学与艺术的连接等话题上火花频现,不仅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创作经验谈,也为不同艺术载体审美机制的生成寻找关联及答案。

在书中所收录的对话中,谈及自己对于书画的喜爱,贾平凹说:“我是书画圈外的,我从没有想过做书法家、画家,但我对书画的喜爱是从小就有的,一方面小学里有写字课,从小就临帖,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书画是人的生命中本来就有的东西,只是多和少、开掘不开掘的问题。”贾平凹谈到,自己搞书画纯粹是兴趣所至,他认为文学和别的任何艺术在根本性上是一致的,但各自独立,谁也替代不了谁。“有些东西无法用文字写出来,我就写字、画画,书法、绘画和写作对我来说是互补的。这种互补我知道它的好处。但文学对于我来说是第一,为了保证第一,别的我都可以舍弃,所以从这点讲,书画可以算余事。对待余事,我多少有些玩儿的意思。它对我的文学创作有极大益处,我虽是玩儿的状态,但真正到了书画创作时又是敬畏认真的。”

在与武艺逐步深入的对话过程中,贾平凹也进一步谈及了自己对文学与艺术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各个艺术门类基本上是相通的,但是也有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的其中一个就是各有各的语言、各有各的路数。“比如说有一些场景,你再好的文学家,再好的文字也无法表达它,你只能用画面表达它,但有一些东西你通过画面传达不出来,你需要文字,或者是音乐。各个门类能同时存在,有它的共通性,也有独特性。”

对话实录之外,收录贾平凹和武艺的艺术作品选辑

在对话中,武艺就像是一位发现者和探索者,在话题的来回交锋中、在一次次精妙地发问中,引得贾平凹妙语连出。譬如在谈及艺术成就时,贾平凹说道:“大艺术家,大天才,就是他虽说他的事,却又正击中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人群,如站在山头往峡谷扔一块石头,满峡谷都余音回荡。”在谈及艺术创作的传统性时,贾平凹又说道:“你的背景是大海,你才可能波涛汹涌;你的背景是溪流,你只能浅显纤弱。”

对谈是理性的讨论,艺术图像则是直观的回应。《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一书的一大亮点,则是在这场作家与艺术家的对话实录之外,还增加了两位作者——贾平凹和武艺的艺术作品选辑,这部分的内容与二人的对话各自独立,又处处联结,文字与图像交织流动,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两位艺术家,用他们艺术作品强烈的风格张力,来延续这场对话的话题。

除了内容的编排,《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一书的装帧设计也匠心独运。该书由“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设计师李瑾操刀,采用线装形式,以厚无纺布作为封面材料,包裹三个独立设计的部分,武艺绘画作品选辑左翻阅读,贾平凹绘画作品选辑右翻阅读,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开始,最后都回归两人的“对话”,形成回环往复、余音不绝的阅读体验。此外,书中还设计了丰富的拉页和可裁切的艺术卡片,读者可以用多元的方式赏玩两位作者的艺术珍品。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