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衡的长篇小说《村选》写得真好。读完让人很酸楚,又让人很振奋,心态很复杂。一次看似简简单单的村选,其实包含着极为复杂深刻的农村社会矛盾冲突。作家很真实地揭示出来了——中国农村还很落后,中国农民的政治觉悟还不高,还无法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中国农村似乎还不具备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这样的现实的确很不理想。然而,就是在这种落后的文化环境中,中国农民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毕竟开始了自己在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进程。虽然还很粗糙,水平还很低,正如小说里所说的,属于“啤酒箱阶段”,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这是中国农民思想不断觉醒的必然选择,这是中国先进文化创造成长的必由之路。小说也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这种生活本质和历史趋势。
杨少衡比其他作家幸运的是,他以自己深厚的思想艺术能力,在我们最需要最可能出现文学“新人”的时候抓住了机遇。《村选》中每一个人物都写得非常生动,但并不是个个有“新”意。我以为小说中的汤金山具有“新农民”的特质。而县民政局副局长罗炳泉罗教授更具有“文学新人”的特质,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据我所知,在当代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中,我们还没有读到过像罗教授这样一个如此有血有肉的充满政治智慧、执政智慧的基层执政者的文学形象。
这个自封的“罗教授”可以说是以往文学中的“小人物”的延伸。这种人物的命运总是很悲惨很无助,让人同情怜悯。作家借助这种人性落差做了一些根本性的调整,把它改造成今天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干部的外形——他们地位不高,没有多少实权,却要被推到现实矛盾冲突的第一线,被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所困扰,要去处理解决农村中最困难最棘手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和每一个农民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要游刃于农村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既为老百姓办事,又不能让自己陷入各种困境无法脱身,进退维谷,甚至身败名裂。现实生活的打磨使他们看上去像随波逐流、任人差遣、油滑精明、注重平衡,在狭缝中求生存的“小人物”。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很坚定也很实在的思想支撑,那就是如“罗教授”那样,不断学习,“朝正确方向前进”。这种思想支撑,可以说潜在着某种“英雄”的气质,也就是一种精神。其实,杨少衡让他笔下的主人公处于这样矛盾或者说分裂的状态,首先并不是一种小说写作上的策略,而是试图去概括我们这个时代,农村干部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干部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精神处境。作品显然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的经济社会里人与现实、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新的调整,也表现了新的困难。一个有良知的干部,当他不愿成为利益集团的帮凶,不愿被利益集团收买而坚持为农民办事的时候,他就必须经受严峻的考验。许多人经不起考验而失去了立场,成为腐败分子,许多人不愿直面矛盾而退缩,独善其身,保全名声。当然,还有许多人,像打太极拳那样,就在这样的困难的生态环境里,化解着现实的矛盾冲突,办好老百姓的事情,也保证了自己的道德安全。这就是“罗教授”。
实际上“罗教授”的困境正是中国农村基层执政者们的困境。在现实的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党要执政并长期执政,就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而广大基层干部,像“罗教授”这样的干部,就是我们党执政成功的基础。没有他们一点一滴的有效工作,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政治理念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罗教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处世办事智慧的意义应该被我们高度评价。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向前推进的时代,是我们党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理念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罗教授”们正是这样创造性地探索解决着我们时代的难题,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村选》中,他正是这样来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并且从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思想中,发现人民创造自己美好新生活的伟大力量,加以引导和推动,使之成为社会进步、具有中国先进文化特质的历史动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风貌。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打造出来脱颖出来的小说人物形象,当然就是“新人”。这个“新人”形象将在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闪耀着光芒。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