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拿一篇4区的SCI论文可以评为正教授

征文网 2020年11月25日文学快讯评论966 阅读794字

南京大学在教师职称评价改革中,走在了全国前列,加上今年国家连续发文要求高校进行深度职称评价体系改革,不再看影响因子,不再看谁的SCI论文数量多,而是要求看论文是不是做了原创性、创新性工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许昌博士,长期从事核物理的基础理论前沿研究。在旁边的同事看来,这样的研究没有什么“前(钱)途”,而且很难,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非常吃力不讨好的基础研究领域。因为像许昌这样的博士,如果一直做这种研究,周期很长,一篇好论文从有想法到发表出来需要好几年,如果发不了顶级期刊的SCI论文,即使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南京大学以前的评价制度中,也是很难评上正教授的。

但是这几年,南京大学改革了以往只看顶级期刊论文的评价模式,让许昌这样的博士也有很大机会评上正教授。据许昌博士说,他在晋升正教授的过程中,并没有拿那些发表在国外期刊的SCI论文来介绍成果,而是拿了一篇发表在国内期刊《中国物理快报》上的一个创新工作进行介绍,这个创新的工作汇报获得了教授委员会的高度认可,获得了教授委员的全票通过。

从中科院论文分区表可以查到,目前《中国物理快报》只是一本低影响因子的SCI期刊,影响因子常年在1到0.8之间徘徊,比物理学科高影响因子的顶尖SCI期刊,低了十几倍。

不仅如此,南京大学还增加了先进技术组合冷门绝学组的教授委员会,用来鼓励那些愿意坐冷板凳的基础研究人员。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档次越低的高校,评上正教授的条件反而卡得越死,例如都需要几篇SCI二区以上的论文,需要多少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需要多少教学工作量,需要几年留学经历等等,一个指标达不到,就算做了多少个原创性工作,也不能顺利评上正教授。

像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名校,敢于大胆做出这个评价机制的改革,是非常需要魄力的,也给其他低档次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标准案例和模板,值得其他低档次的高校学习。百家号小姐姐说教育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