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基因技术之争论

hubo 2020年11月26日原创文章评论973 阅读17220字

摘要:对于现代科技史上的转基因技术,人类社会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产生了争论,并且愈演愈烈,直到今天。本文通过对一些资料的学习,总结了转基因技术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参与争论的各方的看法,对转基因技术的运用也作了更多的学习和了解。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争论;转基因产品;食品安全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uman society has been arguing since the moment it was born, and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until today. For some data study, this paper sums up the basic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the views of the parties to the debate about the use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more study and understand.

Key words: transgenic technology; The debate; Gm products; Food safety

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类社会经历了数次早工业革命和农业生物技术革命,人们加强了对自然科学地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现代科学发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53年, Watson和 Crick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的方法,证明了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58年,Crick提出了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后来不断发现的各种限制酶、连接酶等更是为基因技术的实践提供了可能;转基因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但事实上直到1973年, Boyer和 Cohen两个人才第一次实现了转基因的实践化,建立了 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可能。到了1997年,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使得基因技术将研究视角从植物领域拓展到动物领域,加上一些由转基因所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使得转基因技术在促进科学进步的同时,引起了身为动物本身一员的人类的警惕,担心自己可能会创造出“不正常的超越人类认知的怪物”进入原有的生物界大量繁衍和扩张,将给人类社会和生态平衡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灾难,就像电影《侏罗纪公园》所描述的那样。[1-7]

其实我们都明白,任何一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会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险,所以,人们对于转基因这种新技术是否应用和推广自然就存在着分歧。转基因技术本身作为近代科学新生产物,其研发、应用都存在着危机,虽然说危机并非一定是灾难,而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因而,人们对于它的不同见解以致存在的激烈的争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这种争论一争就是几十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就说明它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科学争论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涵盖了重要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的问题,这才是导致它成为世界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争议的重要课题之一的原因吧。[1-7]为此,我特地收集了一些研究资料认真学习,对转基因也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通过查询资料,我了解到当前人们所争论的“转基因”其实是有些混乱的,它包含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制品这三种属性完全不同的东西。

具体地说,转基因技术是人们根据各种社会或利益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如化学合成、酶切获取等方法)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将其导入受体生物的基因组内,并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正常表达,以获取它们的次生代谢产物或达成某种目的许多分子学技术和操作手段的总称。当然了,与之相对应的用这种技术手段改造修整过的或添加有外源基因的生物就叫转基因生物,而用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可消费的产品就称为转基因产品。

由此可见,对于转基因技术这样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本应没有什么争议,因为它本质上其实只是一类普通的改造生物的技术手段而已。我们应关注的是“所选择的是什么目的基因”,是否合理,以及“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将会被用在哪些地方及是否会造成危害等”。但是,参与争论的人们,却总是把这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混淆不清,将其笼统地称为“转基因”。剖析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转基因所引起的关切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分配的争议。

对于一个国家决策阶层来说,应用和推广转基因技术,是各个利益方的争斗与妥协的结果,他们考虑的已经不是某一单一方面的因素,这导致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具有决策权的主体利益追求和价值判断以及伦理观念等的影响,永远都不可能是中立和客观的,所以说这个关于转基因技术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了。[10, 12-14]

在赞成转基因的人看来,支持转基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研究和开发转基因动、植物是科学家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科学家的这种权利,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就是合法进步的。

其次,转基因作物充分发挥生物的生产潜能,能使植物具有更高更强的抗逆性,从而提高生物能源的产量等,发展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社会愈来愈少的自然资源和飞速增长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据联合国权威组织的统计,当前地球上仍有12%左右的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平均每天的生活费在6元人民币以下);而且,随着全球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和庞大的人口基数问题之间矛盾的加剧,粮食短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转基因,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似乎是一个福音。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世界范围的研究领域中有大约一百多种农作物已被进行转基因改造,与转基因有关的食品有七千多种,包括幼儿食品、营养品、冰冻甜品等。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也很大,但我国的转基因作物均为不作为食物的作物,且大面积种植和进入商业化生产程序必须经过批准后才可。

再次,转基因技术另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定向诱导、培育或创造出好的动植物新品种,从而为人类提供大量优秀原材料,同时在农业上推广转基因农作物(如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可大幅减少农药投入,可以减少农业负担和逐步消除工业革命时期和后工业革命时代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化学农药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

除此之外,伴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日渐成熟,人们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定向培育一些特定器官、组织和濒危物种,用以解决各种传统医学技术难以解决的疾病(如器官移植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科学的应用不仅带来利益,也带来风险,科学研究的结果不一定意味着进步。所以科学家虽然拥有研究的自由,但这种自由需要加以一定的限制,并非天然合法、无限合法的,至少需要保证人类自身的安全。

首先,转基因技术虽然能够充分发挥生物的生产潜能,培育具有良好抗病虫害、抗干旱、抗寒冷等能力的作物,但由于转基因食品是在原始的天然的植物 DNA中插入外源基因或除去某些有毒基因,这样一来这种基因的功能相对于天然的基因而言是否会有过敏、中毒、抗性等副作用的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插入或修饰会不会导致结果与人们原先的设想有极大的不同,在提高目的产物的同时降低或提高了某些有毒物质的表达,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操作原因,极有可能产生基因缺失、错位等特殊情况,使所表达的最终产物的性状、数量及部位与我们原先的预想和设计不符,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或破坏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等等。就短时间来看,它似乎没有造成什么大影响,但数十年后,数百年后呢,目前看来它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并不能预测其对人类和自然界是否有长期的危害,若数百年后转基因对人类的危害显现,而那时当代人早已不存在,这就造成了当代人分享福利而后代人承担危害的后果,这对于后代人来说是极度不公平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只顾当前,不能以伤害后代人的代价来满足自己当前的欲望和需求。

其次,许多人认为转基因技术物种之间的基因随意转换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尊重自然的原则,他们认为这种技术虽然让人类掌握了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可以人为地打破物种之间的界限,随意制造新的生命形式。但同时这样的巨大神秘力量也令她们感到不安,一些宗教组织和人士甚至认为这是窃取了神的能力,是渎神的行为,这种掌握创造一种新的物种的行为无疑是人类过度自负、自以为是和傲慢的体现,妄想成为上帝的角色,掌握其他生灵的命运,这是会受到来自于神的严重的处罚。而一些自然主义者和环保人士则认为,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即“存在即是合理。”自然的生命形式及其秩序是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而形成的,有着它自身内在规律性,人类自以为是地把其他物种的基因添加给另一种生物,这会影响该生命实现其内在的目的,破坏生命间的既定秩序及造成生命系统的混乱;转基因生物与自然进化而形成的生物相比,不过是一种人工创造的异化的生命形式,是对自然秩序的傲慢干扰,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秩序,会引起环境污染及灾难,因而其内在地就是错误的。比如,他们认为抗虫蛋白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杀虫剂;虽然我们在推广大量种植不断生产抗虫蛋白的转基因作物时,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农药残留和污染问题,但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虫类生物,严重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样的行为同大量施用杀虫剂又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中,炒得最热门的话题,无外乎“食品安全”。尽管争论的双方都在高呼要捍卫食品安全,但这其实不过是掩盖他们自己真实目的的一个幌子罢了。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借食品安全这面旗帜为自己打掩护,捍卫信仰,或是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宣扬和推广自己的观点等。也正是由于他们的争论是带有他们的目的,所以这个单纯的科学问题也才由此变得不再纯粹,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生命科学工作者中搞转基因的那些人也认为,现代常规育种研究已基本到了瓶颈,在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等生产资料和资源却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不加强转基因研究,就无法在有限耕地上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劳苦大众的营养水平,没法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加强对转基因的重视,加大研究经费投入,才能提高应对现代危机的能力,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而言之,转基因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争论,食品安全不过是幌子而已。争论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了各方对经济利益、信仰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争夺。只要有这些利益问题存在,争论就永远不会停止。

很欣赏一句话,“学过生物的人完全不怕转基因,学过物理的人完全不怕核电站,只有非专业的人怕它们怕得要死”,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清楚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客观的说,食品安全问题有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要求转基因食品“零危险性”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中医有句话叫是药三分毒,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天然食品也并不都是安全的。有些天然食品是有毒的,但我们可以把它用来防治有害生物,或者以它的毒性去在治疗病人时对付另一种毒性(中医学中的“以毒攻毒”)。所以,关键是要看它适合做什么,看我们会用它来做什么。当这个有害性是可控的或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这个“害”时,它就是安全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转不转基因,而在于转的是什么目的基因,转的基因是什么用途,而这些是可以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进行彻底了解,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限制、并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的。袁隆平教授认为:“转基因技术是目前的尖端技术,对于其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很多转基因还是好的。”吴孔明院士也表示:“从转基因食品摄取的外源基因进入人体后会降解成小分子,并不会改变人体自身的遗传物质组成。” [15-24]

“不过,基因工程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罗云波博士特别提示,转基因的监管工作必须配套跟进,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始终沿着健康安全的轨道前进。因此,除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外,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规,以严格的执法来监管。首先,政府应该对转基因作物的相关工作作出比较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同时要严格检查和审核转基因作物和产品,防止扩散和流失。其次,要给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绝对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所消费的食品是否为转基因食品或是否包含有转基因作物的成分[2, 25-28]。因为消费者不是罪犯,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社会应让人们自愿自觉地消费转基因产品。距离我们所期望的所转的基因明显有利、有益于消费者的道路还很长,而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任重而道远,他们需要更多地履行作为科学家的职责——尽可能的谨慎和考虑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问题,尽可能的进行科普和降低消费风险。因为一旦转基因技术离开实验室,进行推广应用,它就是一个关乎社会福祉的选择和决策,而不仅仅只是科学界和科学家的事了。

所以,对于转基因技术,首先要支持,作为一名生命科学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既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也不要全盘否定它;其次,在理性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谨慎决策,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食用农作物,更是重中之重,在没有充分的把握前,尽量避免转基因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ZHOU, Y., et al., Advances in Alfalfa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3(Z1): p. 7-12.

[2]. ZHOU, Y., et al., Advances in Wheat Transgenic Technology Research.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2(04): p. 17-21.

[3]. Liu, Z., et al. Study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Breeding of Cotton Varieties. in Study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Breeding of Cotton Varieties. 2011. 中国河南郑州.

[4]. 郑南, 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与思考.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第15-24页.

[5]. 王刚与罗玲玲, 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引起的争论和思考.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第34-39页.

[6]. 编译任秋凌, 推广转基因树木遭遇阻力, in 北京科技报2005. 第 2页.

[7]. 由转基因技术说开去, in 文汇报2013. 第 5页.

[8]. 孙喜保本报记者, 转基因安全争论背后的产业之争, in 工人日报. 第 007页.

[9]. 刘利丹, 于磊与赵明杰, 转基因分歧从何而来?——转基因食品争论述评之二. 医学与哲学(A), 2014(12): 第20-23+27页.

[10]. 杨通进,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困境与出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5): 第53-59页.

[11]. 刘波资深媒体人, 转基因争论之源, in 经济观察报. 第 042页.

[12]. 徐振伟, 转基因争论及监管方法探究. 思想战线, 2015(06): 第69-76页.

[13]. 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留美学者, 转基因作物安全吗?(上), in 经济观察报. 第 043页.

[14]. 陆群峰与肖显静, 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争论综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第8-15页.

[15]. 本报记者瓮晓梅,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in 大众科技报2001. 第 2页.

[16]. 沈娴龚柏华,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06): 第297-300页.

[17]. 连丽君, 王雷与张可炜,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与事实. 食品与药品, 2006(11): 第12-16页.

[18]. 高炜与罗云波,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争论及得失利弊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6(01): 第1-9页.

[19]. 李秉龙, 转基因食品利与弊的争论现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48): 第9651-9652页.

[20]. 于晓华, 转基因食品争论的几个焦点. 经济资料译丛, 2014(03): 第38-45页.

[21]. 聂凌鸿宁正祥, 转基因食品争论与风险性探讨.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2(02): 第11-15页.

[22]. 方舟子留美学者生物化学博士, 转基因作物安全吗(下), in 经济观察报. 第 045页.

[23]. 方舟子留美学者生物化学博士, 转基因作物安全吗?(中), in 经济观察报. 第 043页.

[24]. 贾士荣,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及其对策. 生物技术通报, 1999(06): 第1-7+38页.

[25]. Shyamkant, M. The Bt toxin resistance in Leucinodes orbonalis would rethink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egg plant. in 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 2016. 中国北京.

[26]. NACONSIE, M. and P. ZHANG, Transgenic technologies in cassava for nutritional improvement and viral disease resistance: a key strategy for food security in Africa.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04): p. 285-294.

[27]. 李远方本报记者, 转基因食品 请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in 中国商报.

[28]. 本报记者李远方, 转基因食品 请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in 中国商报2005. 第 3页.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