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了:只为“名”“利”低头

2265444099hs 2020年9月30日原创文章评论658 阅读1763字

疫情期间默默在家,同事突然打来电话问我:“你整天在家干嘛呢?也不见你发个朋友圈”。其实我已经很少看微信了,至于朋友圈几乎就没有再看过。

记得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很热闹。聊天的、组群的、发红包的、刷朋友圈的,大家忙的不亦乐乎。但近几年微信变了,昔日的聊天没有了,有的就是促销品广告推送,组群、抢红包、朋友圈皆是如此。似乎现在的的微信功能越来越强大了,但作用却只有一个——广告推送。真是叫人奈何如此情何以堪啊! 这两年一直两点一线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很久都没有看电视了,本想趁着疫情在家好好看个电视。打开电视亦是如此,电视剧有广告、综艺节目就更多了,甚至连《焦点访谈》都要插播广告,现在就差《新闻联播》没有插播广告了。这电视看的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时我想起了一个商业故事《犹太人和中国人商业思维的区别》:

一个犹太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旺。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加油站生意很不错,想到加油站这样的客户需要吃饭,所以投资开了个餐馆。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来小镇上的人多需要住宿,于是开了个饭店。第四个犹太人又发现,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于是就开了个超市。第五个第六个来的人越来越多,吃饭住宿旅游经商的人又需要加油,于是加油站餐馆饭店超市的生意相继更旺了,渐渐的小镇就成了一个经济繁荣的小镇,很多犹太人都富裕了。

同样,第一个中国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旺。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就在对面开了第二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两个人的加油站生意很好眼红了,就在不远处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第四个第五个中国人过来都一样,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你1块我就8毛,最后恶性竞争纷纷倒闭。这就是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做什么事都不能太极端贪婪只顾眼前利益。

真正的商业不是竞争而是共赢,真正的销售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本来微信是一个很好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实时生活中的状态等等。但是现在大家你一个广告我一个推销,微信的刷屏率使用量增加了,看得人却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越来越少了信任度越来越低了。电视节目也是如此。比如央视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节目类型只有新闻、体育、纪录片等少数,之所以有竞争优势是因为这些节目的同类竞争者很少或者很弱。插播广告会让各电视台在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上挣钱。但与此同时也会招来广大观众的反感,所以在这个传媒技术发达的时代,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渐渐放弃看电视了。因为反感一个十几秒的广告而折损收视率影响信誉度似乎真的很不划算。

当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途径金山寺,看着江中来往的船只问寺中高僧说:“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高僧说:“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高僧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整个长江之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娱乐公司为了让艺人出名,就发绯闻炒炸点,演员不再关注演技作品,大家关注的是他们每个人的家长里短;为了收视率点击率拍女孩子的裙底,还强词夺理说女孩子不穿裤子穿短裙就是为了让别人看的;还有一些人为了图利,搞借贷做培训,其实就是给人洗脑网络诈骗,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愿意身陷其中。一个“贪”字道出了多少是非恩怨。刘备告诫阿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被千古流芳。古人说:凡人畏果,智人畏因。但现在很多人经不起“名”“利”的诱惑,已无所畏惧“因”“果”了,这些早就已经被抛之脑后了。大棚里催熟的菜可以一年收八季;奶粉为了达到蛋白质含量标准可以填入三聚氰胺;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周末还要上补习班;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些大学生去欺诈裸贷;还有人不满足于家养禽畜的肉质去猎取野味;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很多人利用网络直播博取大家的同情心、好奇心和贪婪心进行诈骗,比如“大胃王”“水泥西施”这样的垃圾视频越来越多。为了“名” “利”人们已经失去了理智;为了“名”“利”人们开始了不择手段;为了“名”“利”人们放弃了道德底线。可是思想开放并不等于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没有道德原则放弃伦理纲常。

总之现在人的行为越来越离谱也越来越奇怪。有时候感觉这个社会变味了,一种很陌生让人很焦虑也很恐惧的味道。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