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征文网 2020年8月9日征文范文评论413 阅读3155字

BIM技术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

一、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产前需要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和农机具等农资。如果资金短缺,还需要进行融资。农业生产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农业保障,但是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障是一块短板。总之,产前涉及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和保险。产中主要是进行农经作物生产、畜牧饲养等。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土地流转的推进和民众回归自然的渴望日益增强,那种以一家一户为生产主体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大型农场、特色林场、品牌果蔬园、生态园区等不断涌现,并且,农业与观光体验旅游、采摘休闲旅游融合,出现观光体验式农业、采摘休闲式农业等新型业态。产后主要是进行农产品销售以及与销售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物资运输等。店面销售属于传统的销售方式和渠道。创新销售方式和提高运输效率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智能生产模式

智能化生产是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在生产环节的完美结合。农业智能生产有赖于技术支撑和规模支撑。互联网及其延伸出的物联网是智能农业的技术基础。利用物联网、GIS﹙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传递及控制技术等,可以随时采集生产区域的土质、温度、湿度、光照、养分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开展病虫害预防、生态环境监控等工作,保证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日本静冈县的蔬菜农场利用物联网、相关智能系统进行生产管理,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以及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进而实现了精准化种植。德国将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等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分析和调控,研制开发出温控、湿控、光控等控制系统,农作物生产决策信息系统,农作物影像可视系统等,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我们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在这方面已经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建立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外,还要建立农业专家在线系统,有效缓解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与农业科技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目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流模式。智能生产需要资金、技术、设备的大量投入,这是一家一户难以承担的,只有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才可实现智能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实现土地连片成为智能生产的关键。对此,应出台优惠政策,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要推广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形式,推动土地连片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优化生产经营环境,培育一批上规模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如大型农场林场、农业生态园、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如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大力培育新型业态,推动智能化生产经营,使之发挥最大效能。

(二)电子商务模式

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在购销环节的有效结合,它是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购销方式上的一次深刻变革。云农场、田田圈、农一网、新思农、中国绿谷、菜管家等电子商务平台,依靠自己快而广的购销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成效。电子商务平台把农资供应商、农民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线上销售,使农业流通环节扁平化,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直接受益,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推动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现在,天猫、京东等大型网上综合购物商城也开始涉足农副产品营销领域。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需要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到位;二是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全覆盖;三是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实现电商人才专业化;四是需要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五是需要搭建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电商模式选择。就电商平台选择而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基础、运营规模。若经济实力强,销售的产品种类多,客户群较大且客户分布较广,自身具有网站建设和维护能力,就可考虑自主研发这一电商模式;否则,就应选择在第三方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网站开设自己的店铺,从事互联网营销。在电商模式选择上,既可选择以农业生产供应商为主体的传统的B2C和O2O模式,也可积极尝试以消费者为主体、颠覆传统供需关系的C2F模式,即允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定制个性化的农产品。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新媒体营销成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三)智慧物流模式

农业农村物流是农业农村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农村物流可分为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两类,它包括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沟通等环节。许多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生鲜等对运输、储存条件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农村物流信息不太通畅、设施相对落后,不能充分满足要求。可以说,农业农村物流一直是农业农村电商的一个痛点,或者说是整个农业农村市场的一个痛点。如何解决农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需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智慧物流入手。一是进行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农业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物流园区。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完善的涉农物流信息平台,及时传递种植基地、农户、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的相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实现农产品供求双方无缝对接。三是运用物联网、智能传感、路况识别等新技术,推动冷链仓储、分拣、识别、配送等物流环节基础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四是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农业农村物流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农业物流网络。五是开发无人机通航物流。在无人机物流领域,京东走在了前面。2017年,京东利用无人机通航,解决了陕西省偏远地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促进这类地区与外界的物流畅通探索了新路。

(四)普惠金融模式

融资、保险一直是农业的短板。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经营规模小、自然灾害风险难控、可抵押质押物品少等特点,涉农信贷和保险备受冷落。而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需要金融和保险的大力支持。2016年,“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提及。互联网金融和保险以其融资门槛低、放贷时间短、资金周转快、抵押方式灵活等优点,为“三农”所青睐,成为其融资主要模式。“互联网+”向农业农村的扩展,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催生了农村金融新业态,P2P平台、电商平台、三农服务商等成为面向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体。以“宜信”为代表的P2P平台将资金供需双方有效连接起来,使之紧密对接,为“三农”提供了在线融资服务。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依据其长期积累的交易数据,对客户和网店进行信用评级,消除了信息孤岛,促进了金融机构向“三农”精准在线提供授信。三农服务商﹙如“村村乐”“大北农”等﹚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网络力量和通过长期服务“三农”获得的大量数据信息,为面向“三农”的金融活动提供协助。此外,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向农村延伸金融保险服务,或与互联网企业﹙如“蚂蚁金服”“中和农信”等﹚合作,进行“三农”征信建设,由此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扩大了融资覆盖面,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

三、结语

农业现代化是重中之重。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5年聚焦“三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目前,“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需要继续探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全要素以及诸多环节来确定。总之,互联网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作者:李国莉 单位:开封大学

“宇宙”观念在古代首饰设计中的表现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