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而计算机作为时代的领军专业,其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小觑。这其中,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许多教师会将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地方,但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教学水平,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赶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况且许多院校的专业教材还存在陈旧、落后等问题,更影响了学生吸收新知识的效率。因此,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刻不容缓。在本文中,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具体案例,提出了五种革新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以期为更多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1更新内容,调整专业课程
计算机是一门更新速度快、内容繁杂的学科,其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进步息息相关。但在以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内容的更新并不是一件得到学校和教师重视的事情。他们认为,计算机的更迭速度太快,所以课程的教学无法追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他们只在教学过程中教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没有将内容的更新放在重要的位置。其实不然,计算机本身就离不开互联网,所以对于“更新内容有难度”这一问题,完全可以依靠互联网来解决。众所周知,书籍的更新速度不是很快,所以如果每一个学期都给学生换上最新版本的教科书,这并不现实。原因有两点:一是书籍的版本并不容易更新,它需要出版商、作者、发行商等多方的配合;二是成本太高,一本教科书虽然不贵,但每个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去换最新版本的教科书,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转困难,还增添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为了更新专业知识,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手段。如今流行的多媒体设备,高效课堂都是有效的更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手段,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种方法向同学们传授新的内容。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骨架,连通了学生的理论与知识,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更新知识内容,调整专业课程的方向,使它更加务实和创新。
2改革结构,使课程体系更灵活
长期以来,课程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受到了各大院校的严格把控。不只是课程表的设置,还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频率、考察方式等。但这样严格、死板的课程结构,不仅不能使学生积极学习、广泛参与,还会影响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的思考方式逐渐僵化。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参与课堂、积极学习,高职院校必须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使其更灵活、更创新。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应当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当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成为高素质人才。二是科学的课程设置。设置课程除了考虑学生的注意力等,还要考虑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吸收水平。例如,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样的基础类学科就应当放在课程前期,而像“编程语言”“软件应用”这些课程应当放在课程的后期,配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更容易吸收知识。三是及时调整课程。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五花八门,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事物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各大院校应当根据社会的变化,积极调整课程的设置,而不是故步自封,使课程设置变得陈旧、落后。改革结构,不仅是为了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实践,使课程设置更科学
不仅是计算机,目前现存的许多专业课程设置都具有“头重脚轻”的毛病。各大院校中有关理论性的课程非常多,而有关实践的课程却寥寥无几。许多院校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付诸于社会,付诸于各大实习公司,只将传授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学校的任务。这样的做法不仅扼杀了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更使学生产生“理论为主,实践不重要”的想法,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只关注理论的提升,而不去动手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没有实践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拥有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学校不能只寄希望于社会、公司,而要从源头出发,彻底解决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差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理论与实践双方面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具体的解决方向应当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加实践类课程。例如,软件应用类的课程,使学生在专业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个问题,从而在挑战中强化自身的实践水平。二是增加实践机会。对于计算机这样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校应当尽量向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比如与各大公司合作进行培训、安排互联网公司到学校招聘实习生等,从实习、就业等多方面来为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突破限制,完善学科交叉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界开始相互融合,“互联网+”这一概念也成为如今的流行,而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和院校关注的重点。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每门学科为了保持自身知识的专业性,维护自身的专业边界,常常将与其他学科作区分和划清界限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随着网络的发达,学科与学科之间开始出现互相融合、互相交流的现象。例如,心理学和社会学融合后产生社会心理学,新闻学和传播学融合后产生新闻传播学,图书馆学和信息学融合后产生图书情报学……每一门学科的知识似乎都开始与其他学科产生关联,并能给学界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方向。因此,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万金油”学科,更不应该故步自封,与其他学科划清界限,而应当注重学科的交叉教育,突破以往的专业限制,从而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比如,现在流行的共享单车、电子商务、3D打印等,都是技术与理论结合、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交叉所带来的结果,这说明学科之间的交叉不仅不会破坏它们的专业性,还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创新性,或者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或者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都是学科交叉带来的好处。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计算机专业也应当加入其他学科的专业内容,使学生能吸收到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识。
5提高教师素质,为专业教育打好基础
对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应当提供灵活、创新的课程设置;而对教师来说,素质教育也必不可少。科技的进步给每个人都带来了挑战,不只是学生应当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老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将“终身学习”作为自身的准则。只有老师的教学知识、职业素质全面提高,才能影响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从而认真地对待学习这件事情。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各大院校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科学的管理。教师除了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也是一份光辉的职业,所以为了激发教师们努力向上、终身学习、提升自我的精神,必须为他们配置科学的管理制度,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下研究学术、在轻松的状态下教授课程、在合理的制度下提升自我。在此期间,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都应当记录在案,并根据教师们的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以此激励他们的教学和研究。二是完善的培训。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学校也应当为他们配备完善的培训体系,使他们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从而将这些知识传授于学生。在培训期间,无论是到场还是缺席,培训中期还是培训完成,都应当进行记录,从而使培训的成果更加有效。三是引进先进的人才。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社会接触和理论更迭的程度很大,所以为了活跃学校的教学体系,必须向院校内注入新鲜的血液。
6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使各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内容陈旧、结构僵化、教学方式死板等,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前进的步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具体案例,提出了五种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更新内容,调整专业课程;改革结构,使课程体系更灵活;加强实践,使课程设置更科学;突破限制,完善学科交叉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为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从多方面改革计算机的专业课程设置,以期为学生创造一个灵活、创新的学习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并使他们在各种学科的交流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阳晖.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
[2]陈英,付麟.“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
[3]刘立静.“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4).
作者:刘金莲 单位: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虚拟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