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一直都是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作为办学的宗旨,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以为国家培养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为目标。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又不局限于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也绝不仅仅是会技术的而已。我们的社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审美的情怀,只有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为此,目前高职院校都加强了对艺术类课程的开展。音乐欣赏课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广大学生的重视。
一、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艺术欣赏课的必要性
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门艺术课,在陶冶情操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说,通过音乐艺术欣赏课的开设,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方面的素养,而且随着音乐优美的旋律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能自然而然的激发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伴随着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开展,必将培养学生建立高级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并逐步引导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
二、目前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音乐欣赏课曾经被高职院校无情的忽视。所以,虽然目前学校的这部分课程得到了重视,并别逐渐开展起来,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音乐欣赏课的课时安排较少,导致课程内容必须进行大幅度的压缩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想建立健全较为完整的音乐素养,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音乐素养好的人都是从小就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对音乐欣赏课的课时安排上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
(二)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限制了课程设置的范围
从目前高职院校在音乐课程的师资配备方面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现有师资人数无法匹配广大学生的需求,有时一个教师要给几百个学生同时上课,这种教师与学生比例的严重失调,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妨碍了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对音乐教师的引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学探讨
(一)适量增加音乐课程的课时,引进大量的优秀音乐教师
要想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学的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入大量的优秀音乐教师,有了教师的保证,就可以适量的增加音乐课程课时。教师的增加会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让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课时的增加必然会增大学生接触音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学探讨乐的机会,机会增多了,必然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师在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一定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想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教师在教学的安排中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课时内容,绝不能想当然,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课程安排好了,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提高,教学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隐形环节,但是只有这个环节理清了,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怀,通过增加学生的音乐体验,来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音乐课一定会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最爱,音乐课的学习也必然让学生在终身发展中受益无穷。
(三)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人才,而是希望以音乐为媒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身旁美好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发挥音乐课的育人价值。
四、结语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程度的提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投身到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摸索中来,高职院校也必然会越来越重视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总之,音乐欣赏课已经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希望学生以音乐艺术欣赏课为契机,在生活中更善于发现美,并能够有能力领悟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程卫华.音乐素质教育手册[J].人民音乐,2015,04.
[2]王军.浅谈如何培养音乐课堂的兴趣[J].学科教育,2015,04.
[3]万欣.论音乐欣赏的体验性与审美陶醉[J].浙江学刊,2012,01.
作者:李崇宇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