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究
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主要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为主,强调对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不同于技术类院校主要集中精力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侧重于实践技能的传播。地方性高校一般是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往往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技术类院校两者之间,重点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际金融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广泛,既包含微观层面个体间的交流与联系,又包含宏观层面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前者主要涉及外汇及其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国际资产组合投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有关国际金融实务方面的内容,后者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国际储备理论、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等国际金融理论的相关内容。因而,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运用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学习国际金融时既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分析相关国际金融问题的思维,又要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解决,比如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使用外汇衍生产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因此,基于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国际金融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国际金融课程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平衡,且要与时俱进
国际金融课程本身是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一门学科,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对实践部分进行分析和操作。比如,通过对汇率决定理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两国货币汇率是如何被确定的,并对其长期走势有更清晰的认识。另外,通过对国际收支理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一国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过于偏重理论内容,而忽视实践部分的教学。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尤其是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要增加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理论内容或降低其难度,以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中,国际金融学科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金融领域的发展,因此在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已有的概念和理论外,还要将该领域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介绍给学生,以完善其知识结构。例如,在讲到国际金融机构组织时,对其近年发生的组织变革要补充介绍。因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也随之发生变革,为了提高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新兴国家一方面要求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增加其份额和投票权(如IMF2010年份额与治理改革方案),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寻求另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及其机构(如2015年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亚投行),以改善在现有体系下受限的窘况,为新兴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资助。在讲到国际收支部分,结合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增加介绍美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特征及其根本原因。在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危机部分,补充介绍自2015年底以来的新一轮美元加息周期里,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如何,对美国之外的市场会造成何种负面冲击,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1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于传统授课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为主,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恰当案例的讨论,以达到传授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双重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透过繁杂的案例表象抓住隐藏在其中的理论知识点,加深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这些特点刚好符合国际金融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也与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因此地方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可行且必要的。但在具体实施中有几点需值得注意。
2.1.1处理好传统授课和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是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手段,但是两者的教学目标一致,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教学主要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而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其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其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协调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以及先后顺序,就国际金融的本科课程而言,还是要以传统教授方式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在传统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1.2根据授课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首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案例,且每个案例只围绕一个理论主题展开。其次,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典型案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抓住基本知识点,且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知道如何应对分析,而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目标。最后,选择的案例难易程度要适中,太难和太简单都不利于学习效果。
2.1.3做好课前准备把握课堂讨论节奏和方向
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学生分组,并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他们,让学生在上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在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但整个讨论过程要处于老师的控制之下,如果学生出现偏题,要及时纠正。并且在讨论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适时抛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言,尤其是创新性的观点。另外,老师要注意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分配好各部分讨论的时间。
2.1.4做好案例总结工作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通常学生对案例讨论的结论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针对不同的讨论结果,教师要进行评价并给出准确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给出最终结论,还要对案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层层剥离表面现象,将埋藏其中的理论知识展现给学生,使其掌握类似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路径。
2.2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国际金融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从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中增加实训及模拟实验环节,购买一些金融实务模拟交易软件,让学生在线模拟各种交易。以外汇交易为例,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外汇实盘模拟交易,让学生亲自体验交易流程,从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训练其实际操盘能力。其次,可以邀请从事一线国际金融业务的人员来讲授实际交易经验,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且,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在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除了校内的模拟实践外,还要加强与校外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过程中,配合理论知识的讲授,组织学生去相关校外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比如,在讲到外汇衍生品交易时,可以安排学生去相应的期货公司参观外汇期货交易的具体操作过程。在外汇风险管理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去从事跨国业务的公司学习他们如何使用衍生工具管理经营中面临的外汇风险。另外,与校外企业签订协议,每年组织一些学生去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定期组织国际金融论坛,邀请金融实务界人士,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建立合理考核机制,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有对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只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考查其实践能力;另外,考核频率太低,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任自流,直到考试前才临时强记一些理论知识,造成实际学习效果低下。所以有必要对国际金融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丰富考核手段和方式。除了对理论内容进行闭卷考试外,要增加对实际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考查,比如通过课堂案例分析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推理及表达能力,通过实训及实验教学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布置一篇课程小论文,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论述能力。其次,增加考核的频率。除了正常的期末考试外,在学期中间增加期中考核,比如当讲完微观层面的国际金融市场部分时,就对该部分包含的外汇及其衍生品交易、离岸金融市场及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等内容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巩固前期学习成果,为下阶段宏观层面的国内外均衡理论与政策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上述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有助于全方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也有利于教师自我检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推动教学上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教学相长。
4加强对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建设,以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地方院校国际金融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兼具的能力,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授课老师既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授课老师普遍缺乏与国际金融相关的实际经验,比如对于外汇交易及风险管理部分的内容只能纸上谈兵,无法传授给学生来自实战的心得体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国际金融课程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满足教学需求。首先,学校要加强与金融实务界的合作,可以采用双向挂钩的方式。一方面组织校内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比如安排老师去商业银行、跨国企业、投资公司、期货交易所等金融企业或机构了解国际金融实务,积累实际业务操作经验,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补充师资力量,比如邀请校外金融企业的高管或一线业务人员来学校做兼职老师,指导实训和模拟实验课程,将他们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学校要从制度上支持对应用型师资的建设,比如对于脱产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在工作量上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在挂职锻炼期间取得突出成绩的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5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具的课程,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适合地方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全方位改进,比如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且保持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平衡,加强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改善考核机制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对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国际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庆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李华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
[3]李佳珂.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12).
[4]宋勇超.新形势下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7(2).
[5]杨春,李箐.高校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7(1).
作者:崔晓蕾 单位:南通大学商学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