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探讨

征文网 2020年8月8日征文范文评论463 阅读3174字

电视新闻叙事模式及发展方向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生产新闻成为可能。机器人在新闻领域的写作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模式,对于传媒业来说,机器人新闻写作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

一、什么是机器人新闻生产

机器人新闻生产是指运用一定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的过程。机器人的新闻生产与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新闻生产在生产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是新闻媒体采编人员经过新闻收集、编辑加工、制作、发布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是单向链条的。机器人的新闻生产主要通过数据采集(对数据智能化抓取)、数据加工(对数据技术化分析)、自动写稿(算法生成文本)、编辑签发(新闻稿件审核发布)四个环节进行,形成了新的采编流程。不论是新华社的“快笔小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还是湖北广播电视台的“云朵”,都是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应用的产物,这必将对媒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的优势

(一)新闻生产效率高

机器人新闻生产缩减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环节,将采访、写作、编辑、校对、发布等过程融合在一起,优化了新闻的生产流程,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由于机器人写作是对信息和数据的抓取,所以基本上可以省掉采访这一环节。另外,记者编辑在大量的、高强度的新闻报道中精力、体力可能都会跟不上,会出现报道缓慢甚至是错误频出的问题。机器人在新闻生产中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点,一方面,机器人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困扰;另一方面,只要程序设置合理,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眠不休”坚持作业。

(二)新闻生产速度快

时效性对新闻来说就是生命,如果不能及时报道出来,那么新闻就成了旧闻,就不具备新闻价值了。传统媒体在争抢新闻时效性方面做过各种努力,但是这些努力都抵不过技术的进步。当机器人新闻生产出现后,机器人通过抓取、分析数据后,在几秒钟内就能生成稿件,也就是说事件刚刚发生,稿件就已经完成并传播了。而传统媒体发稿还需要经过记者采访、编辑稿件、等待审核通过等流程,因此,机器人新闻生产的时效性是无可比拟的。

(三)新闻生产精准化和客观化

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人工收集、甄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而且传统媒体的记者在写作的时候极其容易掺杂自己的私人感情,影响新闻稿件的客观性。但是机器人的运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十分强大,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人为的错误,提高信息和数据的精准度,进而提升文稿的精准化。并且机器人写作会完全按照数据进行,不带有任何情感,其新闻生产符合对新闻客观性的要求。

(四)新闻生产个性化

大数据时代,机器人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用户的偏爱和阅读习惯,形成稿件后,稿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生成不同的内容版本。每个用户看到的都是符合自己阅读习惯的形式和内容,即便是喜欢某种版本的用户只有一位,机器人也可以生产只有这一位用户阅读的新闻稿件,这是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无法做到的。

(五)使记者编辑从初级新闻生产中解放出来

机器人可以帮助记者编辑对繁杂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也可以在一些程式化的新闻报道中写作时效性强的稿件。通过这些初级新闻生产,能够将记者从大量的数据和同质化新闻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深度新闻的挖掘、评论稿件的写作等。

三、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的问题

机器人新闻生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因为机器的特点,也会相伴而生许多问题。

(一)写作范围有限

因为机器不会思考,所以只能按照既定的新闻写作模板进行新闻生产,生产体育、财经类的报道,因为这些领域的新闻报道比较简单,只是数据的罗列和分析处理,材料比较固定,模式比较单一。机器人在新闻生产时能提供海量的数据,但却无法生产深度新闻、解释性新闻和评论等。

(二)内容缺乏深度

机器人生产新闻虽然速度快,但是固定的模板使其只能简单地罗列数据,对数据进行排列组合,因此每篇文章在篇章结构和文字表达上都差不多,同质化严重,读多了只能味同嚼蜡,没有新意和深度。并且机器人写作新闻不能进行规律的总结,不能进行引人入胜的描述,甚至对有些特定词汇的语义无法理解,极易产生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三)内容错误易造成不良后果

机器人新闻写作与传统媒体记者的新闻采写一样也会出错,但是出错后远比人工写作危害要大得多。由于数据录入以及数据收集可能会出现错误,一旦机器人抓取了错误数据,生成不实新闻并自动发布出去,瞬间就能传遍整个互联网,人力是不可能及时干预和修正的,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和损失。

(四)威胁信息安全

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用户习惯了在网上办公、学习、阅读等,每时每刻都不能与网络分离,用户的信息都被保存在互联网上,信息量十分庞大。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跨时空的特点,加之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网络监管不到位,用户的信息和个人隐私极容易被泄露和盗取。机器人新闻生产的运用,更会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带来威胁。机器人在进行数据抓取的过程中,由于其是在新媒体和网络上采集信息,很有可能滥用数据、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

四、机器人新闻写作背景下新闻生产的发展途径

(一)人机结合进行新闻生产

虽然机器人写作已经成为现实,但是机器人还远远代替不了记者的位置,因为它有自身的技术和写作的局限性。对记者而言,不能将机器人只看作是自己职业的威胁,而盲目地加以排斥,而是应该用开放的眼光看到机器人写作对自己写作的帮助,并借此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可以利用机器人进行初级新闻生产,生产出最基本的数据和现象,省却了记者耗费大量时间而做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记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采访和分析,快速切入主题,找准重心,进行深度报道和解释,使用户既能获得大量真实数据,又能知道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内涵,在稿件完成后还可以帮助记者及时校对,实现机器人新闻生产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良性互补。

(二)拓宽报道领域

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平台的逐步完善,机器人报道的领域必将不再局限在体育、财经等单一领域,而是向多领域发展。机器人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加强,可以写作的领域将更加广泛,甚至通过编程、语义理解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写作具有情感性、民生类、深度报道等新闻也可以成为现实。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大众传播,媒体处于主动地位,媒体生产什么,用户就得接受什么,用户处于被动地位,没有选择的权利。大数据时代,机器人写作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不仅能进行一对多的传播,还能进行一对一的传播。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器人新闻写作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爱好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并按照这些兴趣和习惯进行个性化新闻的写作,进而进行个性化新闻的推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即使某一稿件只有一个用户有兴趣阅读。这种个性化服务的提供能够增加用户对媒体的黏合度,提高媒体的传播效果。

(四)新闻从业者提升综合素养

机器人新闻生产的出现,对新闻从业者而言是他们提升综合素养的机遇。新闻从业人员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树立大数据思维,不仅要提高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编辑的业务能力,而且要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掌握新媒体和新闻深度报道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技术,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在机器人新闻生产的基础上写作出更有创意和深度的新闻稿件。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大数据时代对于新技术应用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有关部门要制定对数据的利用和管理、大数据对人的隐私侵犯、机器人新闻生产的伦理层面等的法律法规,促进传媒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曼.国外机器人新闻写手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报业,2015(23):32-34.

2.喻国明.“机器新闻写作”时代传媒发展的新变局[J].中国报业,2015(23):22-23.

作者:翟欣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地市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策划探讨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