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态艺术景观设计研究

征文网 2020年8月8日征文范文评论418 阅读2725字

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

中国人口基数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更大的环境压力。随着“美丽中国”的推进,在教育中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未来我国环境安全的战略需要。本文基于这一现实,深入实地考察了深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深圳人大附中”)生态校园建设情况。其通过一系列生态景观改造手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生态艺术带来的不同校园氛围。这种潜移默化、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影响。

一、我国校园生态建设概况

(一)校园生态建设的概念

校园生态建设是学校素质教育和学校软实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校园思想精神的培育、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广和校园整体环境的建设。另外,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STEAM教育,即融S(科学)、T(技术)、E(工程)、A(艺术)、M(数学)等学科的综合教育,将学科教育融入生态校园的每个角落,使校园处处有知识,成为校园建设的重点项目。因此,将学校教育和校园生态景观结合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的建设生态校园的方式,以达到高效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我国校园生态建设的现状

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和学生日常活动的场所,其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校园户外空间大部分只是作为体育活动或课堂活动的场所,功能、形式较为简单。虽然校园环境日渐改善,但也仅是通过绿化和铺装等简单美化方式改变植物的配置、面积大小和造型等。这种改造缺少对学生实际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的调查、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学龄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的考虑。部分校园尝试借助改变整体布局和景观塑造进行生态校园设计,但因对生态校园的认识有限,并受经济、地域、文化等的影响,校园设计难以根据自身特征达到全面的、生态友好型的转变,大多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景观规划与植物种植上,也很少有结合实验课程、实训项目进行建设的。

二、校园生态艺术景观设计实践

深圳人大附中是为坝光社区整体搬迁安置区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中学。在已经建立的其他几所合作办学学校的办学模式基础上,设计者综合考虑学校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操场、综合楼、食堂等以及54个教学班的设计需求,并与国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按照“未来学校”理念和未来学校课程与教学模式对学校进行了整体设计。

(一)深圳人大附中校园生态艺术景观

建设状况深圳人大附中的教学楼为“E”字型五层框架结构建筑,每部分区域独立形成半封闭式空间,透光性较好,可保证教学区域充足的自然光照射,但存在一定的学生跌落风险,且目前楼宇颜色搭配较为浅淡,没有更好地体现学校“阅读之静谧,轮滑之涌动”特色。走廊在每座教学楼空间中的比重较大,且该项目处于南方,其一侧的开敞式建筑设计是本地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惯的体现,室内走廊设计亦考虑到此类情形,并充分利用创意使其更好地采光通风,但仍需深化安全设施与空闲空间设计,毕竟敞开式走廊存在学生跌落危险,故应在顾及设计美感的同时强化其保障性功能。教学楼半围合中庭景观部分,并未发挥其学生活动室外延展功能,实用性与美观性都有待提升。教学楼、办公楼一层均设有较大空间架空层,此处区域目前为闲置状态,需要借助整体设计为师生创造更多室外活动空间,并注意与中庭区域方向结合。操场与运动馆的外部需增设休憩、讨论、景观区域。

(二)深圳人大附中校园生态艺术景观建设方法

1.校园生态艺术景观设计理念

利用校园景观中的边角空间进行绿色生态种植设计。运用植物科普知识区、雨水花园区、垂直绿化墙、屋顶农场等生态区域,结合自然科学课中的植物知识、水循环系统等环保主题建设生态校园。

2.校园生态艺术景观设计方法

校园生态艺术景观设计涉及三个部分。一是生态装置设计。平面虚线标示区域为垂直绿化墙的生态装置设计,主要为学生提供室外课程空间和休憩的地方。考虑到使用人群主要为中小学生,为利于观察和灌溉,此生态装置被设计成通体绿化墙;选择耐寒和自附攀缘植物以降低成本、方便维护;绿化墙建在教学楼的一侧,与校园景观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满足了对建筑物的审美需求。二是雨水花园区。设计方案重点在景观设计区域设置了雨水花园区,其为学生提供休憩、阅读和进行室外课程的空间,这一区域意在形成以生态环保为主题、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与景观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系统。将雨水花园处理过程纳入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以授课和实验方式使学生与校园景观植物真切对话,使其能够发现生态材质的物理属性与文化属性,并培养学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生态意识逐渐上升为个人价值观。校园雨水花园系统处理雨水的整个过程,能使学生感受到校园景观的艺术性和生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萌发生态意识,为其以后更好地处理自身和自然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关系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屋顶农场。屋顶农场充分利用了屋顶空间搭建农业园地,体现了非耕栽培的农业理念,以其高效的资源利用率、立体种植栽培模式、肥水一体供给方式、智能化的控制技术等特点,成为新型的绿色安全农业生产方式。将“屋顶农场”与学校的自然科学课以及兴趣主题课相结合,打造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可以创造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场景,如“我为植物做名片”“我是护花小天使”“屋顶农场”观察日记、主题征文等;再如厨艺大比拼活动,每个班级种植的蔬菜成熟后,就可以组织学生收割并送到学校食堂,让学生品尝自己动手获得的劳动果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劳动的态度,养成积极劳动的习惯。屋顶农场这种新型的教育形态,能把农业与劳动实践、教育、观赏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前来学习、体验、观赏,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真正把学校倡导的生态节能环保理念应用到了教育实践中,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生态意识,鼓励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三)深圳人大附中校园生态艺术景观建设的社会评价

上述项目方案得到了校方各领导的一致认可,并于2017年7月底竣工。原来教学楼半围合中庭部分,设计了雨水花园及相关阅读、休憩空间,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充分发挥了该空间的室外延展功能。在操场与运动馆部分设计的休憩、讨论、景观区域为学生拓展了室外学习空间。屋顶农场是学生和教师最喜欢的教室,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自己动手做菜进行厨艺比拼,还可以在种植、维护和收割农作物的过程中学到更多自然科学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生态与创新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将雨水花园、屋顶农场等景观融入到校园生态建设中,是有效培养学生生态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授课和实验方式使学生与校园景观植物、低碳材料真切对话是未来生态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为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晓燕 史钟颖

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