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探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以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他们都从各自的视角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固定资产实现有效管理提供了思路。其中有一些建议是被多次提到而成为共识的,也有一些是基于独特的专业或行业视角给出的宝贵建议。而本文将在总结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归纳出共识对策并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背景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创新性地提出建议。从学术上可以进一步充实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研究,在实际中给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解决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近年来伴随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央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他们对办公设备等办公条件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渐多,在总资产中占有的比重较大,但却没有得到单位领导应有的重视。政府部门内部缺少一套完整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由于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多来源于财政拨款,盲目预算和购置等铺张浪费之风盛行导致固定资产闲置和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对单位固定资产或是不进行管理或依然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和对应于工作要求进行大胆革新。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没有按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定,从而出现了账实不符,有总账却无明细账,资产增加或减少也未及时登记的混乱状况。
(三)权责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通病是权责不明确所导致的责任意识淡薄,加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缺乏相应强有力的监督控制,直接表现为单位上下从领导到职员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变动状况了解不全,对资产使用不小心,损坏也不及时修理,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源头出现问题,出现使用寿命短和利用效率低下等普遍情况。
(四)对资产监督不到位
我国基层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尽管采取多层审批的方式,但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审批程序上十分不规范,且大多是流于形式而使得审批的目的并没有落实。同时由于没有严苛及规范性的程序相配套,固定资产的购买和处置及报废环节没有与之配套的监督手段,随意处置的问题普遍存在。例如进行资产处置时,没有进行资产估价和按照规定流程,大部分固定资产是在灰色区域交易,造成国家权益被侵蚀和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五)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使用,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资产使用。实际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资产使用的程序不完善和不科学以及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制衡体系,由此造成潜规则下贪污腐败猖獗。
二、管理对策及创新
(一)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素质
中央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考察标准对单位领导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实行单位领导责任制,并与其工作绩效相挂钩,督促其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此外要将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常态化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业务素质和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同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从另一源头来保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人员的责任感和业务素质与资产的有效管理呈正相关关系。
(二)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按需依规配备资源
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进行资产有效管理的前提,单位应结合最近一次颁布施行的行政单位的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备标准,及时完善财税系统相关规定,做到不超规格和不超标准配备资产。同时对不同部门不同职责工作人员实行差异化配备资源,对技术要求高的应配置软硬件参数较高的计算机,反之只需按常规标准配置计算机。因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容易出现盲购现象,因而要在预算管理中要严格规划固定资产的购置数量与质量水平。对于超预算的购置,需要经过特定程序审批。
(三)实行绩效评价,提高管理效率
绩效考核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无疑是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筛选相关指标,最终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立即推进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将绩效评价指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每一个职员。最后开展年度考核,将优秀职员的事迹进行宣传和奖励,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正向激励,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四)对经营性固定资产进行规范管理
并加强监督加强对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是维护国有资产的必要措施。对划转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转经营性使用需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以保证整个过程的规范化。对于重要资产划拨经营性使用时要主动请求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对于经营性资产收益,要实行专项专人专户管理,资产收益报告需定期对外公示并明确来源和去向以确保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阳光下进行。此外,对于单位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也需要及时说明和接受公众监督。
(五)引进二维码技术,拓宽资产管理空间
当前移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二维码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便捷,相对于过去,管理人员将更及时和便捷进行数据录入,将相关信息登记在账。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应用二维码技术,拓展了资产管理空间,使得专职管理人员得以随时随地进行资产管理。这就需要开发二维码资产管理系统,为了降低系统软件的高额开发费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利用云软件的思想,和其他众多用户一起租用云软件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当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这也意味着将手机作为移动端管理固定资产时,不论专职管理人员是有意或是无意,单位固定资产所有数据信息都有对外泄露的风险,因此,要加强管理与控制监督,增强管理人员的高度责任意识,完善相应必要程序,避免资产数据泄漏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六)构建大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在这样一个知识和信息轰炸的时代,单位应当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电算化管理,以实现集中管理。这无疑是极大提高管理和监控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现财会信息数据化的必经之路。首先可以依托二维码技术做好资产数据采集工作,构建资产管理大数据库。其次适时扩充大数据库功能。随着资产使用和处置产生相应问题,应当及时与软件开发商联系重新开发和增加固定资产管理大数据库功能模块,例如增加资产最低使用年限自动预警功能、每月自动进行折旧费用的记录等功能。大数据库功能优势还体现在其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上,它能综合资产结构类型、配置方案和供求关系以及操作权限等多方面并对资产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信息。因此从全局的角度看本单位的资产数量规模和质量以及使用等情况,可动态洞悉数据更新情况从而进行全面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
三、结论
基于中国地域辽阔,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众多且又普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充分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浪费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会计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推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科学化和精细化及动态化,实现财会信息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同时也是构建美好社会的召唤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较少,因而加强对国有资产的高效利用以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实现最大化和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这不仅符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在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和加快民族复兴进程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王喜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7):90-91.
[2]蔚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吴小乐 魏成 向朝仲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探究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