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餐饮企业员工忠诚度探讨
作为区域经济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地方高校,主要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我国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融合高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行业、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这已经成为地方高校走应用转型道路、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过程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产教融合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成为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1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地方高校及其专业要办出特色,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就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深度融合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探索经济新常态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
1.1构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的方式方法,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资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整合社会、企业和学校资源,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2联合社会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合作关系
目前,在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前提下,统筹区域内相关企业和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地方高校应以当地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围绕企业需求,在合作育人、师资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科技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1.3建立动态人才培养调节机制
组建由行业、企业、高校多方参与的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了解、跟踪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实时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共管人才培养过程、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切实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合作育人奠定基础。
2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高校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出所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地方性,并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下,本文结合SY学院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1工业工程专业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结合国家及陕西省新型战略的背景及学校和专业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SY学院商学院“大商科”的建设目标及“宽口径,快适应,信息化,实战型”应用技术型高技术商务人才培养品牌定位,结合工业工程专业自身的发展思路及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工业工程专业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陕西及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及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路径,构建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子系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兼备的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为了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SY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开展了细致的专业调研活动。在分析开办该专业相关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可见,大多数重点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培养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把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更强调专业综合能力。而大多数二本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则把培养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又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针对生源状况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同时,结合SY学院“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方向是:着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改善创新意识及实践应用能力。具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为:将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展的机遇转变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优势和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人才培养规格,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以培养学生对机电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系统,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优化和创新为核心,兼顾社会能力培养作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依托西安SY学院创新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体系。
2.3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五位一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型模式
为了更好地整合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深入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开展了专业调研活动,在学校“实践为先,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西安SY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创新为主线,在原有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的能力结构三位一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五位一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型模式。该模式把素质、知识、岗位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企业与项目实践、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五个方面全面推进职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形成“五位一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改革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三创”(创新、创意、创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体系;二是优化和整合跨课程综合性实践,实施“两基双导三段式”实践环节培养模式;三是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通过社团活动,拓展学生能力与素质;四是通过企业与项目实践,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五是加强专业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专业持续发展。该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渐进式地提高学生的改善创意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该模式不仅有效改变了高校专业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状,能够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实现学生、企业和社会的“三赢”。
2.4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方法
2.4.1有效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及其相应任务模块的方式,以就业为导向,将真实工作任务分解为主要教学模块及其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编制面向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角色的新型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实践工作中的不同阶段及过程,设计和开发相关的项目任务及其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每一个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采用面向项目的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设计渐进式教学内容体系,从分析工作过程目标及要求、提出任务、明确目标、工作过程、知识总结或能力拓展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2.4.2以岗位群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校企“两基双导三段式”教学模式
重视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两基双导三段式”(校内、校外两类实践基地;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指导老师;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三个实践阶段)培养模式:一是基于学校的“智慧校园”,建立开放实验室。利用社会、企业资源,收集其生产、加工、运作流程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如“Wit-ness”、“ERP应用实训”、“人机工程”等课程均采用这种方式;二是利用生产实习开展实践活动,大二下半学期,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参观、现场教学或组织专题报告等方式,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基础工业工程、现场管理以及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等即采用这种方式;三是利用毕业实习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大四阶段,采用集中或者分散实习的形式,学生到企业开展工业工程相关课题研究。如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等课程,在完成校内实验、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企业,在相关工业工程工作岗位参加实际工作,更好地掌握生产流程改善和生产控制等方面的技能,并撰写论文,为企业解决相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深受企业欢迎。
3结论
在国家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错位发展,根据地方经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竞赛、企业与项目实践、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五个方面进行一体化重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文探讨的基于“五位一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希望为相关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首先,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建立“三创”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体系、实施“两基双导三段式”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开展学科竞赛、社团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其次,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企业与项目实践、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基于产教融合的五位一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型模式。第三,以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第四,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第五,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六,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途径,彻底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冬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8):17-21.
[2]陶阳.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蚕业,2017,(5):41-42.
[3]尤垂桔,邱锦明.“五位一体”的IT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7,(10):104-107.
作者:段春莉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