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同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笔者立足于当前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一、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概述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情况
作为推动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教育的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作用。高等职业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源于1993年的金陵职业大学与澳大利亚高校合作举办的双联课程,成为我国首例高职院校引进的跨国分段式学习项目。[1]截止2017年底,重庆市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共计17所,其中含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和项目总数较2016年相比增长12.5%,在校生人数近万人。外方合作院校共计33所,来自11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韩国科学技术学院等世界一流高校。重庆市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迅猛,共有5所高职院校举办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全部项目的23%。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体系,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增强了办学特色,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益。
(二)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境外办学情况
在引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同时,重庆市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向海外开拓教育市场。孔子学院的建立,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截止2017年底,重庆市共有六所高校在12个国家建立了16个孔子学院,学员人数逾4万人次,派遣了190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赴30个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孔子学院的建立为推广汉语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各高职院校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的交流,突破现有办学模式,创新课程体质,推进境外办学。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新建埃塞俄比亚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对当地员工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设立海外职业教育机构——“柬埔寨经济管理大学职教中心”,派遣教师轮流常驻该中心开展汉语教学和计算机技能培训。
(三)高职院校留学生项目和国际科研合作情况
为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开放与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良机,重庆市政府和教委制定了各项吸引来华留学生的政策。据统计,2017年重庆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总数达8505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8.59%,全市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校数量达到23所,生源国别达到144个。高职院校在接收留学生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填补了重庆市来华留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2017年共新增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5所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自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以来,重庆市于2017年首次实施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围绕通讯运营、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200余个来渝留学生奖学金名额,举办了8个专题研修班;同时,海外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地也有了一些变化,沿线各国在渝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据2017年统计数据表明,前10位生源国依次为泰国、韩国、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法国和新加坡。在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同时,重庆市各高校也在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全市共有6所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计11项,其中,硕博授权高校3项,其他本科院校3项,高职高专院校5项,占到项目总数的45%。高职院校在充分利用各自院校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优秀合作伙伴,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
二、重庆市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亟待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主体参与不够
重庆市内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缺乏教育对外开放发展意识,部门高职院校尚未设立国际交流合作组织机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力度不够。推进国际合作和交流表现积极的大多是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相对比较消极,重庆市高职院校并未形成全面开花、院校广泛参与的局面。
(二)校际差距大,战略上缺乏重视
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制定教育对外开放整体发展规划,对国际化目标设定和实现途径不明确,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情不高。对国际深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渠道建设滞后,合作度有待加强。
(三)能力建设滞后,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门人才缺乏
重庆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够、吸引力不强,对外交流能力有待加强,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一些高职院校缺少对工作人员国际化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机制。
三、“一带一路”视阈下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重庆市的各个本科院校通过多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积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源和经验,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了多项国际交流活动。而高职院校在这块上重视程度不高,经过多年对职业教育道路的探索和合作办学吸取的经验,重庆市的高职教育也应走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国际化道路,丰富不同层次人才教育需要。通过“一带一路”,重庆市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协调与沿线国家建立职业教育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到境外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中国文化教育合作,帮助提高企业的海外竞争力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加大来华留学生项目投入
重庆市教委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丝路项目”留学推进计划,为沿线国家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重庆市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院校特色和专业背景,配合国内电信运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等基础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模式,合作设立职业院校或分校,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职业人才。
(三)加强国际化师资团队培养
师资团队的培养,既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职教育走上高级舞台的关键。国际化师资团队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国际化的能力和视野,不仅在语言上有要求,更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要求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经验,并掌握一定的国际行业或当地行业知识,了解当地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职业技术人才。而国际化师资团队的构建,还要求团队中的成员各有所长、各补所短,教师的功能不仅仅局限在教书育人上,还应在文化交流、创办当地校企合作基地以及帮助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汤婷(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JSK201707)。
【参考文献】
[1]王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Z].教外〔2016〕46号.
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研究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