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课程体系研究
1概述
纵观近些年的城市风貌规划成果,更多是从空间形态、景观布局等方面引导与梳理。然而,滨江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往往存在一定起伏,城市邻水条件差异较大,因此,规划建设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空间要素、功能特征、地理变化、地域文化等,才能塑造出特色的滨江城市风貌。本文以滨江城市风貌规划为对象,针对长江流域枝江市城镇风貌规划展开探讨,为滨江城市风貌规划提供思路和参考。
2滨江城市风貌规划思路
2.1尊重自然环境融合
滨江滨水的建筑空间多呈现不规则的特征,因势利导的进行建筑设计更反映自然特色。依山傍水的建筑,形体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更突显节奏和韵律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楼林立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为避免千城一面,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在滨水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不同层次和空间的塑造。临江沿线则以低层和多层为主,点缀部分中高层,形成起伏变化的天际线。
2.2规划方案改变防洪单一功能模式
在滨江滨水的城市规划中,为满足防洪功能,传统的防洪大堤往往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观光、亲水的需求。因此,在滨水带的规划设计中,通过阶梯性的平台设计,不仅可以增加防洪大堤的复合功能,解决城市安全和城市休闲的矛盾,同时扩展更多城市景观空间,为城市特色景观创建和地域人文塑造提供平台。
2.3创造多样的江河生态岸线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需要处理建设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矛盾问题。滨江滨水的自然生态体系成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江滨水的城市边缘空间,起着调节蓄洪、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风貌规划中,注重城市景观生态学的思路和原则,可通过生态绿地、自然与人工植被等方式,形成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生态廊道。
2.4结合街道空间展示滨水区特色
城市中的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在滨江滨水城市规划中,对于提升景观和休闲功能,烘托商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城市街道空间,可以塑造特色的、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构成,使城市具有更加丰富的吸引力。如沿河沿江设置亲水性的娱乐设施,结合水景、绿树、休闲座椅等,形成与喧嚣城市街道反差的宁静大小空间,使得城市生活更为丰富、生动。
2.5构筑不同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
反映地域文化是城市风貌建设的重要部分,而现代城市景观的营造又为城市文化特征反映提供了有效手段。滨江城市,如我国的长江带城市群,每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沿革,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巴蜀文化等等。结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构建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带已经成为诸多城市建设中的有效方法。
3枝江市城市概况与风貌建设存在问题
枝江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坐落于江汉平原,是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及长江经济带中的节点城市。西北部丘陵、岗地占总面积的58.8%,东南部平原占41.2%。枝江境内江河纵横,水库、湖泊、堰塘星布,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7.9%。在《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提出了城市总体定位“湖北长江经济带和宜荆城市群的重要产业基地,滨江宜居城市”。从城市地理位置特征、发展格局、文化背景,以及现有的城市经济发展、街区建筑空间布局等多方面调研分析来看,枝江市城市现状风貌存在如下问题:1)南北自然景观资源特点比较明显但主题不突出。城市空间塑造与城市自然景观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2)对长江岸线以及城区水体的利用不充分。虽然枝江有长江水体和众多湖泊水系,但城市对水没有充分利用,现状长江岸线已经开始整治,但还没形成预期的效果,对城区其他水体的利用基本处于规划阶段,还未实施。3)城市历史遗迹分散,没有形成景观特色。枝江城区沿江地段的历史遗迹保护的还是比较完好,但是没有很好的整治开发,没有形成枝江独特的人文特色景观。4)枝江现状绿地休闲资源并不是很多,规划的公园绿地与绿化也没有形成有序的界面,滨江绿化带更是没有凸显特色。在滨江景观建设中,未充分利用水体和景观的关系,未能突出滨江城市特色。
4枝江市城市风貌规划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在枝江市的城市风貌规划与设计中,从以下几方面提供引导。
4.1风貌规划理念与原则
从“江、绿、城、湖”四个方面提出了“城融山水、活力丹阳、锦绣枝江”的规划理念。并从规划原则上进一步展示规划理念。规划中尊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河流等自然生态要素,以“绿廊、碧水”为目标,积极营造“水”与“绿”完美结合的生态环境,努力塑造“山水之城”的现代化、特色化城市景观。并积极利用自身的地域文化优势,重视并正确处理“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积极探索并赋予枝江新的内涵,打造出自然化、人文化的社区环境,竭力创造“新”“老”文化交融的城市特色。同时,将“海绵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生态廊道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在下游归流入滦河。沿河湖景观设计为串珠式的下洼式“绿河”,即使在没水的时候,也能保持串珠状的湿地,同时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
4.2街景风貌控制
依据枝江市城市街道风貌从区位环境、街道本身功能定位、道路周边地块用地性质与整体风貌结构四方面提炼出综合型景观道、生活型景观道、生态型景观道和交通型四种类型的景观风貌道路。综合型景观道注重道路交通、景观和生活功能,强调道路景观多元化,景观内容、处理手法及界面的丰富性。强调主干道功能的复合与集聚,重要节点建设商业综合体、城市广场。生活型景观道结合街道尺度,保持街道的安静舒适生活气氛,便于人们交流来往,保证小孩活动安全,沿街两侧多安排与居住配套的学校、商店、医院等日常服务设施。生态型景观道注重两侧绿化植物配置丰富,强调视线的通畅性。慢行系统注重与周边绿化景观相协调。水面、岸线、堤防、建筑等相关要素应进行综合考虑,达到道路交通与防洪安全、亲水休闲、生产生活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示生态景观道的特色。交通型景观道主要承担城市运输和对外,强调机动车快速交通的城市交通性主干道以及对外公路,道路两侧建筑宜形成连续型街景,注重行车动态观景效果。
4.3绿化景观改造与江河岸线处理
绿化景观改造实施“点—线—面”相结合的策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形成“一环、一带、四区、九园”的空间结构。城市主要干道绿化利用树种配置和绿化形式的变化,形成一路一特色。并充分利用市花(紫薇)、市树(香樟),营造枝江特色。与此同时,构建“绿荫隐城”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以滨河绿带、城市公共绿带、城市生态走廊以及外围农田林地为依托,构建城市绿色网络。将江河沿线通过不同区域的风貌规划分区定位,分别将岸线分类设计为生态岸线、公园绿地岸线、生活休闲岸线、文化休闲岸线、产业区岸线等五类,充分融入到整个城市的水景与绿化建设中。4.4城市色彩引导
根据枝江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特征,对城市色彩分区控制进行规划研究,提出建筑色彩规划控制意向。规划范围内临街建筑的新建、外立面色彩的变更均应参照本导则相关规划内容加以控制。在城市色彩规划中应引入科学的色彩体系对城市色彩加以引导。色彩分区规划针对各区块定位及功能配置的不同,对各个分区提出分区色彩控制,各个分区在枝江色谱中选取特定的主色调、副色调以及点缀色,并按一定的配比基于协调。城市色彩规划中,以老城区为例进行说明。老城区是枝江市的核心区域,是整个枝江的商业中心。色调以醒目、悦目、舒适协调。整体具有很强的视觉指向,尽可能营造热闹、亮丽、色彩丰富,避免出现混沌、暧昧、无次序的色彩组合。
5结语
滨江城市带由于经济和旅游而发展迅速,功能演变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强调精神层面的享受,注重创造美景、欣赏美景。现代的城镇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色的城市风貌构建需要综合评价不同要素的关系,结合其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文化内涵、生态景观等,为滨江城市风貌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找到适宜的规划与设计模式作为引导。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J].城市规划,2008(3):87-92.
[2]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3(4):101-108.
[3]张其成,姚亦锋,蒋成煜.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及现代景观规划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0-34.
[4]王根生.试论如何塑造镇江滨江山水型生态城市特色[J].城市规划,2005(2):70-73.
[5]方豪杰,周玉斌,王婷,等.引入控规导则控制手段的城市风貌规划新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2(4):92-97.
[6]李光皓,张玲玲,孙洪涛.滨江新城的可持续开发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08(8):93-96.
[7]段德罡,刘瑾.城市风貌规划的内涵和框架探讨[J].城乡规划,2011(5):30-32.
[8]李进,孙雅娟.基于民族文化的城市风貌特色规划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12):188-191.
[9]张建华,潘蕾.滨海环山城市天际线景观的组织与塑造[J].城乡规划,2010(19):77-83.
作者:吴栋洲 张辉 黄巧能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我国反避税问题研究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