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研究
如果要将一首歌曲唱好,将其生命力唱出来,就需要歌唱者的再次创作。诸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只对歌唱的共鸣和气息等声乐技巧予以了重视,而忽视了培养其情感。不可否认,若缺乏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往往很难将一首歌完整地唱好,歌唱者一定要从“情感”上下功夫,如此方可经过情感让听众产生共鸣,并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且表现力与感染力非常强。
一、更新教学思维
教师在情感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主导作用。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声乐知识以及发音技巧进行培养,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1]。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是声乐课的关键,并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教师不能只注重声乐的外在教育,应知道通过内在情感体验产生的艺术和审美表现才是声音的质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学生的“声”或“情”进行培养,那么就称不上完整的声乐,因此,教师需要第一时间对教学思维进行更新,和“声”和“情”有机结合,声真实流露了情,情是声的前提,有机结合两者,便能实现歌唱艺术的完美型,只有将技能转变为情感,经情感体验引出的声音方是音乐作品的精神所在,因此教师需对学生的情感与情操予以积极培养,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内心的各种情感因素,进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声乐学习中。
二、了解作品背景及内涵
每部音乐作品均有其内容底蕴。我们借助将作品的创造背景充分了解到,同时聆听旋律和品赏歌词便可以置身于作者的时代之中,并和气展开沟通交流,对作品的情况予以领会。例如,《茉莉花》这首传统民歌,整首歌曲的旋律委婉动听,借助赞美茉莉花,含蓄地把男女之间柔美淳朴的感情展现出来。但各个地域的演唱风格均有所差异:江苏的旋律十分婉转优美,东北的则十分高亢豪放。我们可以知道,民歌在流转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历史环境、语言性格、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茉莉花》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对各地音乐中的不同养料进行吸取,不但华夏大地飘散着其充满清幽华夏情味的旋律,且也溢满全球。三、在有利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情感培养发声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首要步骤,在发声教学中学生可以将基本的发音技巧掌握都,其和学生歌曲演唱发展潜力的高低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要立足于理论展开全面讲解,如在发生联系的过程中要求注意分辨平翘舌、发音饱满,和前鼻后鼻音进行区别等。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发声条件、发音水准给予科学指导。与此同时,还应对发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予以重视。比如,每当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将发声时应具备的情感表现状态给找出来,要求学生尽力模仿,充分表现。如在练习“u”字母的发音的时候,可以将“哭”联想到,表现出痛苦、伤心,甚至还可以模仿哭泣的样子,如此就结合了发声与情感。借助情感的感染,既促进了发声教育有效性的提高,使学生对如何发声有所了解,也能够让发声变得更加有趣,促进学生发声练习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在发声教学环节便打下了情感培养的基础,为今后的教学成果提供充分的保障。
四、师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
为了降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度,并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必须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须知有效的情感交流可让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情感沟通,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将以下两点做到:首先,教师在对待学生上应采取温和热情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将其紧张感消除,保持心理放松。在如此学习环境下,学生就可非常愿意和教师交流,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未有正确的姿势和唱法,则教师需给予耐心指导与示范,如此不但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状态,也可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否则,如果教师语气和表情不当就会增强学生的压抑感,进而排斥声乐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情绪控制予以重视,不能在课堂上带入自己的不良情绪,也不能因学生犯错而表现出不好的情绪,而要通过声乐演唱的激情对学生进行感染,使之对声乐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予以关心,因为声乐演唱会影响到嗓子,一旦嗓子不适需第一时间就医,并注意保养。总之,在声乐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把情感培养建立起来就务必要用真情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真情,进而把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给发挥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培养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其在整个声乐教师中得以体现。教师应充分融合情感和教学,更新教学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歌词意境,充分掌握到曲调风格,并借助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使声情并茂的效果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朱路阳.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7,10:194-195.
[2]武静.浅析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J].艺术评鉴,2016,13:133-135.
作者:方志超 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古典音乐欣赏教学思考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