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
一、PPP模式的建筑企业经营方式
建筑业经营理论认为,分析PPP模式的运营发展状况,应立足于企业的经营方式,从企业的融资手段、融资特点和融资风险管控入手,解读出企业的文化表征和管理模式。目前,随着建筑企业纷纷推行公私合作制度,使得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PPP合作模式下建筑企业的角色定位。PPP项目的存在基础在于存在实在的项目主办人,主办人以独自或联合的形式获批政府的经营特许权,较大了激活了市场经济时代对企业自主权的有效发展。首先,PPP合作模式下,承包商作为合作方之一,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利。从项目立项、项目融资、建设过程和验收过程中既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需要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全部过程,其身份由单纯的项目建设转变为“当事人”,身份责任更大,权利更大;其次,PPP合作模式下一般涉及较大的操作空间和较高的合同金额,伴随着的是较大的经济利益和资金往来。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就要争取项目的承包权利,但与此同时也要改善企业内部的经济结构,以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取代粗放型的管理手段,并积极调控融资风险,以保证有充裕的资金链灵活调动承包的工程;最后,一般情况下,PPP合作模式会牵扯到复杂的合作方,于是对股东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也就成为PPP合作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工程建设和工程验收等不同的建设过程,就要选择不同的股东进行合作,既要保证股东退出的稳定性,也要设立机制,吸引新股东的加入,从而加强并提升合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PPP合作模式是建筑企业积极发展的不二选择。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建筑业的良好发展已经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命脉。如何在新时代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保持建筑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平衡好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规避举债风险的矛盾,成为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机。PPP合作模式,是企业内部流程管理革新的重要手段,是项目发展和工程推进模式与方式的创新发展,也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选择。首先,建筑企业牵手PPP合作模式是建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需求的战略选择。目前,地方存债较高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大,造成政府部门对建筑的支持力度相应缩水。但建筑业自身庞大的工程量和资金投入,无法真正平衡基础设施投入和举债之间的矛盾。于是,只有摆脱对政府财政的依赖,积极需求社会资本才能保证建筑业资金链条的灵动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筑企业积极融入市场,也能促进企业的管理运用,创新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建筑企业参与PPP合作,一方面能改善工程承包方式,以投资带动工程;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企业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共同承担的方式规避融资风险,从而以较强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的实施方式高质量完成承包的工程建设。
二、PPP模式下建筑企业融资特征
传统建筑理论认为,建筑业工程系统庞大,涉及层面广泛,主要通过承接工程,并按照合同要素履行合约,按照约定对工期、质量、安全等要素进行整合,从而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以获取业主的工程款,从中获取利益。而现代PPP合作模式下,建筑企业不再是单纯的工程承包商,而是要参与到工程方案的设计、工程的投资、工程的管理为一体的全部过程中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传统建筑业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工程承包完成的,有订单就有利润,无订单就没有利润可寻。但由于资金投入与资金回收存在较长的时间周期,要求建筑业能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和灵活的财政政策,以供给建筑业不时的资金投入。此外,建筑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保持全部的建设周期,以积极应对在前期或者运行中对于投资预计不合理、报价不合理、付款方式不合理的意外。
(二)PPP合作模式下融资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形式下建筑业的融资主体是建筑企业本身,授信安排检查的是企业主的信用情况、征信状况和财务情况。而PPP合作模式会为项目的建设成立一家融投资、建设、经营为一体的专门公司,以实现融资与投资的整体管理,更好地规避了财务风险。
(三)PPP合作模式下融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元。一般建筑业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工程的建设中,只要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就万事大吉。而采用PPP合作模式后,建筑业就存在不同周期和不同期限的资金投入,既要通过不同项目的投入与利润保持其他投资的平衡,也要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结构进行优化,以灵活的加入和退出机制,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PPP合作模式下还款来源和追索权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意义上来讲,建筑企业要想获得贷款权,必须具有优良的征信记录、财务管控能力、资产偿还能力和项目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目前的PPP合作模式,可以将项目的回笼资金作为自己的偿还资金,来支付项目的前期贷款和中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自己的资金链的完成性。同时,PPP合作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购置政府补助资金和服务资金来置换开发的收益权利,能够促使企业的资金更加灵活地流转,保障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三、PPP模式下建筑企业融资风险识别与管控
建筑企业对PPP模式的引入,革新了传统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于是只有精准的识别PPP发展模式的现实状况、经营特征和融资特点,才能真正促使自身企业融入到PPP的发展机制中。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要积极管控融资风险,对融资的环境、融资的方式进行优化管理,以在时代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全面防控建筑企业由于自身企业征信不良记录而带来的融资风险。虽然在PPP模式下会成立一家融投资、管理、运营于一体的专门公司,但是银行在放贷的过程中也会审核主项目人的征信状况,其投标资质、偿还能力和企业经营状况往往成为银行能否放贷的重要指标。于是,在成立专门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对主项目人的征信情况进行调查和核实,以保证项目以较好的征信人信用获取充裕的投资和建设资金,保证工程的建设和实施,以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由于PPP合作会涉及多家单位和公司,呈现出分担机制的复杂性。于是如何将复杂的分担机制整合为权责清晰的分担系统也成为制约PPP合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于是,建筑企业的各个合作方在合作合同签订的时候就要划分出合作的责任和义务,既要清晰地划分出每方的权责,明确标准,完善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要设立联合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能以动态的合作形式保证突发状况的正常运转,进而规避风险,支撑起项目的健康运行。
(三)因为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积极应对各方的校验,这就直接带来项目手续合规性和合法性的风险。因此,PPP在合作的初期,就要认真审核项目的规程性文件,既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监测,也要经过质管部门的联合监测,规避因为政策的不合规性而对项目的运营造成致命性破坏的风险。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预防因项目建设过程中无法达到质管部门监测的风险,既要从根本的建设上保证过程质量,也要提前做好应对方案。此外,由于建筑企业项目大,投资力度大,也要谨防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风险,采取灵活的财务制度,以防止政府部门财务不到位而造成的融资风险。
四、结语
与传统的建设企业发展模式相比,PPP合作模式已经呈现出全新的行业生态和经营特点,融资特点、融资方式以及融资风险也随之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表征。于是,只有细致的梳理PPP合作模式的经营方式与特点,识别新型模式的融资风险,才能从根本上规避融资风险,并助推建筑企业经营结构的优化,从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金.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内控防范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14.12.
[2]傅海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5.6.
[3]肖丽丽.谈建筑企业如何更好参与PPP项目的融资[J].企业管理,2013.6.
作者:黄志强单位: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探究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