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讨

征文网 2020年8月2日征文范文评论324 阅读6154字

工科类专业案例教学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十八大报告首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各级地方政府为激励创业、支持创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政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2015年5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对5年后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给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打造“双创”升级版。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了广泛的创业设计比赛、模拟创业、创业论坛等活动,地方政府或高职院校规划了创业园或大学科技园,用于扶持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近年来,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扩大,创业存活的比例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创新能力更强。2018年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其中,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8%)高于本科毕业生(1.9%)。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届大学生中约有21.3万人选择了创业,与2008届(1.0%)相比,近10年增长了1.9个百分点。国家利好政策、投资环境改善和投资机会增多等因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与此同时,大学生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自身创业意识的增强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未来几年高职院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会逐步提高。

二、创业教育及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案,高职院校纷纷行动起来,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评估和学分认定、开展创新创业比赛、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还未成熟,没有形成符合国家、地区和专业特点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体系。

(一)创业行业比较集中创业行业比较集中、科技含量低、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在众多创业大学生中,电子商务方面比较集中,由于大学生创业比较扎堆于相同行业,导致竞争激烈、互相压价、利润率低、生存困难、前景有限。同时,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比较弱。再者,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与自己的专业结合不紧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造成了人才的浪费,拉低了创业的成功率和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认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认识,存在急功近利和功利主义的现象

高职院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缺乏认识,重视不够,往往认为创业是少部分人的事,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搞创新创业教育,得不偿失,或者认为鼓励学生注册几家公司就是创业。再者,部分地方未将创新创业业绩纳入考评体系,造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动力不足。虽然有些地方开展了创新创业的评比或者创新创业示范院校建设,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个别高校在迎评阶段调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划定专门的地方用作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园,组织部分学生注册公司入驻创业园,在创业园内设立办公区或者营业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等评比过后,就很少去关注创业园的事。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创业热情或者根本能力有限,能够存续下来的企业不多,创业园一片萧条。这种短期追求政绩和短期利益的创业实践,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更是对创业教育本身的一种伤害。

(三)创业者素质不高创业者素质不高,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推广经验

在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在中国,学生进入大学才开始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受教育的时间短,没有系统化,导致高职生创业者的素质不高、理论水平不足,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推广经验,创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遇到困难时忍耐力不足,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一旦出现暂时性的失败就很容易放弃。同时,高职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缺乏创业的规划,随大流,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打造百年品牌的意识和眼光,很难形成企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四)对创新创业学生政策扶持只注重创业初期的保障期的保障,没有延伸至创新创业的全过程

帮助和扶持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政策只注重在创业项目的立项,而不关注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其实,创业最艰苦的阶段在创业初期和中期,也是最需要扶持的关键阶段,如果忽略了这个阶段,往往就会输在最后一公里。再者,对于创业失败者缺乏扶持政策和措施,创业充满各种风险,失败在所难免。大学生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如果对失败者缺乏必要的帮扶措施,一旦创业失败,会陷入困境或因创业失败致贫,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东山再起,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五)创新创业教育千篇一律创新创业教育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创业教育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体系,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各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目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没有结合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要素、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与提炼。此外,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学术性,中国创新创业学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理论研究跟不上社会创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但不难发现,这些课程内容相互重叠交叉,存在层次性与逻辑性问题,有待进一步厘清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机制也不健全,现行的评价机制通常以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价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很容易造成教育目的的偏差。对创业者来说,创业过程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太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考试成绩很难及格,如果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参与创业的学生就不能按时毕业,这样的评价机制会打击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

(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缺乏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弱

目前,很多高校担任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大部分由公共课教师、辅导员、行政兼课教师充当,这部分教师毕业的专业跟学生所学的专业不相关或者联系不紧密,而且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也缺乏在企业工作经历,从校门进入校门,缺乏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没有创业实践经历,视野比较窄,机遇把握能力比较弱,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让这部分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这类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开展应付式的教学,无法满足教学和实践的需要,难以达到教育、启发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活动目的和要求。

(七)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单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单一,未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市场调查、实习实践、通过创业软件模拟创业等方式,这类活动都无法使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创业经验。二是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大学科技园,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场地出租免费或者优惠,吸引学生入园创业。殊不知,并不是所有产业或者行业都适合在园区里孵化、成长,比如针对农业行业的创业还是要到广阔的农村地区才能发展壮大。这种不注重创业教育规律和创业活动特点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无法真正唤起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更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三、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实践能力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无法支撑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建设。教学质量是基础,创业实践是教学质量的强化和运用。因此,强化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创业体系的强化过程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引导学生扩大创业行业面引导学生扩大创业行业面,力争选择优势行业作为创业项目

由于大学生社会接触面比较窄,在选择创业项目时难免出现盲目性和随从性,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时,应正确引导,避免扎堆于某一行业。创业项目应根据地域、个人兴趣爱好和技能、资金、专业、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选择,力争选择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与专业联系紧密的行业作为创业项目,这样更容易成功。总之,创业项目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避免跟风和扎堆,才能确保更高的成功率。

(二)立足长远立足长远,高瞻远瞩谋划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从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复兴的角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拓宽思路,高瞻远瞩谋划促进创新创业发展大计。立足长远,结合本地区和本校实际,制定符合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划和实现措施,促进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

(三)强化创业者素质和技能培养和培训强化创业者素质和技能培养和培训,培养具有远见领导力的高素质创业者

创业素质是一种包括知识、技能或能力、经验和人格在内的复杂结构,一种综合性的主体因素。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创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第二,健全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必须结合专业课程,开展创业基本知识教育。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模拟创业。通过模拟创业成立虚拟的公司,模拟企业运营的各个流程运作方式,在情境角色扮演中积累创业体会。第四,顶岗实习,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学习企业经验管理的方法;通过开办企业,让学生实际感受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获得现实创业的技能。

(四)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和扶持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和扶持政策,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创新创业过程充满机遇与挑战,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激励和扶持政策的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制定针对性的激励和扶持措施,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可以从资金、社会保障和培训等方面入手,从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强化对创新创业者的保障,着力解决创新创业者的困难,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尽情施展创新创业才能。

(五)加大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大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和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其实践的发展规律,分模块、分步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创业课程及实践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必须围绕创新创业目标进行设计,通过模块化学习,让学生提升技能。基于创业知识的共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体系建设,可分为基础教育、创业项目的选择与行业认知、模拟创业、创业实践与创业实习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设定一定的目标,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高职院校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特点,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创新创业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同时又不用担心因课程考试不及格而不能按时毕业。

(六)加大培训和引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力度加大培训和引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师资水平高低决定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水平的质量。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培训和引进高素质教师力度,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实现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引进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引进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渊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二是聘请能工巧匠、创业达人、行业精英、创业指导师、研究创业理论与实践的专家充当创业课兼职教师,将社会优质的创业师资力量为我所用。三是邀请校外创业专家或者企业家定期开展培训,规定创业教师团队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数量课时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走出去”包含两方面。第一,鼓励创业团队教师深入企业基层,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或者走出去参加各种创业实践培训与交流,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第二,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开展创业活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示范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培养方式,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

(七)因地因行业因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动,满足广大创业者的创业需求

成功的创业之路无法复制,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多种多样,决定了我们的创业实践活动必须多样化,开展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鼓励学生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企业管理和营销能力。安排学生创新实习实践活动,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学习创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行业施策、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内容,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的质量,满足广大创业者的创业需求。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靠强化实践体系建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通过创业实践增长才能,经过实践不断反省和纠正自己,开阔眼界,扩大人脉圈。同时,通过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和自我否定获得经验和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创业才能的综合性,从而成为具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

[参考文献]

[1]孙志新,张文阁,柴国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23.

[2]李淑娟.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构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93.

[3]戴涵莘.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7):100.

[4]李淑娟.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构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93.

作者:刘汝成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思考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