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戏曲情・人文梦】
“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愿谁记得谁,最好的年岁……”
初识戏曲,是在五六岁时。那时的我,整日跟在爷爷奶奶脚后充当着“小仆从”的角色,闲暇时便搬着个小板凳跟他们一起看着老旧电视机里重复播放着的戏曲。懵懂无知的孩童并不知道戏曲是什么,对这一新颖玩意儿的初印象也就是――四四方方的舞台上,梨园弟子袍笏登场,咿咿呀呀的难明的台词从他们口中唱出,还伴随着一系列肢体动作――总之,令人费解。
对戏曲发生兴趣,是在听了一首首古风歌曲后。“风雪依稀,秋鹤发尾。灯火葳蕤,揉皱你眼眉。如果你舍一滴泪,如果老去我能陪。烟波里成灰,也去得完善。”我爱上了曲中的戏腔部门――这样极具中国风韵味的歌词,再配上歌手细腻委婉的唱腔,令人不禁拍案叫绝。于是,我最先实验领会戏曲。在知晓了它悠久的文化历史后,对于戏曲的感兴趣水平增添的同时,一种名为自豪的情绪也自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果真如此令人惊艳!
再厥后,我最先接触一些经典的戏曲片断,其中就对梅兰芳先生的作品最为印象深刻。 “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口声声露出那离散之情。”短短一段台词,勾起了我无数的童年回忆,也让我意识到,冥冥之中,这一曲《霸王别姬》早在八年前便已进入到了我的脑海。于是乎,一遍又一遍的旁观,愈发加深了我对这一段活龙活现的演出的影象。
犹记得,一片锣鼓喧天中,你穿着一身华美冷艳的衣袍,束起的长发上是带有流苏的细腻头饰,你的脸被一层层粉底盖住,化上专属的妆容,站在舞台上,你就俨然成了那乌江边即将与自己丈夫分其余虞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仰面见碧落月色清明。”你捏着嗓子细细地唱着,披风下的手指微微曲着,似作兰花指状,手腕翻转间,衣袂也随着动作一起被抬起,被放下,又被轻轻捏起。你迈着优雅从容的步子,就这么徐徐走着。你时而回眸转顾帐中那熟睡的身影,时而转身看着荒郊野的凄凉夜景,时而抬头瞧见迷茫夜色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样的你,好像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人心。踱步间,你闻声军营里传来一声凄凉悲怆的哭喊:“苦哇!”你惊得连连退却几步:“月色虽好,只是四野俱是悲愁之声令人可惨。”随即掩面而泣,抬袖拭泪道:“只因秦王无道,干戈四起,涂炭生灵,使那些无罪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弃子,怎的教人不恨!”说罢又兀自轻泣,眼波流转间尽是对战争的憎恨和对无辜国民的同情――好像被优美多情又柔肠侠骨的虞姬附身,你将这场以遗憾收场的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那以后,谁人身段婀娜的纤细身影便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难怪后世人们都唱着:“谁有街头巷尾传奇的资格,古今中外只有他一个,先生唱的戏,深挚的功底,用一套青衣,创一个世纪;先生唱的戏,现在和已往,传统的器械,是一种激励。”
和梅兰芳先生一样,中华民族万千戏曲演员依附自己扎实的演唱功底与精湛的演出手艺,还原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演出好像不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照样演员们对完善演绎的追求,对中国戏曲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传承中华文明的刻意与梦想!
在此,向无数戏曲演员致敬,向传承千年的戏曲文化,致敬!
【第2篇】
我是个小戏迷,喜欢看种种戏剧,当舞台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拉开幕布,生旦净末丑袍笏登场,我就开心不已。我经常陪奶奶看戏曲频道,周末跟妈妈去南京博物馆看戏,还网购了一些有年月感的戏剧连环画。好几次,当别人知道我的兴趣是看戏后,露出惊讶的眼神,好像在诘责:“你小小的身体里居然住着一个古老的灵魂?”
暑假,妈妈带我去方特四期东方神画玩,让人惊喜的是方特有一个戏曲博物馆。跟其余博物馆差别的是,这里戏剧知识不是贴在墙上让你仰头看酸了脖子,而是以活跃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博物馆里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全是智能化装备,我们坐在观众席等着演出最先,突然观众席开动了,原来是这一个大型自动寻迹无轨电车,它带着我们穿越中国戏曲文化的时光隧道。电车缓慢平稳地前进,并适时在各个舞台前停下来,根据语音提醒,我们戴上3D眼镜,听着戏剧知识的解说,进入了“戏曲小天地,人生大舞台”。
令人赞叹的是,这里不光有播放投影,另有雕塑、亭台楼阁等实物景观,虚实相映。首先,我们见到的是戴着“木脑壳”的西南地方傩戏;然后到了北方展区,山东快书、山西晋剧《呼延庆打擂》、天津快板、北京的京韵大鼓,河北棒子《徐策跑城》,徐策摇头摆脑晃动着双翅官帽,拖腔“湛湛青天不可欺”着实让我想笑破肚皮!我想,演员不头晕么?接着电车驶到了中原展区,河南豫剧《花木兰》“刘老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接下来到了南方,广东粤剧、安徽的黄梅戏,苏州评弹《江南好风景》。江浙一代的越剧《雷峰塔》脍炙人口,戏台两层楼,楼上窗户上是白娘子、小青、许仙在断桥首次相会的场景的投影,戏台影戏展示的是法海手拿金钵执意收白娘子,许仙在旁边苦苦哀求。唉,一个是妖一个是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让我开心的是,三年级就学过天下省份知识,一听方言就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戏剧,我意气扬扬自觉博闻强识,随着熟悉的唱腔摇头晃脑地哼起来。
最后,无轨电车停留下来,360°立体环幕的大幕徐徐拉开,上演了京剧《四郎探母》《贵妃醉酒》等经典武戏片断,主角儿扮相俊美,身段优雅,嗓音嘹亮,而且红脸白脸脾性都浮躁,动不动就“咚咚锵锵”打成一团着实带劲儿。我看得异常愉快,但时间太短,只能走马观花,没记录下来的都是我没见过或者看不懂的戏。
嬉戏下来,我问偕行的几个小朋友:“你们以为方特的戏剧博物馆好玩么?”“其余很好玩,最无聊的就是它了!”我想,那是你们平时接触少,没有真正领会戏曲的魅力。
【第3篇】
“刘年老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悠闲”。听到这段如雷惯耳的戏曲,让人不禁想到河南的豫剧,没有错,这就是河南豫剧最著名的一段《花木兰》选段。 在前两周我校举行了戏曲进校园流动,在戏曲进校园流动,让我深刻体会了下什么叫做中国的国学。
说着实的我是不太喜欢听戏的,以为这是老人家才玩的老古董,以是一最先听戏时我并没有特其余关注,是以为好无聊听一听就而已,却不想真的无事可做沉下心来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那么美妙的艺术!
戏曲不像歌舞,话剧,有那么华美而庞大的装扮和道具,他们只用异常简朴舞台,哪怕是一个旷地,异常简陋的道具,一只船桨,就可以给我们变换出千变万化的场景,和曲目,固然依赖的自然是演员们高明的手艺和扎实的功底。我一共听了四段戏曲,又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场《打鱼》。
《 打鱼》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鬼子的骚扰,不在晚上举行打鱼作业。他们的道具异常简朴,只有两个船桨,却给我幻化出了一片汪洋大江。只有几个小碎步,摇几下手,妇儿夸张的脸色,演绎出了那时排场的猛烈与江水的优美。摇几下手,小女孩无意之间拉起了一条小鱼苗,在父亲的指引下不情不愿的将它丢入江中,小鱼苗近油滑的见了小女孩一身水,女孩更是可爱的嘟嘟嘴,好像是在埋怨!也恰似她真的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可是阿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位演出者实在早已成年!
更精彩的另有骑假马,仅仅一条鞭子,便让人清晰的感受到他是在前进,退却,停下,真真实实的可以把人带入他的场景和天下,让人直观的感受,或者深入其镜般的看到那一幕,着实真的是让人膜拜千年,流连忘返啊!
看来戏曲之以是可以称为中国的国学,还真不是吹牛皮的!
以文化人,以传统育人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