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记:过去、现在,这头、那头_经典散文_.

台湾记

马叙

站在东海岸上,越过茫茫的大海,一望无际。
台湾在遥远的海平线的那边。每年台风袭来。台风携带来的是潮腥,气旋,巨吼,速度。在乐清的地域上,一次一次台风登陆。每年的夏季开始至夏秋之交,几个台风巨大地袭过。这些台风大多始自菲律宾洋面,然后拂过台湾,吹到大陆。对乐清来说,大多台风都来自台湾方向。台风来时,大海激荡,狂风呼啸,天暗地陷。而最早的关于台湾的文字与图像的记忆,来自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花花绿绿的课本上,有一课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岛》,课本中画着骨瘦如柴的台湾民众,一面巨大的红旗覆盖过一角大海,从地图上飘扬到台湾岛的上空。里面讲到阿里山,日月潭。讲到台湾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大陆人民去解放他们。那时,少之又少的关于台湾的知识,来自:中国地图(东海海面上一个似长条地瓜的岛屿),上标有一条黑白相间铁道线,铁道线上标有高雄、基隆、台北等地名。旁边有澎湖列岛。课本(《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解放台湾宣传画(《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此后是:来自对岸的同样偏激同样极左的台湾广播电台的喊话,以及迷人的流行歌曲。这些甜美的流行歌曲与上海糖果的彩色玻璃纸一起,构成了童年唯一的彩色记忆。

一、早年,旧工厂、里隆村、台湾货

一九八一年,乐清县慎江乡,里隆村,开港走私。一九八一年,我在工厂里做工。工厂里堆满圆钢、角铁、生铁铸件、废旧机床。 “走私”,作为一个全新的词汇,在这座工厂杂乱的空地上穿插着,滚动着。只要一有空闲,工人们就会互相谈论与走私有关的事。阿强来自里隆村,他的所见对这座杂乱旧工厂是一种异质的注入。他的许多话语都是有关遥远的台湾——袁大头的银元。自动伞。尼龙布。三洋录音机。铁锚牌手表。狮牌手表。太阳镜。——这些走私货都来自遥远的台湾岛。——他穿着用走私尼龙布做的青年装与喇叭裤,戴着太阳镜,头发烫成长波浪,手里提着8080型号收录机(二百八十元一台)。
也是在这一年,我近距离地在阿强的收录机里听到了邓丽君、刘文正的歌。在这之前,约在一九七五年,我在收音机的长波及短波频段,断断续续地收听到了台湾的校园民谣,那些都是谁唱的记不清了,这些声音,有沙哑的,有甜美的,有轻柔的,有感伤的。
现在,一九八一年,宿舍的三层楼的咿咿作响的楼板上,坐着一拨男女青工,听着阿强的收录机里放送出来的邓丽君的歌声,《碧兰山上》《往事不能回味》《路边野花不能采》《甜蜜蜜》《十八岁的姑娘一朵花》。平时嘈杂的宿舍楼,现在除了收录机里磁带微微的滋滋转动声外,则是甜美得使人突然发呆的立体声的邓丽君的歌声。磁带盒子上的邓丽君照片,异乡色彩,异乡情调。歌声在我们单一的青春的岁月里回旋。
阿强开始收银元,一个袁大头,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涨到二十四元,最高时涨到二十七元,后又跌回到二十四元)。收到的银元,转手给船上的人,他们再用于海上交易,换取自动伞尼龙布三洋录音机铁锚牌手表双狮牌手表太阳镜,再转手给里隆村民,村民们再把这些走私货加价摆到街上卖。
这年夏天。我与另一个青工在阿强的带领下,去到南门轮船码头坐小河轮去里慎江乡的里隆村。这一天,我见到了里隆村走私市场的盛况。街上,路上,小巷子里,都是全国各地来的采购走私货的商贩们,小小的里隆村,被挤得水泄不通。里隆人则以百倍的热情,高声吆喝手中或门前的走私货。四喇叭的立体声收录机到处在放着张帝、邓丽君、刘文正、龙飘飘的歌。村民们时不时伸出双臂,两条胳膊上套满了待卖的铁锚牌手表和双狮牌手表。
烈日当空的正午,我没买一件物品,在走私市声里口干舌燥,落荒而逃。
在回城关的小河轮上,大部分人都买到了自动伞、尼龙布(基本都买得起),少数人买到了双狮牌手表或锚牌手表,只有三个人买到了单喇叭收录机(一百二十元)或四喇叭立体声收录机(三百元或更高)。小河轮切开平静的河面前行。柴油机的声音,邓丽君、刘文正的歌声,河水翻开的波浪声,这些声音混合在了一起。上午去往里隆的船上,大家都兴奋饥渴。现在回来,大伙都很平静,也很满足。
此后,乐清满大街走着大喇叭裤的手提收录机戴着太阳镜的青年人。各个商店里播放着台湾流行歌曲。南大街。北大街。东横街。西横街。公安路。人民路。长途汽车站。五金交电店。百货公司。烟糖酒公司。新华书店。邮电局。白天。黑夜。歌声在以上的各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响起。
我所在的这座旧工厂里,许多青工已经会唱台湾流行歌曲,他们唱邓丽君,唱刘文正,唱龙飘飘。在黄昏的厂区里,男青工们穿着喇叭裤穿梭着。而女青工低低的歌声会让人突然地心伤。这些来自台湾的物品与歌曲,给这座没落的旧工厂带来了彼岸的诗意,同时更带来了世俗的欢愉与虚荣。

二、早年,《台湾诗选》,乡愁、孤寂、落寞

一九八一年,我在一座旧工厂的那幢靠河的职工宿舍里,就着昏暗的电灯深夜开始读诗。自制简易台灯的灯光照在这些诗集上。分行的铅字。跳跃的情绪。字与字。字与词。词与词。句与句。左边对齐,右边参差错落,诗的建筑形式同时也让我着迷。在国内国外的许多诗选本中,先是读《梁宗岱译诗集》,其后又读《台湾诗选》。从魏尔伦的《月光曲》《感伤的对话》到瓦雷里的《海淀墓园》《水仙的片断》《水仙辞》到里尔克的《军旗手的爱与死之歌》,再到台湾诗人余光中、郑愁予、罗门的乡愁诗。这是1980年版的《台湾诗选》,浅绿精装封面,银色烫印出三棵高高的槟榔树。翻开这本诗选,是满纸的乡愁,与对故乡的无望的念想——

“于是,我发觉我的落寞,不是起于空虛,
不是起于天的穹窿,海的辽阔,不是起于多雨季节里的山色野景,
而是一墙角乱草丛生和早现的一两点萤火。

是啊,弟兄,我们怎能长期忍住,
多雨的季节,会使我们腐蚀;我们的生命之火,
不能燃烧也要闪烁,又怎能说:夜还未央 ...”

那古老底一吻恒在我望乡的眼里汹涌着
我再也找不到一封与我籍贯相同的雁书
你的小名便轻轻地轻轻的把我唤醒在每一夜的日记里散步

于是一颗如此年青的婚戒
失落在异乡不能开花的土壤上 不来敲我寂寞的门”
——陈耀炳的《绝症,爱情,乡愁》

当故土的乡愁上升到精神的乡愁时,有一种更深的落寞与孤寂出现了。那是一种漂泊天涯而灵魂无处安放的孤独。此时的一木一石,一时一景,都会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孤寂。而也正是这孤寂成为了精神的唯一伴侣。
那些日子里,我在工厂里做出的工件废品率较高。我的心思波动。我的乡愁在内心弥漫。车间幽暗,飞溅的废铁屑碎满地。锈蚀的机械结构出了复杂的人的情绪。
读《台湾诗选》,上午的阅读与下午的阅读有别,夜里的阅读又与白天的阅读有别。
上午微凉,一天时间的开端,阅读《台湾诗选》时,感觉是清冷的,时光是薄的,此时的乡愁是清瘦的,细长而尖利的。下午,我要选有阳光的时候阅读,三点左右,阳光斜射过来,落在书上,这个时候,我读陈耀炳的《绝症,爱情,乡愁》,这种纸上而来的寂寞、绝望,渐渐蔓延到坐着的空间里,这空间有着温暖光芒的照耀,这照耀能够抵消一些过度的绝望,心里也会因此升起一股因乡愁而起的温热,这乡愁在此时是粘滞的,缓慢的,虽悲情入骨,但是仍有着诗人深处的体温在纸上弥漫。

踏着自己孤寂的影子
默数着单调的跫音
走在月光的银辉铺满的路上
我徘徊着
有谁知道我的怀念

园中的玫瑰已不复清香
墙角口剩有蟋蟀的悲叹
看天上的星星又一颗失脚陨落
我凝视着
有谁知道我的怀念

失去的欢乐已无处寻找
止水般的心情已激不起波澜
听夜的木屐响过街心 远了
我沉思着
有谁知道我的怀念
……
——袁圣梧的《沉思》

读这一首诗时,我是在入夜时分读。一个人,工厂的机器声已经渐息,只剩最远的一台夜班机床的声音在隐隐约约地传过来。整个厂区基本是寂静的。外面是汩汩流淌的闪着幽暗光芒的小河。这时的感受是无限的落寞。有时月光如水,斜照进窗户,在简易书桌上铺开,想着诗选中的诗句,巨大乡愁笼罩下来,人就有了无端的愁绪。夜越来越深。到了深夜一二点时,不再敢读这诗了,
这本诗集中的离乡千里的孤寂,无解的乡愁,独在天涯的落寞,与工厂宿舍后面小河在无边的暗夜里一次次地感染着我。我是第一次在当代诗歌中读到这种无解的乡愁与孤寂。此时的大陆有北岛、舒婷、顾城,他们是呈现的是一种苏醒了、迷惘的诗风。北岛冷峻,思辨。顾城孩童般的单纯。舒婷淡淡的忧伤。《台湾诗选》则是另一种情绪。被选入这本诗集的台湾诗人,大多是一九四九年从大陆赴台文人。他们的亲人、故乡都在大陆。茫茫的大海,眺望的目光,心绪与愁肠,不因生活,仅因望乡的内心,在诗中写下了这无解的乡愁。而那时的我,一个终日做工的工厂青工,在暗夜,听着小河的喧响,读着这些诗,不是想象这些诗人的乡愁,而是自我内心的一种时光逝去的痛感被诗中的孤寂所点燃。不厌其烦地录入当年阅读记忆,是对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致敬。
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第二集《台湾诗选》。此时,我的阅读重点已经转向了艾略特的诗。第二集《台湾诗选》,我仅是粗粗地读了一遍,再没有了读第一集《台湾诗选》时的那种强烈的深度乡愁感受。

三、四位诗人:管管、痖弦、张默、余光中

我所接触的台湾诗人有四位,管管、痖弦、张默、余光中。一九九二年,诗人叶坪陪同管管、痖弦、张默三人到雁荡山。我与许宗斌乘公交大巴赶往雁荡接待。痖弦先生有着典型的知识分子的静默,大部分时间只看不说,看风景时专注而沉静,走得慢,说得慢,看得慢。痖弦在1957年二十五岁写出了一首杰作《歌》

谁在远方哭泣呀
为什么那么伤心呀
骑上金马看看去
那是昔日

谁在远方哭泣呀
为什么那么伤心呀
骑上灰马看看去
那是明日

谁在远方哭泣呀
为什么那么伤心呀
骑上白马看看去
那是恋

谁在远方哭泣呀
为什么那么伤心呀
骑上黑马看看去
那是死
1957.2.6.

痖弦的一张中式的脸上有着西式的睿知。六七十年代时,他与纪弦、郑愁予一道成为台湾诗坛影响巨大的现代派诗歌领军人物。痖弦一直比较沉默。话不多。坐在那里,不动,不摇,有着传统的坚定。同时还有军人的影子。
张默则温和而豁达,他的市民化的脸让人没有距离,亲近而随和,当谈台湾的诗现状时,张默却能够总是很客观地予以评价。在台湾,张默的活跃为台湾诗坛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他主编出版的台湾诗人诗集不计其数。
管管是三人中最活跃的诗人,后脑勺扎着小辫,每天吃一把黄豆,自言自己的性能力能够保持得如此之好,与吃黄豆非常有关。管管走路节奏快,唱歌,跳舞,朗诵诗歌。管管的诗也富有摇滚气质。他写的诗《Y‧M镇上一个春天的早》,随性,洒脱,不拘一格:

仅仅两条狗就把条街打扫得乾乾净净
而为了一个鱼头──仅仅一个鱼头──狗们就忽地
把这条街之光滑的皮肤咬起了几个疙瘩
而把这病在垃圾箱边那一把(好瘦哟)桃花弄得更形憔悴了也
在镇上的太阳总是最勤快的一个
他总从那些晾在露臺上的衣服们
抓出一把又一把的云儿随便的那么种植
这样,才引起了烟囟们不太小的烟瘾来
且学著墟里上孤烟了也──
整个镇尚闭著那双满目沧和桑的眼儿在斜耳倾听著马蹄挂钟孤单的不能再
孤单的铃声以及太阳骑著的独轮车由青瓦房的驼背上过,辗过! ……
……

二零一零年,八十二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是龙湾文联为搞一个活动请来的主讲诗人。过后余光中来雁荡山。此时陪同的有诗人董秀红、翁美龄,以及骆寒超教授。余光中是典型的教授风范。来时一家三口,余光中本人,夫人,女儿。灵峰夜景。大龙湫。灵岩。小龙湫。余光中特地向我提到晚明王思任为今人知之甚少的名句,余光中吟:“天为山欺,水求石放”,然后说,这是王思任的写山水的名句。确是名句,真是一句定才华啊,远超鬼斧神工一说,也比“天开图画”要好。小龙湫中,余光中在一行人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苏轼诗句中,他张开双臂,对着高悬流水,吟诵下阙:“遥想公堇当年,小乔初嫁了……”。回台湾,余光中写了长文《雁山瓯水》。在此前,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在大陆广为流传,编入课本,家喻户晓。但是《雁山瓯水》没亮点,基本是流水帐,也许在温州是匆匆一过,也许年事已高之故。在我感觉,余光中在雁荡山中的过程本身,他的气质,他的专注,他的言谈,远比这篇文字来得精彩而有意味。余光中的文字,好的是《乡愁》,好的是《听听那冷雨》,好的是《乡愁四韵》。当罗大佑的歌声响起,唱出《乡愁四韵》,我内心深处就会清空,发酸,双眼迷离,想流泪。

四、台湾行:铭传大学、书店、高铁、三义乡

1、        一个下午,铭传大学

2012年12月26日,下午一点,铺向天际的洁白的云絮使人清醒、舒适。抵达桃园机场上空的飞机高度下降。无边无际的倾斜的大海(此时飞机转弯,机身倾斜,大海相对着倾斜)。远处青黛色的山脉。海岸线。海岸线外海的一匹匹的呈三角形白色波浪。银色的机翼。太阳光强烈眩目的舷窗。清晰的农田。西部高速。
当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飞机已经降落在桃园机场。
铭传大学。出机场后的第一站去处。铭传大学边上,一面墙。这面白色的矮墙上写有蓝色的“复兴广播电台”字样,这是小时候听到的台湾长波与短波频道之一,印象中这个广播电台并不好听,内容单一,流行歌曲时段少。中广广播电台最好听,流行歌曲的时段长,多,并且抗干扰能力强,声音质量比其它广播电台稳定。那时读着初中,有时听着时会想,跨过大海的声音会被海峡上面的台风吹散么?那声音的波动与时不时的模糊,会是风吹的缘故么?
复兴广播电台紧邻的是台湾私立铭传大学。一座不大的国际性大学,有着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在山上,一层一层地上去。它的品质隐匿在深处,课间学生从各个空间突然在涌出。黄头发,红头发,黑头发。有染色,有自然色。他们交叉着走动。面貌平和,沉静。这些年纪轻轻的大孩子,在这个阴天的下午,在校园行政楼前一棵极高的椰子树下,来来去去。他们正在快速地成长。站在铭传大学的西侧能够清晰地看到台北城的一角。学生们经常站在高处看台北城,特别天气好的日子看台北城,心里会感觉到开阔与舒畅,那么,他们的学习品质与学习成绩会不也会因此受到良好的影响呢?
铭传大学台北本部是小的。面积只相当于内地一个乡村中学的规模。问,有分校么?有,在桃园、金门、基河设有分校。资料:铭传大学,世界大学排名第370名,全台高教评鉴第五名。

2、四个书店:茉莉二手书店、老古文化书店、诚品书店敦南店、诚品书店信义店

我对台北是迷惘的,对夜晚的台北尤其迷惘。对我而言,在台北,只有书店与夜市是明了的。其余场所即使灯火通明,于我而言也是迷惘的。
茉莉二手书店。台北的茉莉二手书店师大店是这次同行的乐清桃园书店经理郑金才找到的。台版旧书肩挨肩地码放在茉莉二手书店的师大店里。许多八十年代就熟悉的台湾诗人的诗集都能看到。郑金才。东君。谢加平。赵乐强。胡成虎。杨坚。张志杰。同行的一行人分布在书店的各个角落。他们在专注地翻书找书。东君在翻朱天文,朱天心,在翻朱家三姐妹的书。我翻台版迷你本《飞鸟集》《新月集》,翻台湾现代诗选,《郑愁予集》《余光中集》。茉莉书店旧气息中有着现代的意味。我花了125新台币买下了东君推荐的一本《日本现代派诗选》。
老古文化书店。这家书店是南怀谨先生的著作专买店,开间不大,约四十平米,挂有南怀谨先生的生活照,以及南怀谨先生的手书:“世事多从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店中的书从《论语别裁》到《金刚经说什么》,凡南怀谨先生生前所或著说的书,均有。南怀谨是乐清翁垟人。十多岁离家,从军,悟佛,布道,今年十月份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传奇一生。
敦南诚品书店。我坐在木地板上一本本地翻。《管管诗集》《郑愁予诗全集》《余光中诗全集》《蓝星诗丛:顺从的黑水仙》《废墟漫步指南》《12间琴房》《大河的雄辩》《绝版诗话》《沉默抵抗》《暗房》。书店的广播播音员正在朗诵一首日本现代派诗人的诗《屁》:有屁就要放\不要憋着\要放得畅快\可以在走路时放\做事时放\读书时越放……。在播音员优雅克制的《屁》的朗诵声中,我翻着一本六十四开本的台南诗人鸿鸿的诗集《土制炸弹》,粗糙的封面印着红色的图案,有着大陆六十年代的暴力风格。这是一本在我视野之外的诗集,完全不同郑愁予、痖弦等一批诗人的风格。他的《独象》:

粗的
大的
模糊的
一只

穿过城市
以雾的
方式

它轻轻抚触
每一件事物
但我们没有察知
它走后
才看到墙上留下的
印子

痕迹消隐
我们也就忘记
后来发现气象台楼顶
它的尸体
才知道它一直站在那里
等候它的族群

他的《博物志》之一:

蚂蚁:
只只都跟数字的“3”那么相像。
还有!还有!
还有3333333……唉,无穷无尽。

像鸿鸿这样介入世界的方式,已经完全迥异于老一辈的台湾诗人。老一辈的是背着过度的自我情绪前行,而鸿鸿这一代则是荷着事物本身前行,把事物的情绪注入诗中,让它处于城市之中。而这一代至更年轻的70后、80后的台湾诗人的写作气质,与诚品书店的现代方式更加接近,在诚品书店内挑书的读者更易接受鸿鸿、夏宇。而夏宇则已经远远脱离了《甜蜜的复仇》“把你\影子加点盐\硽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的风格,进入了诗艺的过度革新,有一本诗集使用粘贴的方式,读着费劲。但是夏宇却为年轻的读者所喜欢。一摞一摞装帧特别的夏宇的诗集,在诚品店的诗歌专柜上尤其引人注目。鸿鸿与夏宇,都不是职业诗人,一个是导演、编剧,一个是专业设计师,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因此与老一辈的职业诗人有别。在敦南诚品书店,我买下的是《商禽诗全集》、郑愁予的《雪的可能》。在台湾的老一辈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商禽。
信义路诚品书店。101大厦正对面。我仍然停留在诗歌专柜前。在这里看到了更多的张默、萧萧、痖弦、向明等老一辈诗人主编的各种诗集、诗选。还有至今仍在正常出刊的《蓝星诗刊》《笠诗刊》等同仁诗刊。在这里,我看买了一本卑南族学者孙大川主编的《台湾原住民汉语文学选集诗歌卷》。入选的台湾原住民诗人来自台湾各地以及已经客居异国的台湾原住民后代。他们是邹族、苗粟族、傣雅族、阿美族、卑南族等台湾的最早的原住民的后代。这一批诗人不仅是失地失去故园的诗人,更是失去身份的诗人,他们的诗里,不仅仅是老一辈诗人的那种诗意的乡愁,而还有着一种压抑的愤怒与无奈,这种情绪可以称之为“身边的愤怒”。即切近的强烈情绪,这情绪,是对政府,对漠视族群的社群,对无由来的今天,对身边的空无。他们是站在自己土地上失地者。他们,诗者,也是台湾的他者:奥威尼•卡露斯,阿道•巴辣夫,胡德夫,田哲益,莫那能,温奇,根阿盛,林志兴,瓦历斯•若干,伐楚古,达卡闹•鲁鲁安,旮曰羿•吉宏,董恕明,伍圣馨,赵聪义。
出信义路诚品店,置身于灯火通明的繁华街区,揣着《台湾原住民汉语文学选集诗歌卷》,我想到如下几个词——山地。台北。族群。当代台湾。原住民诗歌。101大厦。

3、高铁上:读一本薄薄的生活杂志

台南至台北的高铁上,《Tlife》,薄薄的,四十页,全彩,一本生活杂志。杂志插在面前的靠背袋里。624次列车自高雄左营开出,停经台南一分钟,再启动,开出,四分钟内从零时速加速到300公里时速。时间空间被压薄。此时正好翻开《Tlife》杂志。
《随意起舞,畅意精彩》,一篇介绍人类学女博士蔡适任的东方舞生活。肚皮舞,是一种活力四射的香艳舞种。“这个娇小的女子是蔡适任,她本该是个优秀的人类学家,认真、乐观、正向、充满热情与理想,相信知识可以成为社会改革的力量……刚好一段感情结束,双重失落(知识与爱情)使她几乎失去追求知识的动力与当初的理想……西班牙导演Carlos  Saura镜头下饱含痛苦与强韧生命暴发力的佛朗明哥舞震撼了蔡适任,她穿起了舞鞋,在一往遍遍强烈的节奏中释放自我……”一个原本应该成为人类学家的女博士却成为一个东方肚皮舞者,这种自由的生命选择与释放,通过这薄薄的纸张传递给了作为高铁随手读读者的我的心中。高速先进中的高铁,与自由的生命的释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高铁是纵向的,生命是横向的。知识是理性、建构、迭加,生命是欲念、感性、释放,知识的自由是发现新的经典,生命的自由使人有着最内在的感动与认同。在台湾,还有一个林怀民,原是一个作家,却投身于舞蹈事业,他的脱胎于中国草书的舞蹈作品,他的《云门舞集》,成为现代舞的经典之作。而蔡适任的东方肚皮舞,我能想象,在舞动的中女性肚皮魅力,传递的是妖媚的性感,蛰伏的欲念,欲放还止的蜜意,生命的弹性。在高铁中,这种阅读体验是独特的,高铁的内部空间敞开着,所有乘员都显得秩序井然,而阅读关于蔡适任东方肚皮舞的片断,放松了高速行进中的局促。
这一篇《随意起舞,畅意精彩》,在列车过嘉义、台中两个高铁站的过程中阅读完毕。
在台中与新竹段,我阅读的是小说家宇文正的《脸书真的很八卦》一文。互联网上脸书的形式,在宇文正看来无非是生活是与八婆们八卦的另一种形式而已。是乡村里弄家长里短的网络形式延伸,只是这家长里短换成了时事新闻与网络好友间的调侃而已。在飞驰的高铁上读着这篇随笔,我想到了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新浪微博,一个照片社交区,两个微博社交区。听说巴拉克•奥巴马在Twitter 上的粉丝已达12960220。当然,奥巴马的粉丝数还是赶不上韩寒的粉丝数。不知脸书用户有马英九的ID没有。我以为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早已超出八卦的范畴,“八卦”仅是它的边角之边角。在国内,新浪微博的出现,因它的互动性(转发、置评、贴图、贴视频、长微博)、社交性(转发、互粉、私信、关注、拉黑)、快捷性(快速转发)、简要性(140字),成为了互联网的第一媒体,所有大事件的第一现场发布均在新浪微博。在泥沙俱下真假参杂的无比庞大的滚动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的一小部分。而深更半夜刷微博已经成为失眠者渡过失眠时间的最好方式。宇文正的资料如下:本名郑瑜雯,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加大东亚所硕士。曾任风尚杂志主编、中国时报文化版记者、汉光文化编辑部主任、主持电台「民族乐风」节目。现为联合报副刊组主任。着有短篇小说《猫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里的爱情》;长篇小说《在月光下飞翔》;散文集《颠倒梦想》、《我将如何记忆你》、《这是谁家的孩子》等,以及为名作家琦君作传记《永远的童话──琦君传》。而琦君正好是温州人。
在新竹、桃园、板桥、台北段,时长1小时,我所读的是杂志中的台湾地方美食类随笔。其中穿插一篇关于一张桌子的传奇:《一张属于1093人 桌子》,说是这张桌子随着这家咖啡美食店的开业,这张桌子每天平均有六人坐过用过它,分时段晨6:05是蔡老先生在这喝咖啡读报纸;9:28是杰克与同事边早餐边讨论的会议桌;以些类推,到了晚上打烊前共有6位坐过这张桌子。自开业半年来已经有1093位顾客坐过这张桌子了,因此每位用此桌的人都必须尊重这张桌子爱惜这张桌子。这篇短文讲了一个物的故事。再读《台南夏林路小西脚碗馃》,碗馃是台南一干脆利落的小吃,一碗端来,三口五口便可吃完。继而读《高雄左营大路加蛋馄饨汤》,左营大路有一麦当劳,它对面有家“汾阳馄饨店”,但没人叫这字号,都叫“加蛋馄饨汤”,汤中是水煮蛋,保持蛋黄的稀,小心挤破蛋白把蛋黄挤出染黄馄饨汤,以馄饨沾汤汁味极好。我们刚到台北的第二天夜,与杨坚一起去了台北民生西路的宁夏夜市小吃,吃了四个摊点,味道奇怪,曾与朋友调侃台北小吃是世界上最难吃的小吃。而几天下来,口味已渐渐适应。已经觉得不再那么难吃且有点好吃了。继而是读《台北市东区美景川味面》,这小吃的地点是在忠孝东路与敦化南路的交叉处,相对台北的其它小吃,这面清隽文雅。而据说这面在台湾却是快要消失。在高铁中读美食文章,几乎来不及回味,在短暂的时间与高速度中,美食的品味似乎即将与列车两旁快速闪过的田野乡村景色同时消失着。因为美食也是时间深处沉淀下来的人类独特食用形式,而在人类快速行进的途中,焦虑的人难以以细心的舌尖去品味美食的出现。
两旁的乡村景色渐渐消失,工厂渐渐增多,增密,列车已经减速进入了台北市区。瞭一眼最后页面上的几则关于北投温泉的广告小文,此时,列车已经抵到终点站台北站了。
本次列车终点。

4、彰化:三义木雕博物馆

台北去彰化的路上,正值雨天。从大巴车窗望出去,一片水汽遮住了视线。车窗玻璃上湿漉漉,高速两旁的田野、乡村、丘陵,也都湿漉漉,通过有水渍玻璃的折射,彰化的青山苍翠青葱。无尽的槟榔树。车到三义乡,一个木雕之乡浸淫在细雨之中。
三义木雕博物馆是这次三义乡之行的重点。博物馆。混凝土结构,保持了浇筑时的纹理原貌,粗糙的形式下有着后现代精心的装修风格。摆放的木雕作品,大多是三义国际木雕艺术节竞赛获奖及入选作品。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原乡风格的木雕作品。第五届三义木雕国际竞赛作品:
1、杨恒清《方向》(大陆)——  一个穿背心的青年人,面目模糊、迷惘,在探寻着方向。
2、贝马丁《人造自然》(英国)——木作角材雕塑,现代人造的境况改造了自然状态,使得自然环境不断地流失,此作品意为寻找人周边的自然环境状态,而不要去刻意的人造自然。
3、林国玮《ㄩㄝ、半》(台湾)——一个坐在高椅子上作成人状的孩童,前面是一只穿西服的兔子。暗喻当今现实对人的侵蚀,彻底改造了把人的自然状态,现代社会性的可怕。
4、耿杰生《五感的温度》(台湾)——一个双手贴胸,低头,闭关聆听者。压抑的感官,使得内心的处于一种特别状态,平静的怒意。
5、李相宪《抽屉的回忆》(韩国)——从人体(皮耶罗,法国歌者)部分转移刻制的抽屉,象征对孩童时代的快乐回忆,透过皮耶罗表达模糊的感性与年代,及成年人对孩童天真无邪的渴望。
……
三义木雕国际竞赛的参赛作品,极具现代美学观念,它的理念来自于学院雕塑,而木材的材质又带有浓烈的原乡品质,与山野、与气候、与泥土、与湿润的山地接壤。也脱离了原始的财神、佛像、极写实的人像木雕形态。与此同时,我是带有木雕的原乡情结的人。木雕如失却了原乡品质,则是一大遗憾。好在基本还能找到一些原乡的意味。
三义也是台湾桧木的故乡。桧木,是台湾原乡的标志。但愿这原乡的标志永在。

2013-1-12
于乐清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