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大唐诗坛一哥或许不是李白

征文网 2024年4月27日社会实践评论15 阅读1659字

  惊鸿一般短暂

 

  夏花一样绚烂

 

  唐高宗年间,午夜时分,长安城大雨倾盆。

 

  醉仙楼内,王勃为好友阿杜举行的送别宴已近尾声,桌子上残羹剩菜一片狼藉。

 

  服务员第四次进来倒茶:“您看还需要点什么吗?不要的话,我们厨师就下班了。”

 

  早已酩酊大醉的两个年轻人根本不理会服务员的暗示,觥筹交错,仍在依依惜别,互诉衷肠。

 

  王勃说:“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

 

  阿杜说:“大雨下疯了的长夜,沉睡的人们毫无知觉,突然恨透这个世界,因为要离别。”

 

  王勃说:“没必要,您这样真没必要,不就去个四川嘛,你就是到天涯海角,我们的感情,还是跟邻居一样亲密无间。”

 

  王勃与阿杜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同学好邻居,平时形影不离,关系好到有人怀疑他们的性取向。

 

  这次阿杜被分配到四川成都蜀州任县尉,也就是县公安局局长,本来是件好事,可是,蜀州与长安远隔千里,交通极为不便,听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再加上喝了点酒,午夜凄风冷雨的气氛一烘托,阿杜不由平添了几分感伤,几欲落泪。

 

  王勃说:“哭啥嘛?咋跟个娘们儿一样,来,服务员,拿笔墨来。”当场为阿杜写下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因为有宵禁制度,再加上酒后不能开车,当晚,二人开房夜宿醉仙楼。

 

  不知道因为啥,俩人直到很晚才睡,临睡前,各自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人碰杯的自拍,精心修图后,配的文字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王杜二人才从极度疲惫中醒来,一看那条朋友圈,卧槽,不但收获了巨量的点赞和评论,而且被大家疯狂转发,几乎刷屏。

 

  特别是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受好评,成为毕业季同学分别时引用频率最高的金句。

 

  原本就在大唐文坛颇有名气的王勃,因为这首诗,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网红。

 

  01

 

  未冠而仕

 

  王勃,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官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

 

  现在6岁的孩子如果能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再会背几首唐诗啥的,那你就得夸他聪明。王勃就厉害了,据《旧唐书》记载,王勃6岁就能写文章,9岁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10岁就已饱览六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李白在这个年纪,还蹲在河边看老奶奶磨绣花针呢。

 

  可以说,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王勃已经将同龄人远远地拉在了身后。

 

  16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也就是考上了国家公务员。

 

  这个“幽素科试”是个什么鬼?简单说明一下。

 

  一说科举考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考进士,其实,唐代科举最初设立的科目特别多,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包括幽素等等,差不多有50多种。

 

  许多科目属于不被重视的偏门,后来逐渐都废止了,只留下明经、进士两科。

 

  这其中,进士侧重诗赋,需要较高的文学才能,考试难度特别大,好多人一考就考一辈子;明经基本上考死记硬背的东西,相对容易些,是年轻人快速获得文凭的捷径,所以,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我们熟知的那些文坛巨匠,大多是进士出身,比如:王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杜牧、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司马光等等等等。

 

  进士看不起明经,就像985、211的看不起三本民办大学一样。比如元稹,明经出身,后来虽官居要职,但还是经常因为学历不够硬而遭人歧视。

 

  明经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什么幽素了,基本上就是个成人高教。

 

  以王勃之才,当然想报考进士,但在朝中为官的父亲说:“别傻了孩子,还是去考个简单的吧,趁着你爸还在台上,早点给你安排一下。反正北大清华跟成人高教学历都是一样的,填表时候都填本科对不对。”

 

  公元666年,年仅16岁的王勃轻轻松松考中了幽素,立刻被组织部任命为朝散郎,从七品上,成为大唐朝最年轻的副县级干部。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