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鹰
一
在这样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上行走,只要伸手,似乎就能触摸到天堂的边缘。
神圣的天堂在我们的意识里似乎总是那么遥远,那么迷离,那么虚幻。其实,这只是我们的错觉,天堂的真正存在是与我们的内心同在的一个空间,它很大也很小,我们的内心有多大,天堂就有多高。
这是行走在红旗渠上时,这条蜿蜒缠绕在天穹的边缘的河流提供给我的一个最切实的结论。
二
在通往太行山的黄土高原上,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一群人像蚂蚁一样在这座绵长崎岖的山梁上爬行蠕动。从凌晨到傍晚,这条凝重的山道上似乎一直就没有间断过这种爬行的人群。这是一个来自地狱边缘的人群,这是一个从地狱的边缘启程,去寻找天堂的人群。他们对于天堂的寻找和渴望,就仅仅是为了一滴水。有时候,天堂就是这么小,小得就只有一滴水那么大。但这一滴水,却是爬行在太行山上的人群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所以,这一滴水却又直接决定着这个群体的生死存亡。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个由一滴水构成的天堂却又是无限博大深幽的一个空间。一个为一滴水可以从凌晨到夜晚一直在一座绵长陡峻的山梁上攀爬的人群,他们的天堂到底是近还是远呢?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所有的人可能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那答案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感到揪心而酸楚!
三
从安阳到林州,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远的是历史和时空,近的是精神和心灵。
遥远的安阳历史告诉我们,这里曾是一个消亡的古国。殷墟的历史碎片帮助我们还原了一个遥远王国的真相之后,安阳就开始散发出一缕缕王者的气象。那些深埋在安阳土地里的甲骨碎片,那些长眠在安阳土地里的殷皇室骨骸,那些密封在安阳土地里的珍贵器物,都无法不让我们对那个野蛮而又霸气的古国引发无边的怀想。林县虽然在她早期的历史上与安阳并没有更紧密的关联,但时光和岁月最终又把她们连接在了一起,并缠绕成一个地域的整体。但是,新联姻于安阳的林县,却总是得不到这块王者之地的庇护,总是遭受干旱的困扰,总是因为严重缺水而活在地狱的边缘。
殷墟古国可以把那个破碎了的历史留给这片土地,但却无法用他们祭天敬神的野蛮愚昧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驱除自然灾难。
具有王者之气和蛮荒之气的殷墟皇室,自然会把他们的尊贵和霸气也传承给他们的后裔。地处安阳的林县人,固然不甘就这样被自然灾害困守在地狱的洞口,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先祖的不屈和霸气。
于是,在那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吉祥美妙的日子里,十万林县人把他们的这种不屈和霸气高高地挂在了太行山上,挂在了天堂的门口。
四
一轮干干净净的明月照彻着太行山的上空,照彻着四十年前那个元宵之夜的历史记忆,照彻着十余万渴望天堂之水的林县农民的不朽背影。
每一个新年的第一个圆月之夜,都是一个万家团聚的夜晚,一个在屋檐下挂满灯笼和祝福的夜晚,一个围着火炉聊着家常享受温暖的夜晚。可是,就在这一天,河南林县的十万子民却抛家别舍地爬上了巍然挺立的太行山,登上了通往天堂的云梯,在这个最明亮的月夜为渴求心里的那一滴水而进行了一场盛况空前、举世闻名的元宵大团聚。
无疑,这个夜晚的那一轮圆月,现在已然被收藏在了中国的历史画卷里,一起被收藏的,还有这个元宵夜晚团聚在太行山的十万林县子民的巨大背影。
在中国,万里长城,都江宴,灵渠,长江三峡,葛洲坝,红旗渠,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伟大工程,都是中国顶天立地的文化符号。可是,在这些举世闻名的浩大工程中,完全由中国普通农民人工开凿完成的工程,只有红旗渠;工程流程耗资最小的,也是红旗渠。在中国异常困难的六十年代,这项巨大的工程中若干本来应该用现代科技才能完成的流程,却被这十余万人用他们与生俱来的坚韧和信仰支撑起来了。那一滴水就高悬在太行山的绝壁天险上,谁能帮他们取下那滴水?他们知道,只有他们自己!开凿这条“天河”,他们虽然严重的缺资金,严重的缺技术,严重的缺经验,但他们不缺勇气,不缺力量,不缺血性,不缺信仰。
中国的水利工程,古代最令人震撼的是都江宴和灵渠,现代最令人惊心的是葛洲坝、长江三峡和红旗渠。但是,秦始皇修灵渠,却是用他不可一世的暴君手段迫使成千上万的秦军和民工紧急抢修的一道水上军事要道,这条河流最早的功能不是用来灌溉田地的,而是用来运送军粮和武器的,它的作用和八达岭长城如出一撤,都是战争的产物。葛洲坝和三峡的修建,得力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好时机,得力于中国水利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光,它是中国水利大业的巍巍丰碑。而红旗渠的开凿,正处于中国最困难时期,想给予援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我们苦难的林县人们却并没有任何抱怨,更没因此而熄灭他们内心里天堂取水的火焰。
在这个英勇无畏的群体里,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一个人就是杨贵,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是他,第一个点燃了这道民间修渠的火种,点燃了林县人民天险取水的壮志豪情,点燃了十万修渠者征服自然的精神火炬。秦始皇用他的暴力迫使那么多秦军和民工修成了灵渠,杨贵却用他体恤苍生的无痕大爱激发十万林县人自觉自愿的踏上了险峻的太行山,踏上了向天堂示威的精神苦旅。
五
一只只山鹰在太行山的崖壁上盘旋,一群群山鹰在太行山的崖壁上矗立。这些山鹰用他们结实坚韧的利喙雕刻出一幅中国的近代壁画,这些山鹰用他们刚劲柔韧的翅膀描摹出一幅中国的油画巨卷。
这是我面对红旗渠产生的第一个臆想。
我知道我这种臆想非常肤浅,我知道我这种臆想根本不可能准确地言喻十万修渠人在那个时代所历经的苦难和艰辛。因此,我只能凝视满渠的清波,追问自己的内心:我们心里的那一滴水在哪里?
那一滴水就是我们精神的源头。
只要那一滴水还储藏在我们的内心,精神的河流就永远不会干涸。
四十年后的今天,林县已然不再是林县,而变成了林州市,变成了真正的人间天堂。
在林州行走漫步,我们看到红旗渠的水就像清新的空气一样滋润着这里的树木和花朵,滋润着这里的城市和村庄,滋润着这方地域时尚现代的容颜。但林州人始终都铭记着这来自天堂之水的那一股清澈的源头,那由十万修渠勇士精神内部的十万滴水汇聚而成的红旗渠水的源头。
2010年3月7日写于祁阳,听风楼
载《人民文学》2010年第七期
获中国作协《人民文学》红旗渠杯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