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有多少子弟?
八千。
那是以前,西汉末,刘家社稷崩溃之时,汉齐武王刘伯升带领八千舂陵子弟北伐,在混战中,不怕死,不畏死,勇猛刚强,脱颖而成“舂陵军”,为东汉建立、汉室中兴立下赫赫战功。八千子弟背影已消失在浩瀚历史,冲锋号角与厮杀已湮灭在岁月风尘中了,而舂陵并不因烈士的远去而平静,也并不因曾经的磨砺而获得幸福。若干年后,唐人元结经营道州,苦百姓之苦,哀百姓之哀,作《舂陵行》,用史诗的语言呈现了底层劳动者的卑微与无奈,从侧面反映出舂陵人民的任劳任怨和刚强坚韧。
舂陵人民并不因为生活艰难而舍弃追求,也不因时代严酷而舍弃梦想。在经过“千山鸟飞绝”的落寞和“爱莲说”的涤洗,欧阳振声的“欧事探究”和阙汉骞的“拔云体”, 舂陵文化薪火相传,为舂陵弟子留下了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创造的精神。欧进萍、欧阳晓平……与时俱进,用锐意进取为这片大地续写着传奇。
散布在舂陵盆地中的村庄星罗棋布,欧阳、郑、李、谢、柏、黄、胡、何、阙…… 各姓人家聚族而居,依理而行,耕读并重,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延续。从宁远北逍遥岩“舂陵第一峰”开始,北面的山,与南面的山形态迥异。北面的山逶迤连绵,层峦叠嶂,如连天波涛,气势恢宏。南面的山独自成峰,钟灵毓秀,仪态万千。北面的山云雾袅绕,荒凉冷峻;南面的山红霞白云,瑰丽明媚。南方的山充满传奇,因为舜帝,各朝的名人趋之若鹜。北面的山,除了舂陵北面的阳明山——以道佛闻名于世——其实是出世脱尘之外,所有高峰,均籍籍无名,如同舂陵子民,不求闻达于世,憨厚踏实,不舍耕耘,却内蕴精气神。
这方面最好的证明就是舂陵的土产货红薯酒——俗称宁远茅台。
无论欧阳、郑、李、谢、柏、黄、胡、何、阙……各姓人家,都离不开红薯酒。红薯于明末引入中国,个肥只大,补充了口粮,而放眼中国,红薯酒却只存在于舂陵人民的生活中。无论茅台、五粮液、孔府家宴、北大荒……众多名酒,没有一种酒的原料里有红薯一项。红薯酒的酿造工艺不太简单,光制作酒曲的工艺就比较繁琐,酒草的选择、晒制,糯米、酒草的配比及发酵、酿制的流程,都可以写满一页纸。但舂陵人民在掌握了方法之后,乐此不疲,年复一年,无论世事变迁,但制作、酿造红薯酒的工艺流传到了现在,不仅家家户户都会,而且方法还是那么传统,堪比贵州的茅台镇。在舂陵人民心中,红薯酒已经成了人情的调味剂,聚会宴客,没有红薯酒,几乎不成酒席。离乡的舂陵子弟,也不忘带上两桶,在异乡以乡愁下酒,来两杯抒怀。
由于舂陵盆地在九嶷山与阳明山之间的山群里,交通不便;碳酸性红土遍地,物产谈不上丰富。除了红薯酒,能带走的特产委实不多。宁远血鸭、宁远酿豆腐、宁远腊肉……舂陵人做得都很地道,且口味独特,但离开了舂陵盆地,就知之者甚少。在舂陵盆地,却是待客佳肴。血鸭讲究色香味,酿豆腐讲究色香味,腊肉一样讲究色香味。就像红薯酒一样,成了品味生活的媒介。丰富的饮食文化,反映出了舂陵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忱。一杯红薯酒,一筷家乡菜,打开话匣子,平常生活都是诗。
舂陵盆地狭小,地理偏僻,交通闭塞,生活枯燥、单调、乏味、无望。每个大大小小的村庄,都在不安着,期待着改变。甚至,不惜背井离乡,去探究外面的世界,去改变生活。如同当年的“舂陵军”,为达目的而不惧牺牲。渴望改变的舂陵子弟,从弯曲颠簸的土路跑出去,然后在南方、北方各个城市寻找活路。无论背着装着行李的化肥袋子,还是提着两桶红薯酒,都接近于赤手空拳,一副无畏无惧的模样。一如当年“舂陵军”的壮怀激烈,野性在舂陵人民的内心爆发出来,不结出一个果,誓死不还乡!在广东、在浙江、福建、在江苏、在北京……舂陵人凭着勤奋刻苦积累着财富,然后回乡建设,从改革开放到现在40年,舂陵大地变了模样 ,有了现代城镇的雏形。
这种积累和改变都是靠“一双手”。舂陵子弟的这“一双手”,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那双手,而是勤劳、创造、拼搏和抗争的代名词。从古至今,在这块山地上,父母给孩子的最大的遗产和馈赠,就是“一双手”,以及从小到大父母在耳边叮咛的自立自强。父母给你“一双手”,就不是偷懒用的,有一双手,饿死也休想得到同情,反而是鄙视和讥讽。舂陵子弟靠着这一双手,在生活中撕扯、抗争,掩面而泣,也不会轻言放弃,柏忍当年就是如此,宁可死,也不愿苟活。
舂陵子弟今安在?
二十万大军在奋斗。
逍遥岩往北,仁和、柏家坪、清水桥、鲤溪……舂水滋养的地方,舂陵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舂陵大地上,描绘出了美好生活的样子——即使还不能十分确定这就是幸福生活的样子,但点点滴滴,都是舂陵人民用自己的那双手按自己的想法塑造而成。在小洋楼、干净的村道和青山绿水之间,柏家坪的白壁马头墙独具风味。某些人认为这是不伦不类的复古,某些人认为是刻意之作,某些人认为是政治任务。众说纷纭,也众口悠悠。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确实能带来耳目一新的认识。统一风格的建筑,也树立了柏家坪的形象。柏家坪是一古镇,历史的内蕴和现实生活对美的追求,用传统的建筑表现出来,赋予了这个古镇崭新的风貌,这是柏家坪历经风雨不衰的内涵力量,也是舂陵人民的一个共同诉求,只是,柏家坪作为代表,把这些诉求诉诸于形象了。这项举措敢为人先,十分伟大。如果每一个镇都像柏家坪一样发掘历史,敢于塑造自己的风格,舂陵大地上,就犹如摊开了一幅水墨丹青。
舂水悠悠,垂柳依依。东舂水也罢,西舂水也罢,舂水流经的地方,诗意盎然。从仁和坝,到皇家洞,到侯平,从阳明山到逍遥岩,人民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无论是有意为之的退耕还林,还是无意间的无心插柳,舂陵大地恢复了青山绿水的样子。小红砖房,小洋楼,水泥村道,新能源路灯,自来水……老百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基础设施,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在田野的机耕道上,仰望四周青山,一种悠然的感觉在心头浸漫。人居环境和谐相处,虽有历史的隐痛,但目前的现实仍能抚慰曾经不舍追求不忘初心的一代舂陵人。
天穹之下,青山之间,一垄一垄的田亩,孕育着种烟大户的希望。一条一条相连的村道,盘活了舂陵大地的生气。一个一个相连的集市和村镇,修复了鸡犬相闻的好景。充足的供给,让人们增多了消费选择。人们守望相助,安居乐业,舂陵大地,一片安详景象。此时,平常之心居舂陵,正好。
2018.2.12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